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法大義在這八個字中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法大義在這八個字中

愛惜物命

什麼是愛惜物命呢?「物命」,就是萬物的生命。

我們一定要知道,什麼才是最值得珍愛的。五欲六塵,虛假的名利、包裝,都不是值得珍愛的。真正最值得珍愛的是生命。

我們學習了大乘佛法,對於生命的本性有所了解,就會知道生命何等的寶貴,自然就會對有情眾生髮起珍愛之心。或者,能了解有情是自己過去世的父母、妻兒、兄弟、姐妹、朋友,我們也會普愛眾生,報答他們的恩德。

珍愛有情,是大乘修行的重點。噶當派的大德朗日塘巴尊者在他所做的《修心八頌》中說:「願我以勝如意寶,饒益他眾之意樂,時時刻刻倍珍愛,輪迴一切諸有情。」

凡人之所以為人者,惟此惻隱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積德者積此。

惻隱之心就是見到眾生遭遇到不幸而心裡憐憫、同情的心,人之為人,實在講就在這一點。孟夫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即惻隱之心是仁慈的開端。

一個人,所以能夠算他是人,就是在於他有這一片惻隱的心罷了。求仁者是求這惻隱之心,積德者也是積這惻隱之心。有惻隱心就是人,有惻隱心就是德。

《周禮》上說,每年正月祭祀,祭品不要用雌的,因為什麼呢?因為春天是動物最容易懷孕的時期,如果以雌的作為祭品,就會摧殘胎中很多的小生命。孟夫子說:君子不要住在廚房的附近。因為一般人家的廚房成天殺生,宰割動物的軀體。君子不忍見聞動物被殺。這樣做,都是為了保全自己的惻隱之心。

為了保全人的惻隱之心,我們的前輩有四肉不食的禁戒,就是聽到動物被殺的聲音,不吃;見到動物被殺,不吃;自己養的動物,不吃;專門為我殺的動物,不吃。後輩的人,若要學習前輩的仁慈心,一時還做不到斷吃葷腥,也應該照著前輩的辦法,禁戒少吃,應當暫時戒吃這四種肉,凡是修仁慈心的人,可初步這樣做起。

這樣一步一步地去做,漸漸增上,慈悲心會不斷地增長。不但殺生要戒除,就連微小的生命也不能傷害。譬如用絲做衣服,把繭放在水裡煮,要傷害蠶的性命;知道這個道理,慈悲心懇切的人不穿絲織品。一件綢緞,多少生命在裡頭,怎麼能忍心?穿皮的衣服,都是殺生,取它的皮毛,太殘忍,不忍心!種地耕田,不知道要殺死多少地里的小蟲。想想我們的衣食是以眾生的生命為代價來換來的,怎麼能隨便的糟蹋、浪費呢?所以,糟蹋糧食、浪費東西的罪過實在與殺生相等。

至於隨手誤傷的、腳下誤踏而死的,不知有多少啊。既然在學習慈愛生命,這些地方都需要小心設法防止。一是勞動時我們要盡量小心。二是可在勞動前誦念護生偈:「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眾生自回護。若於足下喪身形,願汝即時生凈土。」然後誦「唵逸帝律尼娑訶」七遍,三是若是傷害到小蟲,儘可能將其埋葬,並懺悔發願,為之念佛迴向。

宋朝的大詩人蘇東坡有兩句詩說:「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就是說,慈愛老鼠,常留一點飯,讓它不至受餓;憐憫飛蛾,寧可不點油燈,也不能傷害它。這是多麼的仁厚慈悲啊!

善行的數量實在是無量無邊的多,沒有辦法一一說明。只要上述所說的十種善行加以推廣發揚,那麼一切的功德也可以圓滿了。

唐朝的白居易問道鳥窠道林禪師:佛法大義,簡要言之是什麼呢?道林禪師開示他:「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說:「這句話 3 歲的小孩也知道、也會說。」道林禪師說:「3 歲的孩子雖然知道,80 歲的老翁卻行不得。」白居易聽後,心服其言,依教奉行,作禮而退。所以,學習積善之方,關鍵是實行。能步步實行,絕對可以速趨聖賢的境界!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可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行法師 的精彩文章:

大乘佛法的成人之美是幫助每一位眾生蘇醒佛性
苦口婆心勸人不行,試試助印善書?

TAG:廣行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