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信被稱為古代「武聖」,往往以多勝少,自誇帶兵多多益善是吹嗎

韓信被稱為古代「武聖」,往往以多勝少,自誇帶兵多多益善是吹嗎

劉邦有一次問韓信:「我和你相比,誰最能帶兵?」韓信回答說:「大王最多可帶十萬兵,而我可以帶百萬以上的軍隊。」,君臣二人的對話,也為韓信留下帶兵多多益善的歷史美談。那麼,為何韓信說自己帶兵多多益善呢?他有什麼樣的帶兵才能呢?

在古代戰爭或者說冷兵器時代,軍隊越多,才越能發揮軍事指揮著的戰爭藝術,也就是說只有軍隊達到一定數量後,為將者才能更好的發揮出他的軍事天賦,將謀略運用得淋漓至盡。

打個簡單的比喻,你只有十個兵,那麼你打仗就沒有什麼謀略可用,只能硬碰硬的打,如果你有十萬軍隊,那麼你就可以安排一部分做誘餌,一部分做伏擊,一部分做後援。如果你有百萬軍隊,那麼你發揮的空間就更大,可以縱橫全國無疆了。

當然,只有韓信這樣的帥才才能統兵百萬,像劉邦這樣的大將他最多領兵十萬。劉邦擊彭城有兵56萬,擊匈奴有兵32萬,這些軍隊數量遠遠超過劉邦的統御能力,因此皆失敗而終。

軍隊作戰來源於群毆但是明顯高於群毆,軍隊之所以稱為軍隊是因為他有嚴密的組織,是專業殺人的組織。

單打獨鬥是遊俠的決鬥方式,群毆是幫派間的暴力解決問題;軍隊作戰分工明確,進退有序,是以陣形和組織取得勝利,並非僅僅靠士兵的個人勇武!

悍不畏死,一往無前的大秦軍隊,在被李牧、項燕擊潰後,逃跑的速度也十分快。裝備精良的齊國軍隊,數量眾多,但是將帥無能,面對秦軍的奮力一擊,也就亡國了。

因此軍隊的核心是將帥,士兵是手足,兩者結合得好,那麼軍隊就會無敵。

韓信用兵多多益善,在於韓信能將用兵謀略發揮到極至,在於他明白軍隊取勝的主要原因在於「合眾暴寡」,「以強凌弱」。集中優勢兵力擊潰敵軍的關鍵點在於已方有優勢兵力,沒有優勢兵力就談不上擊潰敵軍。

比如韓信的背水一戰,大家都認為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其實在正面戰場上趙國軍隊雖有二十萬之眾,但是並沒有人人參戰,因為鋪排不開,與漢軍正面戰鬥的趙軍數量並不比漢軍多。

韓信以優勢兵力抵抗住趙軍的進攻,當然他知道抵抗不能持久,所以他派了一支奇兵偷襲趙軍大營,使得趙軍軍心混亂,然後一鼓作氣擊潰趙軍。

為何趙軍大營被劫,趙軍就軍心混亂了呢?那是因為趙軍認為漢軍的援軍到了,數量不在他們之下,且糧草被搶,他們必敗無疑,因此軍心就亂了。

長平之戰白起以50萬秦軍圍困趙軍45萬,為何趙軍沖不出包圍圈呢?原因在於白起利用了地形之利,這地形之利相當於給秦軍又增加了50萬人,趙軍人數雖多卻無法全面鋪開,突圍之路又地形不利於他們,因此多次沖不出秦軍包圍圈。

垓下之戰時,漢軍有四十餘萬,楚軍有十餘萬,如果韓信採用與項羽硬碰硬的戰法,那麼韓信必敗!因此韓信採用了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計,層層設伏,處處誅心,讓項羽不知道漢軍有多少軍隊,也無處著力突圍,楚軍還軍心渙散。

如果韓信手中只有十萬軍隊,那麼他的十面埋伏就無法施展;如果韓信只有三萬軍隊,那麼他也不敢再背水一戰。

韓信被成為古代「武聖」,往往以多勝少,常常自誇自己帶兵多多益善,看來不是吹牛,是真有本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秦之歌 的精彩文章:

孫中山派軍北伐時,溥儀為何要選擇退位呢?當時他的軍隊有多少人
為何在南北越南統一戰爭中,美國支持的南越會輸給中國支持的北越

TAG:大秦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