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假如崇禎南遷,吳三桂敢入關嗎?多爾袞敢遷都嗎?

假如崇禎南遷,吳三桂敢入關嗎?多爾袞敢遷都嗎?

1644年,是中國農曆干支紀年的甲申年。這一年對於明朝最高統治者崇禎帝而言,卻面臨著大廈將傾的危局:內有席捲中原大地威逼京師而來的大順軍,外有關外八旗鐵騎虎視眈眈時刻伺機南下,在挽救時局危亡的舉措中,南遷之議從醞釀到被迫停止,歷時兩個月之久而終未付諸實施。所謂南遷之議,即是將首都由北京遷回南京以擺脫危局、徐圖恢復的應急方案。

南遷之事率先由崇禎提出,緣由清軍再次入塞。崇禎十五年十一月,清軍分道入塞,沿途大肆擄掠。於次年四月北歸時,共掠府州縣88,俘口37萬,牛馬100萬頭,金1萬斤,銀220萬兩,珍寶緞匹8萬餘。清軍北歸時,其聲勢震動京師,倉促中崇禎召周延儒督師禦敵。由於天啟懿安皇后張氏以死反對,故暫作罷。這次南遷胎死腹中,卻已顯示出崇禎對於京師能否保全已有疑慮。

崇禎十七年, 李自成在西安稱帝,改元大順,遣兵東渡入晉,志在滅明。形勢危急,明廷再起南遷之議。此時右庶子李明睿等奏請南遷,崇禎單獨召見李明睿曰:「朕有此志久矣,但言臣不從,奈何!」此正說明崇禎急欲南遷。鑒於李明睿職微官卑,崇禎想利用內閣六部重臣來支持自己,以免獨自承受放棄祖宗陵寢的罪名。十九日上朝時,他對諸大臣痛哭流涕地表示「朕願督師,以決一戰,即身死沙場亦所不顧」,但言官只是爭相表示願代帝出征,卻無人出來提議南遷,事情又擱置下來。

之後,山西全境瓦解,崇禎下罪己詔,此時駙馬鞏永固力諫南遷,建議皇帝遷往南京以圖中興,留閣臣輔佐東宮守衛北京,遭到內閣和言官的堅決反對,甚至斥南遷之議為「邪說」,礙於廷議沸揚,不得不又將南遷之議擱置;隨著形勢進一步岌岌可危,左都御使李邦華又上書崇禎南遷,提出皇上南遷和太子監撫南京兩個方案,但響應者寥寥無幾。

三月初,由於議未決,南遷的最佳時機已經錯過。雖然仍有人提起以太子監國南京,但言官立即表示反對:「幸太子往南,諸臣意欲何為?將欲為唐肅宗靈武故事乎?」(備註:唐肅宗,唐玄宗第三子,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再進入長安的皇帝)。這一指斥令倡太子南遷諸人瞠目結舌,不復敢言,眾人皆默然不語,崇禎於是嘆息:「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亡國之臣耳。」遂拂袖起。三月十七日,大順軍已兵臨城下。崇禎易服混雜於內閹中欲出京城竟不得出。不得不復回內苑縊死萬歲山。

在公元1644年那個短暫的歷史瞬間,崇禎一念之差,未能堅持「南遷」,改變了中國今後數百年的歷史。明末三足鼎立(明朝、農軍和後金)的局面崩盤,明朝儘管在三股勢力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北伐中原或許暫時不能,但絕對可以劃江而治。崇禎帝的地位是任何一個朱姓藩王都無法相提並論的。有他在台上主持大局,無論是坐鎮南京傳檄天下,還是與滿清進行和戰周旋,都不致使明朝陷入被動。由於崇禎,包括太子這個神經中樞自我毀壞,餘下力量分散,所謂群龍無首,內部先自殘破——吳三桂獻關降清;成為他人板上之肉——多爾袞遷都北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美國頂級軍事學院,這樣講解《孫子兵法》,有點火候了!

TAG:秋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