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殲-31或將採用新技術,生產周期大大縮短,殲-20都不曾達到

殲-31或將採用新技術,生產周期大大縮短,殲-20都不曾達到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來到了第五代戰鬥機,大家都知道第五代戰鬥機最突出的特徵就是超強的隱身能力,但事實上第五代戰鬥機不但在性能上遠遠領先之前的戰鬥機,在製造裝配生產過程中都應用了大量的新技術,其中3D列印技術就是在五代戰鬥機生產過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根據公開資料,目前世界上的五代戰鬥機中,美軍的F-35、中國的殲-20和殲-31在生產過程都使用了3D列印技術,美軍的F-22在後期的維修過程中也使用了3D列印技術,3D列印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大增加戰鬥機的生產效率,但是3D列印技術還存在一些局限性,對於零件的大小是有限制的,目前3D列印技術所生產出來的體積最大的零件就是2.0版本的殲-31所採用的「眼鏡框式」鈦合金整體加強框,該加強框的面積達到了5平方米,是通過3D列印技術生產出來的最大零件,採用3D列印技術生產該零件之後,由於不需要連接件和緊固件,殲-31的生產周期大大縮短,同時戰鬥機的強度增加,可靠性也增加。

據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飛機結構3D列印應用技術的領軍人物,副總設計師王向明介紹,雖然沈飛的殲-31採用了世界上最大的3D列印零件,仍然是不夠的,為了保證殲-31整機的結構強度,在機身尾部使用了多層加強框,但是加強框的層與層之間仍然通過緊固件來和梁進行連接,殲-31的機身結構仍然不完整。

目前沈飛仍在研發新型的3D列印技術,未來將眼鏡式加強框和縱向大梁實現一體化的結構是沈飛的目標,殲-31或將採用新技術,如果實現,殲-31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整體結構框架的戰鬥機,這點殲-20都不曾達到,據外界推測,3.0版本的殲-31很可能就會嘗試這樣的結構,採用一體化框架結構的殲-31將會減重20%以上,同時生產周期還會大幅縮短。

大家可能已經發現了,別的不說,殲-31在材料上已經明顯的超過殲-20,這也是我們國內的後發優勢吧,科技發展之快,由此可見一斑,這種新型的3D列印技術上的優勢不僅會應用於殲-31的生產,殲-20未來同樣會採用,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新型3D列印技術的應用,說明我國在五代戰鬥機的生產製造上已經領先了其他國家,這也為我國未來的六代機積攢了足夠的技術積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按兵束甲 的精彩文章:

TAG:按兵束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