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元青花施釉,原來這麼考究!

元青花施釉,原來這麼考究!

專家為您掌眼

在瓷器瓷坯胎外表面上覆蓋一層釉料的工藝叫施釉,

傳統元青花施釉工藝一般分為淋釉、刷釉、沾釉、和盪釉。

一般根據器形大小採取不同的工藝方式。

元青花的罐瓶等瓷器的內部分不單獨施釉,

多是利用沾釉時進去的釉漿,盪一下釉就可以了,工藝很簡單,

所以造成瓷器里釉多嚴重不勻,甚至大面積無釉。

而瓷器外部除了底足,一般都是整體施釉。

元 青花松竹梅紋六方大罐

小器形的元青花瓷器一般是單手沾釉;

中、大型瓷器一般是雙手沾釉,然後口部以淋釉的辦法補釉;

特大器形的元青花瓷器完全使用淋釉或刷釉工藝。

元代青花花觚

小件元青花施釉:

器外均採用蘸釉法(見插圖):

即用三或四個手指抓住器底部,直插入釉中至足沿,片刻提起。

凡是蘸釉產品,往往釉不到底,

脛或足下部有一圈不規則的漏胎,

上面往往留下3到4個手指抓坯的痕迹(如下圖).

僅小口的瓶、壺和小件的瓶、罐、盒等琢器,器內一般不施釉,

僅見小蓋罐有盪的釉,有的盪釉不滿(見下圖)。

以上施釉方法,常常會使器物的口沿或肩部出現「淚痕」(見下文)。

今仿者多用吹釉法,則不會產生此現象。

大件圓器:

大盤、大碗內施釉是甩釉:(見下圖)。

外壁施釉亦甩釉:(見下圖)。

由於內、外壁上釉時器物口沿部位都會沾著釉,

所以此處必兩次上釉,

出現厚釉而釉色深青和大面積「淚痕」現象(見圖)。

中、小件圓器:

器內用濁釉法。

施了內釉再施外釉。

施外釉是用蘸釉或澆釉法。

大件元青花施釉:

大口的罐、瓶等,器外用澆釉法(見下插圖):器內用大筆塗釉。

因為元青花這些施釉工藝方法形成了元青花瓷器的特點:

一般元器釉層較厚,釉面不平,容易出縮釉點和針眼,

中大型罐瓶類口部帶有釉水流淌痕迹,瓶內多無釉,罐內多漏釉或半截釉。

有明顯的盪釉痕迹。

罐瓶底部多無釉,有時有些手沾上的釉斑,

此種釉斑繫上釉工藝中手沾釉所為,非故意而為之。

元代青花瓷器底部

元青花施釉為澆釉,淋釉,

把未研磨碎的瓷石小顆粒澆到胎的釉面上了,白色小顆粒。

多單獨存在。

有的多,有的少,有的沒有,這一特徵可做為元青花的佐證。

域鑒APP

快樂收藏·輕鬆入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U鑒 的精彩文章:

中國長命鎖,了解一下?

TAG:YU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