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這種化合物很「調皮」,服用劑量越少,其產生的毒性越大

這種化合物很「調皮」,服用劑量越少,其產生的毒性越大

人們常把「是葯三分毒」這句話掛在嘴邊,有時候哪怕生病了,只要病情不太嚴重,比如只是輕微頭痛、輕微腹瀉等,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讓身體慢慢調節恢復,而不會選擇服用藥物。

這種化合物很「調皮」,服用劑量越少,其產生的毒性越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說到藥物毒性這一話題,我想起了一位生活於16世紀的「奇葩」醫生——帕拉塞爾蘇斯。與主張傳統療法的醫生不同,在為病人看病的過程中,帕拉塞爾蘇斯從不避諱使用鴉片、水銀等有毒物質。

這種化合物很「調皮」,服用劑量越少,其產生的毒性越大

對於自己的特殊療法,帕拉塞爾蘇斯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晚年時,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寫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質都含一定毒素,事物所含毒素對人體的影響很大程度取決於人體攝入毒素的量。行醫過程中,若能夠嚴格控制好毒素的劑量,以一種或多種毒素來攻克人體內某些病毒未嘗不是一種有效的醫療方法。

這種化合物很「調皮」,服用劑量越少,其產生的毒性越大

帕拉塞爾蘇斯相關言論一出,當時受到了眾多醫學人士的反駁,他們認為帕拉塞爾蘇斯的思想過於片面和偏激,不符合客觀事實。但隨著科學技術及醫療技術的發展,帕拉塞爾蘇斯的觀點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這種化合物很「調皮」,服用劑量越少,其產生的毒性越大

現代醫學家將他的思想減縮為一句話,「事物所具毒性取決於其用量」。通常情況下,事物毒性與其用量間呈現線性相關關係,劑量越大,其具有的毒性便可能越強,若想減少毒素攝入,降低醫療風險,少吃即可。

這種化合物很「調皮」,服用劑量越少,其產生的毒性越大

但是,最近,科學家找到了一種十分反常的事物,它完全不按「套路」走,攝入劑量越少,其產生的毒性很可能越強。

這種化合物很「調皮」,服用劑量越少,其產生的毒性越大

什麼事物如此特殊?它被稱為內分泌干擾物,醫學家表示,醫學研究表明,內分泌干擾物攝入量與其產生的毒性間呈複雜的非線性關係,醫師在使用這類物質時需格外小心,有時,使用劑量越小,其產生的毒素很可能越強。

這種化合物很「調皮」,服用劑量越少,其產生的毒性越大

那麼,對於性質特殊的內分泌干擾物,攝入多少劑量才是合適的呢?對此,醫學界還未做出明確回應,仍在不斷探索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宇宙探索者 的精彩文章:

這種蝴蝶只有我國才有,是世界八大蝴蝶之首,單只售價60萬元
這種翼手龍十分特殊,體長60公分,科學家發現其和現代鳥類相似

TAG:科學宇宙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