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挪威批准極地銅礦開採項目,被批為史上最具破壞性項目

挪威批准極地銅礦開採項目,被批為史上最具破壞性項目

科學家已經警告全球暖化將帶來人類浩劫,但哪裡有錢哪裡去的商人已經覬覦融化的北極海冰商機,準備在那裡大賺一筆,然而環境與財富很難共存,最近挪威批准一項在北極開採銅礦的計劃,由於開採活動勢必會污染環境,當地環保團體怒批,稱該活動是挪威史上最具破壞性的工業項目。

北極的變暖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兩倍,目前的趨勢表明極地地區在2050 年代夏季將無冰,融化的海冰讓污染嚴重的船隻可以進入原始棲息地,因此各國早就在覬覦極地珍貴的自然資源。最近的商業計劃來自歐洲最北部地區深北極圈內一個挪威自治區裡頭,這個自治區被發現地底下含有數千萬噸的銅礦石,挪威政府最近批准當地的開採計劃。

擁有所有採礦權的挪威礦業公司Nussir 表示將利用該地區的深海無冰港、一條主要公路和一個發展中的工業區來進行北極開採活動。 Nussir 表示該地區估計有 7,200 萬噸銅礦石,是挪威最大的銅礦場,計劃在該礦場投資超過 10 億克朗,約 1.158 億美元,並儘可能減少對所在社區生活方式的干擾。挪威工業部長 Torbjoern Roe Isaksen 也堅稱該項目將為當地社區做出積極貢獻,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和技能。

但是環保團體擔心開採銅會破壞馴鹿的夏季生存空間,而且將採礦廢物傾倒入雷帕爾峽灣( Repparfjord) 海岸線的計劃將威脅大西洋鮭魚的產卵場。活動人士說,每年將有 200 萬噸重金屬廢物被傾倒入海灣,相當於每小時 17 輛卡車的廢物。挪威環保人士認為這是挪威歷史上最具環境破壞性的工業項目之一。

挪威是歐洲唯一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五個國家之一,允許礦業公司將礦山廢物直接排入海中。 1970 年代在雷帕爾峽灣傾倒礦山垃圾幾乎消滅該地區的漁業,導致鮭魚數量大幅下降,需要13 年才能恢復,至今鱈魚種群的數量也還未恢復原先的規模,而且先前的廢棄物傾倒量還低於今天批准的項目。

挪威政府對銅礦的決定被視為對北極商業項目的試金石。環保人士認為這一決定最終反應挪威政府並沒有認真想要保護海洋生物,看待短期利潤比地球可持續性更重要。

根據北極理事會數據,全世界北極地區大約有400 萬人居住,當地平均氣溫自工業化時代以來上升超過攝氏2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輪網 的精彩文章:

IBM人工智慧辯論系統挑戰人類打成平手

TAG:十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