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皇帝很喜歡養狗,為什麼卻不準老百姓養狗?答案是2個字

清朝皇帝很喜歡養狗,為什麼卻不準老百姓養狗?答案是2個字

清朝,起源於東北的女真部族。女真族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族群。女真人的祖先,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的肅慎族人,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料《山海經》、《國語》中,已經有了關於肅慎人的記載。此後肅慎一族及其後裔,一直在東北一帶薪火相傳,漢魏三國之時被稱為「挹婁」,南北朝時被稱為「勿吉」,隋唐時期被稱為「靺鞨」,到五代末期正式定名為「女真」。因為女真人一度是遼國的藩屬部落,為了避遼興宗耶律宗真的名諱,因此還曾短期更名為「女直」。

千百年來,從肅慎到女真,一直長期定居於偏僻的遼東苦寒之地,遠離中原的喧囂戰亂,因此他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都得以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翻看史書記載,無論是肅慎、挹婁、勿吉、靺鞨、還是女真,雖然跨越幾千年時間,卻都有著極為相似的特點。比如他們都擅長射箭,不僅箭術超群,而且製作的「楛矢石砮」一度是獻給中原王朝的貢品。

其次,由於他們的居住生活地域山高林密,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很早就有了馴養動物的習慣,豬和狗這兩種動物,一直在他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豬可以為他們提供食物原料和生活材料,「其俗好養豬,食其肉,衣其皮」,而狗則可以充當打獵助手和日常看護家園之用。直到清朝建立初期,這些習慣仍然得以保留下來。

清太宗皇太極,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養狗愛好者。他在位期間,鄰國朝鮮經常派遣使臣前來進貢。按照慣例,皇太極會在盛京舉行盛大的宮廷宴會,款待這些使臣。一些使臣們把他們的赴宴經歷記錄了下來,寫入《燕途紀行》、《燕中聞見》等書中,其中有很多有意思的細節,凸顯了皇太極對狗的喜愛。

崇禎十一年,一個使臣參加皇太極御宴。盛京皇宮大殿中,擺開盛大宴席,皇太極高居寶座,大臣和貴賓們分列左右,餐桌上杯盤羅列,海陸雜陳,擺滿各種珍饈美味。大家正在進餐,忽然跑進來幾條狗,原來它們是皇太極豢養的獵犬,聞香而至,它們毫不客氣地在貴賓們中間「行走咆哮」,躥來躥去旁若無人。皇太極怡然自得,「時時投肉饋之」,還親自為他們兩塊肉。

更為離譜的是,獵狗們吃得太高興,一時忘乎所以,竟然跳上了桌子,「至昇平床爭食盤中之物」,「杯盤之間,獵犬相雜」,皇太極卻熟視無睹,不聞不問,一任他的愛犬們瞎折騰胡鬧,可見皇太極對狗的喜愛之心有多強烈。

清朝民間百姓也上行下效,家家都養狗。但在天聰六年,皇太極卻突然下達聖旨,禁止民間百姓養狗,制定了嚴厲的處罰規則,違反者「養狗者拿去城外」,驅逐出城。為何會發生這麼大的轉變?原來,當時由於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家家養狗,有的甚至一戶好幾隻,已經成為一大「擾民」公害,夜深人靜時,「一家少有兩三條,多有五六條,是以一犬吠形,百犬吠聲」,「徹夜喧天,聽實不堪」,讓人連睡覺都睡不好。

更為惡劣的是,大狗小狗滿街亂跑,其中不乏兇悍的猛犬獵狗,咬死咬傷人口牲畜之事,時有發生,引發無數糾紛,讓民間深受其害。因為「擾民」二字,皇太極最終果斷下達了禁止百姓養狗的命令。但隨後因為明清戰爭進入高峰期和清朝入關,這條禁止養狗的命令才漸漸被人淡忘。

參考史料:《天聰朝臣工奏諭》《燕途紀行》《燕中聞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文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發明了1件強悍「神器」,沒保住蜀國,卻救了司馬懿的孫子
三國時代還有個默默無聞的第4國,對中國歷史的影響遠超魏蜀吳

TAG: 小文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