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正月十四送蠐蟆 南充「蠐蟆節」萬人狂歡

正月十四送蠐蟆 南充「蠐蟆節」萬人狂歡

封面新聞記者 謝傑 攝影報道

"正月十四送蠐蟆",這是川北地區的一個民間傳統。2月18日晚,在四川南充的嘉陵、順慶、西充、南部一帶,「蠐蟆節」如期而至。各家各戶早早紮起蠐蟆燈,等夜幕降臨,就舉燈走向河邊,送蠐蟆。

在順慶區共興鎮,當地人提前好幾天就要開始準備扎「蠐蟆燈」。據《順慶區志》記載,「蠐蟆燈」下部是嫩竹竿,可手持,頂部劃破編成燈籠形,外部四周敷白紙,白紙留一小口通氣,內置一截蠟燭。「蠐蟆燈」象徵瘟神,製作好後不能拿回家,須擱置在室外,待夜晚再送至河邊燒盡。

"蠐蟆」就是大眾熟知的青蛙。「蠐蟆節」自清朝康熙年間興起,傳承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因為這一天恰逢農曆正月十四,因此也叫「十四節」。相傳,在康熙年間,共興鎮周圍近百里發生了一場大瘟疫,許多居民在瘟疫中病故。有人說是得罪了蠐蟆神,於是,從這一年開始,共興鎮附近的老百姓自製「蠐蟆燈」,在正月十四的夜晚將「蠐蟆燈」送到附近的溪河中,讓河水將「瘟疫」帶走,以此祈求村民平安。

「蠐蟆公,蠐蟆婆,把你蠐蟆送下河……」18日晚7時,在南充嘉陵區三會鎮,數萬人舉著蠐蟆燈從場鎮街道出發,沿著小環線走向河邊送蠐蟆,邊走邊唱著祖祖輩輩留下的「蠐蟆歌」。

除了常規的蠐蟆燈,今年的蠐蟆節還有不少「新面孔」,尤其是迎接豬年而製作的金豬、豬八戒等造型的蠐蟆燈,引得大家紛紛拍照留念。在送蠐蟆的隊伍里,一隻16人抬著的「蠐蟆燈王「格外引人注意。31歲的陳龍,就是抬蠐蟆的「轎夫」之一。「我是遂寧市蓬溪縣新會鎮的人,從小我們就送蠐蟆,這幾年三會做蠐蟆節規模大,我們也過來一起送蠐蟆祈福。」這是陳龍第三次抬巨型蠐蟆,邊走邊唱送蠐蟆的民謠,很有節日氛圍。

據了解,正月十四夜送蠐蟆這一古老而神秘的傳統民俗活動已經傳承延續了300餘年。在南充市嘉陵區西路片區的三會、龍蟠、金寶、積善、大通、龍泉、七寶寺等鄉鎮,蠐蟆節已經成為男女老少必過的重要節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假日陽光「佩奇」了 你帶孩子去動物園打卡了嗎?
《我派春天裝點人間》 作者:柳必成 誦讀:王卉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