寶寶生病一定要吃抗生素嗎?寶寶用藥小科普,抗生素7問7答
最近新一輪的病毒來襲,很多孩子出現了腹瀉、高燒、嘔吐等癥狀,可是到了醫院,有的孩子醫生讓使用抗生素,有的孩子只是讓吃藥就可以了。
同樣的癥狀,醫生處方去截然不同。很多家長對於使用抗生素都是一種抵觸心理。有很多比較年幼的孩子的家長會說,孩子這麼小怎麼能用抗生素呢?
其實對於抗生素,家長的態度往往走兩個極端,一個認為抗生素是洪水猛獸,碰不到;一個是認為抗生素是治病良藥,什麼病,只要一吃抗生素就能立竿見影。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抗生素的使用。
1、抗生素真的萬能嗎?
抗生素其實是一種抗菌消炎類藥物,也就是說抗生素只對細菌引起的疾病起作用,但是對於病毒引起的,不好意思,它不管的。就拿感冒來講,感冒分為細菌感冒和病毒感冒,80%的感冒都是病毒引起的,吃抗生素也沒效果的。
如果感冒是病毒引起的,這時候只要吃一些退燒、化痰的藥物,多喝水就可以,不需要服用抗生素的。另外,還有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也不適合使用抗生素,用了沒有任何治療效果,還是有可能會引起過敏,反覆使用抗生素,會增加孩子對抗生素的耐藥性。
要不要使用抗生素,先確定孩子疾病是細菌引起還是病毒引起的,再讓醫生決定是否使用抗生素以及那一類抗生素。
抗生素分為:
1、β-內醯胺類。青黴素類和頭孢菌素類的分子結構中含有β-內醯胺環。
2、氨基糖苷類。包括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妥布黴素、丁胺卡那黴素、新黴素、核糖黴素、小諾黴素、阿斯黴素等。
3.醯胺醇類。包括氯黴素、甲碸黴素等。
4.大環內酯類。
5.多肽類抗生素。
6.硝基咪唑類。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
7.作用於G-菌的其他抗生素。
8.作用於G+細菌的其他抗生素。
9.抗真菌抗生素。分為棘白菌素類、多烯類、嘧啶類、作用於真菌細胞膜上麥角甾醇的抗真菌藥物、烯丙胺類、氮唑類。
10.抗腫瘤抗生素。如絲裂黴素、放線菌素D、博萊黴素、阿黴素等。
11.抗結核菌類。利福平、異煙肼、吡嗪醯胺、利福布丁等。
12.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環孢黴素等。
13.四環素類。包括四環素、土霉素、金黴素及強力黴素等。
看到了嗎?抗生素有這麼多種,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一定不要亂用抗生素。
2、服用抗生素,有哪些常見的不適反應?
1、過敏
很多寶寶對抗生素過敏,服用或者注射後會出現紅色皮疹。醫生一般會在使用前做皮試,以免發生過敏問題。
2、噁心、嘔吐
抗生素很容易引起腸胃問題,常常出現腹瀉、嘔吐、噁心、、
3、耐藥性
這也是很多家長不讓孩子吃抗生素的主要原因,長期服用抗生素,孩子會產生抗藥性,下次只能使用更好,更大劑量的抗生素才能起作用。
3、頭孢類抗生素是不是比別的效果好?
抗生素都是針對特定菌群起作用,不同的抗生素對於不同的細菌有抑制和扼殺的效果。頭孢類只是針對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效果好,比如扁桃體發炎比較有效,對於支原體感染效果不佳,這時候選用紅霉素效果更好。
4、生病後,可以不吃抗生素嗎?
抗生素雖說有副作用,但絕不是洪水猛獸。很多疾病,必須要使用抗生素才會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如果一味排斥抗生素,有可能會延誤病情,進而引發更多的併發症,危機健康和生命。
5、病好了,就要立即停葯嗎?
很多人都認為抗生素是洪水猛獸,一旦病情好轉,就立即停葯。其實這是錯誤的,服藥抗生素是有療程要求的,只有按照醫囑用藥,副作用是最小的,疾病恢復也是最徹底的。
6、白細胞異常,就要吃抗生素嗎?
一般我們高燒後,醫生都會讓我們做血常規檢查,檢查血液中白細胞是否高於標準值。白細胞值可以判斷炎症是否是細菌引起的,但只是可能性更大,但不是所有的白細胞異常都是細菌引起的,所以白細胞異常,不一定必須吃抗生素。
7、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科學嗎?
抗生素藥物的使用,是一個非常專業的事情,必須要醫生這個專業的人來決定。醫生會根據病前診斷,行醫經驗來綜合判斷服用抗生素的時間和方式。
如果過早的使用抗生素,就剝奪寶寶自身產生抗體的機會,這樣下次寶寶再次遭遇這種細菌,仍然沒有抵抗之力。


TAG:妖精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