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上古經典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元 佚名 許由洗耳圖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許由洗耳、巢父飲牛】上古有位賢人叫許由(約前2323~前2244),他品格端方,淡泊名利,贏得了帝堯的尊重,不僅多次向他請教處世為君之道,甚至想要把首領之位禪讓給他。許由不但不接受,而且逃到潁水之濱的箕山腳下隱居。後來,堯又想委任他做九州長,結果不等傳達的人說完,許由就忙不迭地跑到潁水邊去洗耳朵,表示不願意讓這種世俗的聲音玷污了自己的清聽。此時,他的隱士朋友巢父正好牽牛經過,聞聽此事後,語帶譏誚地說:「你如果一直居於深山,不與世人交往,又有誰會來打擾你呢?現在你這樣做,只是故作清高,沽名釣譽罷了,我還怕這水被你污染,牛喝了會害病呢!」說完便牽著牛到上游飲水去了。

巢父的話揭示了隱士的悖論:真正的隱士註定無名,早已湮滅在歷史中,留下名字的「隱士」大多只是虛構或表演給世人看的。至於那些宣揚隱逸精神的士人,多是將其視為處世策略,他們嚮往的還是「道隱則隱,道顯則顯」的瀟洒境界。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明人畫 李唐渭水喚賢圖

134.3 x 73.4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渭水訪賢】商紂暴虐,周文王(前1152年—前1056年)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且不用魚餌,卻釣到了很多魚。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清人畫 伯夷餓死首陽山(仿李唐採薇圖)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不食周粟】《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食之。」伯夷、叔齊是商末(前1000年左右)孤竹君的兒子。墨胎氏。孤竹政治中心在今河北省盧龍縣西(包括今遷安市、灤縣等地)。孤竹君生前立三兒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去世後,叔齊出走,欲讓位給兄長伯夷。伯夷也不願作國君而逃避。後來二人在路上相遇,聞昕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善養老幼,深得人民擁戴而入周投靠。文王仙逝,周武王繼位而擁兵伐紂,他們認為諸侯伐君以為不仁,極力勸諫。武王不聽,決意滅商。伯夷、叔齊對周武王的行為嗤之以鼻,誓死不作周的臣民,也不吃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采野果為生。畫面顯示伯夷、叔齊在首陽山採摘野果,恥食周粟的情節,兄弟倆雖然面色清瘦,但神情怡然自得。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明 佚名 重耳復國圖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局部大圖)

【重耳復國】公子重耳(前671年)是晉獻公的兒子。晉獻公取得君位後,想除掉重耳,重耳知道此事後,只好到處流浪,尋求機會復國。他流浪到齊國,齊桓公接納重耳,並把公主嫁給他。但是,住在齊國的重耳漸漸忘記了復國的想法。跟隨重耳的大臣偷偷地和公主商量,怎麼樣激起重耳復國的鬥志,重回晉國。一天晚上,公主聽到重耳寧願留齊國,也不願回國時,請重耳喝酒,喝了20多杯酒後,他糊裡糊塗地睡著了。於是,公主伺機讓士兵和大臣們送他出齊國。讓他面對復國的問題。等重耳醒後,已被簇擁著在馬車上,並踏上了回晉國的路,他再也沒有借口迴避,只能重新打起精神,認真地完成復國夢想。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明人畫 李公麟 老子授經圖

美國弗利爾博物館藏

【老子授經】老子(前571年至471年),姓李名耳,字聃,今河南鹿邑人,曾長期任「周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多次向他請教。後見周將亂退隱,乘青牛西出函谷關,關令尹喜先見其真氣,知真人將過,果見老子,尹喜請其著書,遂得《道德經》五千言。此圖正是尹喜拜見老子的場面。 老子的思想體系可以說是以形而上的道為根本依據,以「道法自然」為宗旨,以自然無為為綱紀,以依道修身為中介,以治國安民、實現社會和諧和人生理想為歸宿的理論大廈。關於社會人生和諧及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以及關於自然無為和依道治國的思想,是老子思想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漢代經典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仇英 天子狩獵圖卷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天子遊獵賦】《上林賦》是《子虛賦》的姊妹篇,兩者合稱《天子遊獵賦》,是漢賦大家司馬相如的代表作品。作品描繪了上林苑宏大的規模,進而描寫天子率眾臣在上林狩獵的場面。作者在賦中傾注了昂揚的氣勢,構造了具有恢宏巨麗之美的文學意象。此賦是表現盛世王朝氣象的第一篇鴻文。

本幅圖寫司馬相如為漢武帝(前156-前87年)所作《上林賦》內容,賦文以華美詞句描寫富麗的皇家園囿「上林苑」與天子射獵的壯闊場面,呈現漢帝國無可比擬的氣魄和聲威。畫者用筆工細,設色濃豔亮麗,以精謹造型描繪奇花異卉、巍聳宮殿與迤委人馬,展現天威浩大。本圖與台北故宮藏仇英《上林圖卷》 相近。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元 劉貫道 蘇武與李陵含淚離別(明人畫)184.6 x 99.9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蘇武與李陵】蘇武,公元前100年(天漢元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公元前81年(始元六年),方獲釋回漢。蘇武死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李陵,西漢將領,李廣之孫。曾率軍與匈奴作戰,戰敗投降匈奴,漢朝夷其三族,致使其徹底與漢朝斷絕關係。其一生充滿國讎家恨的矛盾,因而對他的評價一直存在爭議。

劉蘇武牧羊李陵勸降。畫面以蘇武被俘後李陵勸降的歷史典故,蘇武手持竹旌節,衣衫單薄,神情黯然,左下有一綿羊,而李陵身著裘皮冬襖送行蘇武,李陵身後的匈奴小斯卻已感到無地自容了。此畫一改蘇武正氣凜然、李陵害羞遮面的歷史風格,比較真實的反映了歷史的本來面貌,也與蘇李詩的場景相吻合。當然,對歷史人物的評價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元代劉貫道的作品不可能有損於匈奴。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明人畫 關仝袁安卧雪圖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袁安卧雪】《後漢書·袁安傳》李賢注引晉周斐《汝南先賢傳》載,有一年冬天,紛紛揚揚的大雪一連下了十餘天,地上積雪有一丈多厚,封路堵門。洛陽令到州里巡視災情,訪貧問苦,雪中送炭。見家家戶戶都掃雪開路,出門謀食。來到袁安(?—92年)家門口,大雪封門,無路可通,洛陽令以為袁安已經凍餒而死,便命人鑿冰除雪,破門而入,但見袁安偃卧在床,奄奄一息。洛陽令扶起袁安,問他為什麼不出門乞食,袁安答道:「大雪天人人皆又餓又凍,我不應該再去干擾別人!」洛陽令嘉許他的品德,舉他為孝廉。並又在漢章帝的建初年間出任河南尹,在職十年,政尚慈愛,被朝廷譽為"孫寶行秋霜之誅,袁安留冬日之愛",並且自此扶搖直上,成為了漢室的社稷之臣。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明人畫 周昉 時苗留犢

29.7 x 125.3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碎片:http://yunpan.cn/ccqMpTD7r3PZr 訪問密碼 5773

【時苗留犢】東漢末年,時苗(150-220年)到壽縣任縣令。上任時,他乘的是一輛牛車。由於他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一年後,他卸任返鄉時,他的那頭母牛生了一頭小牛犢。臨行前,時苗把小牛交給了當地百姓,說:「我來時只有一頭母牛,沒有小牛,這頭小牛犢是吃淮南草,喝淮河水長大的,它應該屬於你們。」老百姓不肯接受,但無論他們如何勸說,時苗還是把這頭小牛犢留了下來,而後兩袖清風而去,爾後兩袖清風而去。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清人畫 陳居中(款)文姬歸漢圖卷

28.9 x 118.4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點擊歷代文姬歸漢圖)

【文姬歸漢】漢末蔡文姬(220年左右)被匈奴人擄去,後由曹操派人接回中原,這一歷史事件成為眾多詩人和畫家的創作素材,而且多帶悲傷的情調。此圖整個畫面歡樂、愉快。線描細柔,設色清麗,形象刻畫真切生動。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元/明 無名氏 辛毗引裾圖軸

105.7 x 49.7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辛毗引裾】魏文帝曹丕(187-226年)想遷十萬戶將士家屬以充實河南,當時正值大旱之年,蝗蟲遍地,百姓忍飢挨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朝中百官都認為曹丕置百姓於水火之中而不顧,是逆天而行可是曹丕固執己見,一意孤行。這一天,侍中辛毗與朝中百官上殿求見曹丕,據理力爭,以便使他回心轉意。可曹丕臉色一沉,一屁股坐在龍椅上。一些膽小的官員見曹丕那氣呼呼的樣子,嚇的話到嘴邊又使勁咽了下去。而耿直的辛毗,卻朝前邁了一步,跪在龍案前,對曹丕說:「陛下,如今久旱不雨,蝗蟲成災。真是赤地千里,餓殍遍地。您怎麼會在這種時候忍心遷移百姓呢?」曹丕唬著臉責問辛毗:「怎麼,你以為朕遷民不對嗎?」辛毗說:「我以為是不對的。」曹丕見辛毗敢當眾指責自己,直氣得臉色發紫。但由於辛毗是朝中元老,又是父親曹操的功臣,不敢對他發脾氣,便把臉一扭,說:「朕不和你談這些。」辛毗沒有因曹丕不理而罷休,反而進一步對曹丕說:「陛下把我安排在您身邊,為的是為您出謀劃策,商量治國大事,可您為什麼在這樣一件重大事情上不與微臣商量呢?再說微臣對陛下所說的不是個人私事,而是社稷大事呀。為什麼還要怪罪於老臣呢?」一席話直說的曹丕在龍椅上坐立不安,一甩龍袖,氣沖沖地向後宮走去。辛毗一見曹丕想一走了之,怎麼會行,便提衣撩帶,緊攆幾步,一把抓住曹丕的衣裳角,死死的不鬆手。曹丕拿他沒辦法,嘆了口氣,對辛毗說:「愛卿幫朕治理國家,也不能這麼急迫呀」。辛毗說:「在這災荒之年,強迫移民,既失民心,又失道義,所以老臣不得不力爭。」曹丕見辛毗態度如此堅決,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做了妥協讓步。把原計劃的遷移十萬戶改為五萬戶。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趙孟頫 關羽和周倉(明人畫)

80.3 x 86.2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關羽與周倉】周倉是西漢黃巾起義的部將,起義失敗後佔山為王。周倉十分仰慕關羽。關羽護嫂尋劉備,路過山寨,周倉即欲同往,被關羽勸住,悻悻回山。以後終於放棄山寨,不作山大王,歸順關公,寧為關公隨從,忠心為其持刀牽馬。在聽說關羽兵敗被殺後,周倉也自刎而死。周倉雖無大能,其忠近於愚,世人感其誠,亦敬之。故關帝廟裡,周倉亦位列關公一側。世人日漸崇拜關公,當作忠義化身,視為俠義英雄、保護神。

晉隋經典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明人畫 錢選石勒問道圖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石勒問道】後趙皇帝石勒原是個不識字也不懂道理的粗人,當時專以殺人來顯示自己的軍威,很多和尚都被殺害了。西域人佛圖澄憐憫蒼生,想以佛理來感化石勒,於是找到石勒部將郭黑略。郭黑略跟他受五戒,對他行弟子禮。此後,郭黑略每次跟從石勒征戰,都能事先知道戰鬥的勝負,石勒大喜心有所悟,下令不再殺害百姓。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明清 佚名 神仙麻姑與鹿和桃樹

119.4 x 63.3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麻姑獻壽】麻姑是一位民間喜聞樂見的女仙,是道教諸神譜系中的一員。麻姑成仙之前的經歷說法不一,有的說她是東晉孝武帝時人,好食魚,因誤吃了蛇肉,嘔血而死;也有的說,她是唐代宮女,姓黎,名瓊仙,書法家顏真卿曾撰《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詳載其事;還有的說她是十六國後趙將軍麻秋之女,麻秋以殘暴出名,當時婦女都用他的名字來嚇唬夜哭的小兒,但其女卻非常善良,經常幫助百姓……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仙人「麻姑」則最早見於東晉葛洪所著《神仙傳》:東漢時,神仙王方平去拜訪朋友蔡經,還請來了麻姑——一位美麗的女子,看起來不過十八九歲的樣子,梳著高髻,余發垂到腰際,身穿光彩奪目的天衣,指甲像鳥爪似的。攀談之中,麻姑自詡曾親見東海三次變為桑田,蓬萊之水也比她初見時淺了一半,下次再去恐怕要化為陸地了。滄海桑田,不知要幾千萬年,而她竟已經見過三次,她的年紀簡直無法估算了。於是麻姑便成為長壽的象徵,與壽星地位相仿。後來,民間傳說三月初三為王母祝壽的蟠桃盛會上,麻姑獻以絳珠河畔靈芝釀成的美酒作為禮物,這就是「麻姑獻壽」的來歷。

正因為麻姑象徵長壽,所以在民間不斷被演繹傳說,到了明代即有畫家作《麻姑獻壽圖》,作為壽禮。其形象大多為少女,手托仙桃、佛手或酒壺,身邊有鶴、鹿為伴,並有青松、福海為背景。一般而言,送給女性長者的為麻姑形象,而送給男性的則是南極仙翁。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北宋 (傳)李公麟 陶淵明歸隱圖卷

美國弗利爾博物館藏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明人畫 孫位(款) 陶淵明隱居圖

191 x 80.3 cm 美國弗利爾博物館藏

【陶淵明歸隱】陶淵明(352-427年)輕時志向高尚,非常博學,善寫文章,為人爽直。曾經寫《五柳先生傳》描述自己,「宅邊種了五棵柳樹,所以自號五柳先生,向來不慕榮華富貴。喜愛書,又嗜好喝酒。可是家裡貧窮,不能常喝。親戚朋友知道他愛喝,有時就置酒招待他。他有酒必喝,一醉方休,醉了便回家,也不講究客套。家徒四壁,一貧如洗,牆不擋風,衣不遮體,照樣平靜安逸。常常寫些文章,自己欣賞,表示自己的志向,忘卻一切得失。」開始因為家裡窮困,就去江州當一種叫祭酒的官。但沒有幾天,就因為討厭官場中的那種庸俗作風,辭職回家了。州里叫他去當主薄,他也不去,寧願在家裡種地。後來身體有了病,生活上也沒有來源,他又出任鎮軍、參軍等職。他對親戚朋友說:「我去做官,是為了有飯吃。」 陶淵明當了彭澤縣令後,就命令手下人在縣裡的公田全部種粘稻,以便用來釀酒。他說:「這下我就可以常常因酒而醉。」可是他妻子一定要種粳稻,後來就只好種一百五十畝粘稻,五十畝粳稻。陶淵明在任上,從來簡慢上級。一次郡上督郵到縣裡來,按規矩他應該束帶迎接。陶淵明嘆了一口氣說:「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伺候這種鄉里小人。」於是,寫了一篇《歸去來辭》後,在公元406年辭職不幹了。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明 尤求 蘭亭雅集圖

147 x 39.2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蘭亭雅集】東晉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上巳節」,時任會稽內史的右軍將軍、大書法家王羲之,召集築室東土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42人,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今浙江省紹興市西南十許公里處)舉辦了首次蘭亭雅集。有謝安、謝萬、孫綽、王凝之、王徽之、王獻之等名士參加。會上共得詩37首。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筆直遂」,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北宋 王申 雪夜訪戴(明人畫)

142.7 x 97.8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雪夜訪戴】王徽之(338-386年),是東晉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生性高傲,行為豪放怪誕。他雖然不喜歡做官,但卻好結交朋友。這一天夜晚,連降數日的大雪停了,他一覺醒來,推開房門,唯見一片皎潔。雪中梅,梅如雪,遠山一抹青變白。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處盛開著晶瑩的花朵,潔白可愛,真是美極了,他興緻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來酒菜,獨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慢斟細酌起來。他喝酒,觀景,吟詩,高興得手舞足蹈。忽然,他覺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聲,那就更動人。他突然想起了會彈琴作畫的朋友戴逵。於是王徽之馬上叫僕人備船揮槳,連夜前往。月光照瀉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兒輕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銀裝素裹。王徽之觀賞著如此秀麗的夜色,如同進入了仙境一般。王徽之催促著僕人,恨不能立刻見到戴逵,共賞美景。船兒整整行駛了一夜,拂曉時,終於到了戴魁家附近。可王徽之卻突然要僕人撐船回去。僕人莫名其妙,詫異地問他為什麼不上岸去見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說:「我本來是一時興起才來的。如今興緻沒有了,當然應該回去,何必一定要見著戴逵呢?」 情之所在,王徽之率性而為,享受的其實是這一路上愉悅的心境,在乎的是這其中的過程,至於最後那一聲敲門聲就顯得不再那麼重要了。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元 錢選 蕭翼賺蘭亭圖卷

29.4 ×366.3厘米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蕭翼巧取〈蘭亭序〉】《蘭亭序》為「天下第一行書」,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年)派人四處探訪,得知《蘭亭序》最後流落到書法家僧智永手裡。智永去世後,他的徒弟辯才就在房樑上鑿了個洞,把它珍而重之地收藏起來,秘不示人。太宗獲知後套問《蘭亭序》的下落。辯才一口咬定毀於戰火之中。太宗求之不得,吃喝不下。這時候房玄齡給他出了個主意:派監察御史蕭翼扮作一個落魄書生,來到辯才門前。辯才一見蕭翼氣質不俗,知道是滿腹才學之人,就主動上前攀談。蕭翼跟辯才談古論今,聊得十分投緣。蕭翼看辯才再無防範之心,就把話題轉到了書法上。蕭翼稱自己身上也攜有幾幅真跡,視為至寶。拿出王羲之的幾幅真跡給辯才看。辯才不以為然告訴蕭翼自己有《蘭亭序》,就把珍藏的《蘭亭序》拿出來給蕭翼看。蕭翼不露聲色,看了一會,指著幾處瑕疵給辯才看,並故意說辯才所藏《蘭亭序》為贗品。辯才見蕭翼說得有根有據,對《蘭亭序》也就不再像以前那麼珍視了,不再把它藏在樑上。蕭翼趁辯才不在寺里的時候盜走了《蘭亭序》。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清 佚名 楊素與李密

184.8 x 99.4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唐宋經典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明 戴進 鍾馗出行圖

197.4 x 118.6 cm 美國弗利爾博物館藏

【鍾馗夜遊】鍾馗(750年左右),姓鍾名馗字正南,中國民間傳說中能打鬼驅除邪祟的神。鍾馗原是一介書生,飽讀詩書,而相貌醜陋,生得豹頭環眼,平素正氣浩然,剛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膽相照。鍾馗因面貌醜陋而被皇帝免去狀元,一怒之下,撞階而死,震驚朝野。之後唐玄宗從驪山校場回宮,忽然得了重病,整日夜夢惡鬼拋磚扔瓦,前呼後叫,御醫們費盡心思,忙活了一個多月也不見轉機。一天深夜,唐玄宗夢見小鬼偷了皇宮珍寶。大怒,大聲呵斥。這時突然出現一個大鬼從天而降,頭頂破帽,穿藍袍,束角帶,一下捉住小鬼,用手指剜出兩眼,然後把小鬼撕成兩半吃掉了。唐明皇忙問大鬼名諱,大鬼上前奏道:「臣是終南進士鍾馗,因應舉不捷,角殿階而亡,死後被玉帝封成為陰陽兩界捉鬼大神,誓除天下惡鬼妖孽。」唐玄宗大夢醒來,霍然痊癒,於是召大畫家吳道子依夢中所見,畫張「鍾馗捉鬼圖」。圖畫好後,唐玄宗瞪著眼睛著了半晌,說道:「莫不是先生跟我一塊做夢來著?畫的怎麼這樣象!」馬上重賞了吳道子,並將此畫懸於後宰門,用以鎮妖驅邪。由於唐玄宗的大力宣揚,鍾馗才得以確立了頭號打鬼門神的地位。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宋 龔開 鍾馗嫁妹圖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鍾馗嫁妹】鍾馗有個同鄉好友杜平,為人樂善好施,饋贈銀兩助鍾馗赴試。鍾馗死後,跟他一同應試的杜平便將其隆重安葬。鍾馗做鬼王以後,為報答杜平生前的恩義,遂親率鬼卒於除夕時返家,將妹妹嫁給了杜平。這就是著名的「鍾馗嫁妹」。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清 弘旿 鍾馗夜巡圖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鍾馗畫】自《鍾道捉鬼》後,還衍生《鍾馗斬妖》、《鍾馗出行》、《鍾馗嫁妹》等其它多種「鍾馗系列圖畫」,也一概作驅邪禳解用場。現今民間還流傳著很多與鍾馗有關的歇後語,如「鍾馗開飯店——鬼不上門」、「鍾馗嫁妹——鬼混(婚)」、「鍾馗打飽嗝──肚裡有鬼」等等 。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仇英(款)西廂記圖冊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待月西廂】元代戲劇作家王實甫創作的《西廂記》雜劇,是中國古代通俗文學中描繪愛情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通過落拓書生張生與相國之女崔鶯鶯一見鍾情,真誠相愛,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衝破重重束縛,成就美滿姻緣的故事,突出了「願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願望。

《西廂記》的故事最初來源於唐代詩人元稹(公元 779—831年)所作的傳奇小說《鶯鶯傳》,在這篇小說里,書生張珙偶見寓居蒲州普救寺的崔門孀婦鄭氏之女鶯鶯,驚為天人,於是請其婢女紅娘從中撮合,始則幽會,繼則同居。西廂一月之久,後張珙赴京應試,開始懊悔自己的行為,終於拋棄了鶯鶯。作者抱著欣賞文人風流韻事的態度,肯定張生的始亂終棄是「善改過」的表現。然而,鶯鶯的悲劇形象卻得到了讀者的同情,「待月西廂」逐漸被一些文學作品引用。到了宋代,根據《鶯鶯傳》編寫的樂舞十分流行,金人董解元擴充至五萬字的《西廂記諸宮調》,不僅豐富了人物性格,而且順應欣賞者的心理,改變了故事的結局,讓崔、張二人私奔而去。王實甫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進一步創作,使故事的情節更為跌宕起伏,塑造出一系列生動的人物形象。歌頌了青年男女純潔的愛情,否定了只重門第、等級或以婚姻為籌碼的傳統觀念,思想內涵得到了深化。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元 劉敏叔 三夫子相(程顥,程頤,朱子)

122.6 x 68.6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程朱理學】亦稱程朱道學,是由北宋河南人二程(程顥、程頤)兄弟開始創立,經過弟子楊時,再傳羅從彥,三傳李侗的傳承,到南宋朱熹集為大成,形成了程朱理學體系。程朱理學在南宋後期開始為統治階級所接受和推崇,經元到明清正式成為國家的統治思想。

其基本觀點包括:理或天理是自然萬物和人類社會的根本法則;萬事萬物各有一理,此為分殊。存天理、滅人慾,天理構成人的本質,在人間體現為倫理道德「三綱五常」。「人慾」是超出維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違背禮儀規範的行為,與天理相對立。將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視為人慾,是封建綱常與宗教的禁欲主義結合起來。

國學經典故事圖解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仇英 三友論畫圖軸 祝枝山書

197.5 × 98.4 cm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歲寒三友】宋·林景熙《王雲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松、竹經冬不凋,梅則迎寒開花,故稱歲寒三友。松、竹、梅是取松丑而文,竹瘦而壽,梅寒麗秀,是三益友之意。在舊社會結婚時,多在大門左右貼上「緣竹生筍,梅結紅實」的對聯,這是因「筍」與子孫的「孫」字同音、同聲。將松竹梅圍成團狀;分作三個團狀,以簡潔的線條代表松、竹、梅,構成圖案:以松、竹、梅組成的洞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沈尹默——溯源唐宋導引新風
藝術品味 色彩讓人陶醉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