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軍迷回憶錄:我國空對地導彈發展三部曲之KD 63型

軍迷回憶錄:我國空對地導彈發展三部曲之KD 63型

上世紀90年代的海灣戰爭標誌著空對地打擊進入精確化時代。此後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美軍大量使用AGM-84E、AGM-130、AGM-154等新型防區外空地導彈,取得了不俗戰績。那時候的中國空軍,對地打擊還停留在火箭彈加炸彈的初級階段,擁有先進的空對地導彈只是夢想。

想要發展先進的空對地導彈,除了錢就是要有技術儲備,而那當時的技術儲備非常少。因此空軍要求在盡量短的時間內完成空對地導彈的研製和實驗,儘快裝備部隊並形成戰鬥力,只有從空射反艦導彈入手。

當時可供選擇的空艦導彈有鷹擊8型和鷹擊6型。鷹擊8的射程只有50千米左右,戰鬥部不足150千克,不適合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所以相比而言,威力大射程遠的鷹擊6成為研製國產第一代防區外空地導彈的母型。

鷹擊6型空艦導彈是由海鷹2型派生而來的,整體氣動布局與海鷹2類似,彈長7.36米,彈徑0.76米,彈體中部有兩個大後掠角三角形主翼,三個尾翼成120度角安裝在彈體尾部,各尾翼後緣都有一個操縱舵。採用液體火箭發動機,最大射程達150千米。

KD 63型空對地導彈(全稱:K/AKD63)的外形與鷹擊6基本類似。最大的改進就是用小型渦輪噴氣發動機替換原來的液體火箭發動機,同時採用X型尾翼布局,加之採用新型彈體材料,KD63的彈重與鷹擊6相比減少了約400千克。戰鬥部仍為500千克聚能爆破型戰鬥部,射程也提高至240千米左右,能夠在周邊國家的防空火力之外發動攻擊。

KD 63的制導方式為慣導 無線電指令 末端電視制導的複合制導模式,導彈最前端有個小型電視制導系統的光學探頭。導彈發射後的巡航階段採用慣性導航裝置自動控制,也可以人工控制。導彈飛抵目標區域後採用遙控電視制導,操作手通過數據鏈傳送回來的彈上感測器捕獲戰場景象,正確識別目標,遙控導彈準確命中目標,導彈如果丟失目標,可以通過人工參與重新搜索目標。該系統對於大型地面目標截獲距離為18千米,理想氣象條件下命中精度達2-6米。

但由於KD63導彈重達2噸,只能由轟-6轟炸機掛載。為此,西飛公司對轟-6進行了數字化改裝,換裝新型多功能大型數字化雷達,機尾腹部增加了一個圓形數據鏈天線罩用於接收導彈傳回的實時數據與圖像並發送指令遙控導彈,增加了新型慣性導航系統和GPS導航系統,提高遠程作戰能力。轟-6H能夠掛載2枚KD63,最新的轟-6K能夠掛載6枚。

2000年以後,KD63定型投產並服役,這標誌著中國海空軍首次擁有了中遠程防區外對地精確打擊能力。當然,與美國的先進導彈相比,KD63體重過大、速度過慢、不夠隱身等缺點也比較明顯,這也是迫於當時國內外軍事鬥爭形勢做出的一種無奈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錄談 的精彩文章:

軍迷回憶錄:兩代542艦見證海軍的飛速發展
生不逢時:中國海軍曇花一現的053K型護衛艦

TAG:牛錄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