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知否》名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出自哪個典故?

《知否》名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出自哪個典故?

古裝劇《知否》,在前兩天剛剛落下帷幕。隨著它的熱播,很多經典台詞也深深地印入觀眾的腦海中。而那句「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更是被女主明蘭多次提到。在這部家庭宅斗劇中,各位大娘子、小娘使盡手段,不過是為了自己孩子的前程著想。

那這句話出自哪呢?其實它來源於我國著名的歷史典故《觸龍說趙太后》。話說在戰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機大舉進攻,並一連攻佔了三座城池。剛剛當政的趙太后急忙向齊國求援。齊國君主說:「援助?可以啊!但要讓你小兒子長安君做我們的人質。」趙太后一聽就不幹了。她最寵愛的就是這個小兒子,怎麼能讓他去遭這個罪呢?大臣們紛紛上書,但誰勸都不好使。

在這種情況下,趙國左師觸龍來了。太后知道觸龍要來勸諫自己,怒氣沖沖的等著他。觸龍一見太后,就小步快跑到太后身邊,然後道歉說:「臣腿腳有毛病,走不快,所以很久沒能來探望太后。我私下裡寬恕了自己,但又擔心太后身體,所以想來看看您。」太后說:「我全靠坐車走動。」觸龍又問:「您飲食沒有減少吧?」太后說:「勉強喝點粥罷了。」觸龍悲傷地說:「我現在就特別不想吃東西,每天強迫自己走三四里,就稍微能吃點。」太后說她做不到,對觸龍的抵觸也少了幾分。

觸龍對太后說:「我有個小兒子舒祺,不成器,但我卻很疼愛他。希望他能補上黑衣衛士的空缺,望太后准允。」太后說:「可以,多大了?」觸龍說:「十五歲。雖還年幼,但我希望在自己入土前將他託付給您。」太后問:「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么?」觸龍說:「比婦女還厲害。」太后笑著說:「婦女更厲害。」

觸龍說:「我私下認為,您對燕後的疼愛就超過了長安君。」太后說:「你錯了,沒有超過長安君。」觸龍說:「父母疼愛子女,就要為他們考慮的長遠些。您送燕後出嫁的時候,痛哭流涕,捨不得她走。她出嫁後,您也不是不想她。可您在祭祀時,還是祈禱她不要被趕回來。不就是希望她能在燕國長久的坐穩後位,子孫世代做國君么?」太后說:「是這樣。」觸龍接著又問:「從此時往上推三輩,趙國君主被封侯的子孫,他們的子孫還有繼承爵位的資格么?」太后說:「沒有」。

觸龍說:「不光是趙國,其他諸侯國被封侯子孫的後繼人還有么?」太后說:「不曾聽過」。觸龍說:「這些人中禍患來得早的就降在自己頭上,來的晚的就降在子孫頭上。難道國君的子孫就一定不好么?其實是因為他們地位高卻沒有功勛,待遇好卻沒有勞績。佔據了太多的珍寶造成的!現在您把長安君地位提拔的那麼高,如果不讓他為國家建功立業。那您百年之後,長安君又如何能在趙國站穩腳跟呢?您為長安君的打算太短了。」太后被說的無言以對,任憑觸龍對長安君安排。後來長安君入齊為質,齊國才發兵救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歷史個救生圈 的精彩文章:

豐特努瓦戰役,英法都讓對方開第一槍,法軍開槍後英軍悲劇了
顛覆認知的歷史真相:劉邦比秦始皇小三歲,孫中山比光緒還大

TAG:送歷史個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