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墓挖出「逆天」寶劍,自帶記憶功能,成科學未解之謎!

古墓挖出「逆天」寶劍,自帶記憶功能,成科學未解之謎!

記得文化名人高曉松先生,曾在自己一檔講述歷史的節目中說過,「古代中國沒有『科學』,只有『技術』」,從而引發了不少愛好歷史的網友們的熱議。曉松老師說此話,是將古代中國與古埃及、巴比倫等古西方文明對比得出的結論。表面上看,西方在古代誕生了諸多如阿基米德等講求原理的科學家,創造出了不少至今受用的科學理論,而貌似古代中國則更多的是製造一些諸如四大發明的技術性物體,而不注重科學論據的積澱。

然而,隨著在現代一系列考古中出土的許多讓現代人無法解釋的「逆天」文物後,不少國內外學者開始紛紛重視起了中國古代的科學研究。事實上,早在上世紀70年代陝西一座秦墓中出土了一批青銅寶劍,考古專家居然在它們身上發現了現代高科技的影子,而震驚了世界!

當時,考古隊在這座秦墓中發現了大量的兵馬俑,以及散落一地的各種青銅器、玉器以及漆器等古文物,多達數千件之眾。該古墓從未被盜,但2000多年來遭遇過多次地震,因此墓穴一部分已經坍塌,裡邊的陪葬物更是散落一地。

在清理墓坑現場時,工作人員發現一堆大約有十幾把青銅寶劍被震倒的兵馬俑給壓住了,其中有好幾把甚至被重重的陶俑壓成了幾近90°的「彎劍」。於是,考古人員們合力將倒地的陶俑扶了起來,此時卻發生了極為驚人的一幕!

只見那幾把被陶俑壓彎的青銅寶劍,居然神奇般的在考古人員的眼皮底下自動彈直,而且其劍柄上絲毫沒有折彎過的印痕。在場的考古隊員無不為眼前的景象感到震驚,同時紛紛被這些青銅秦劍的神奇現象倍感詫異。

隨後,青銅器專家對古墓出土的這批秦劍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和分析。最終得出的結論是,這些青銅劍表面塗有一層特殊的鈦合金材料,帶有「金屬記憶」的功能,因此即便被重物弄彎甚至變形,都能恢復原本的平直屬性。

不過,專家們的此番研究結果卻帶來了一個「悖論」,世界公認的最早發明記憶金屬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德國,用來給金屬做防鏽防變形處理。那麼,2000多年前的秦朝人又怎麼會懂得如此現代化高水平的科技呢?

這十幾把秦劍除了能自動恢復彈性外,其在古墓中歷經2000多年的滄桑,卻依舊寒光閃閃,毫無銹跡,完全符合現代記憶金屬的功效。無獨有偶,後來我國考古隊在湖北又挖出了一把來自戰國時代的越王勾踐劍,出土時整個劍柄就像剛打造出爐的寶劍一般,寒氣逼人。直到今天,秦劍和越王劍的千年不銹依舊是科學未解之謎,能夠解釋的是,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國,具備一種可以跟現代人比擬的保存金屬技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口述史地 的精彩文章:

開發商建樓盤,挖出400件古文物,考古隊趕來:快埋回去!
火星平原發現人形雕像,排除自然形成可能,專家直言難以解釋!

TAG:口述史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