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165.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165.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第八冊. 十二類生、歷位修證、七趣

妙性圓明,離諸名相

宣化上人 講述

E4說禪那證位令住圓定直趣菩提(分二)

F1阿難謝教請位 F2如來對示緣起

今F1

【 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輩愚鈍,好為多聞,於諸漏心未求出離。蒙佛慈誨,得正熏修,身心快然,獲大饒益。世尊!如是修證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至何漸次,得修行目?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為等覺菩薩?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大眾一心佇佛慈音,瞪瞢瞻仰。】

阿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阿難尊者當時就從座起身,頂禮佛足,對佛說了。我輩愚鈍,好為多聞,於諸漏心未求出離:我們這一些個有學的人,非常的愚痴喔!非常的愚蠢,而且根機陋劣而鈍。我們就歡喜讀書,歡喜用記問之學。在一切有漏的思想上、行為上,不求出離這有漏的三界,不求出離這有漏的火宅。蒙佛慈誨,得正熏修,身心快然,獲大饒益:我們現在得到佛來教誨,得真正的法門來熏修,我們身和心都非常快然,得著很大的利益。

世尊!如是修證佛三摩提,未到涅槃,云何名為干慧之地、四十四心:世尊!我們像這樣來修行證果,證得佛的定力,在沒有得到涅槃之前,怎麼叫「干慧之地及四十四心」?這「干慧之地、四十四心」,後邊都有講,所以現在不需要詳細講它。至何漸次,得修行目:到什麼次第,得修行的這種名目。詣何方所名入地中?云何名為等覺菩薩:造詣到什麼地方,名為十地菩薩?怎麼樣才叫「等覺菩薩」?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阿難說完了這話之後,和一切大眾都五體投地。大眾一心,佇佛慈音,瞪瞢瞻仰:大眾一心等待佛慈悲的音聲來開示,就這麼瞪著眼睛,好像看不見東西,這叫瞪瞢瞻仰。睜著眼睛,不眨眼、不閉眼睛,這麼看著,但是什麼也沒看見,這叫「瞪瞢」。「瞻仰」,瞻仰什麼?瞻仰佛,等著佛說話呢!你說佛說個什麼?

F2如來對示緣起(分四)

G1如來許說大眾承聽 G2所依真如為諸法源

G3示染緣起遍成輪迴 G4示凈緣起歷成諸位

今G1

【 爾時世尊,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等乃能普為大眾,及諸末世一切眾生修三摩地求大乘者,從於凡夫,終大涅槃,懸示無上正修行路。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阿難大眾,合掌刳心,默然受教。】

爾時世尊,贊阿難言:善哉善哉:就是當爾之時,當什麼時候呢?就是在大眾瞪瞢瞻仰這個時候。世尊看見阿難和大眾這樣的誠懇,所以就讚歎阿難說了,你真是一個善男子啊!你真是一個善男子!你好得很!汝等乃能普為大眾:你們這一些個有學的人,乃能不為自己,不為己求,專為大眾;就不是自私自利的,而是為大眾。及諸末世一切眾生修三摩地求大乘者:和所有末世的這一切眾生,他修正定正受,求大乘菩薩法,想要行菩薩道,自利利他這樣的人。從於凡夫,終大涅槃,懸示無上正修行路:從凡夫這個地方,終止到大涅槃這個果位上,你們現在預先就想要讓他們知道這個無上的真正修行路。「涅槃」,就是不生不滅。「懸示」,懸,就是還沒有到這個時候。為什麼叫「懸示」呢?因為現在他們是正在發心,正在求大乘法的時候,還沒有得到大涅槃這種的果位上;那麼現在他就想要知道這種修行的方法,佛就先開示他們,所以這叫「懸示」。汝今諦聽,當為汝說:你現在諦實而聽,你注意聽,我現在可以為你們大家講。

阿難大眾,合掌刳心:阿難和這所有在會的大眾,合起掌來,刳心聽著。怎麼叫「刳心」呢?刳心就是把這心裡頭的雜念、痴心妄想、狂心野性,所有一切的五利使──身、邊、戒、見、邪,五鈍使──貪、瞋、痴、慢、疑,這些種種的東西,都把它剔出去,都不要了。就好像什麼呢?就好像我們用木頭刳舟一樣,用一塊大的木頭,把中間掏空了,拿它做一艘船。這表示我們人心裡這些個雜念太多了,現在要把這些個雜念都剔出去,都把它弄乾凈了,所以這叫「刳心」。默然受教:那麼大家都不講話了,默默然來聽釋迦牟尼佛開示。

G2所依真如為諸法源

【 佛言:阿難當知,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

佛言:阿難當知:佛就對阿難說,阿難!你應該知道,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這妙覺性是個圓明的。本來的覺性,就是本來的自性,也就是本來的佛性,它什麼名字也沒有,你說出來一個名字,已經有了執著了。這個妙性──微妙的性,什麼名相都沒有的,也沒有名、也沒有相。《金剛經》上所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有的一切有相的東西,都是虛妄的。你若看見這所有的相,等於虛空一樣,就見著佛的法身了。你因為沒能除去你這執著相,見著什麼相就著到什麼相上,所以這就有相了。

本來這個妙覺性,是沒有名相的。為什麼沒有名相呢?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為本來就沒有一個世界,也沒有個眾生。這有世界、有眾生,都因為起惑造業,而有了眾生受果報。因妄有生,因生有滅:因為這虛妄,就有了生;因為有生,所以就又有了滅。若沒有生,也就沒有滅。

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這生生滅滅、滅滅生生,都是由虛妄造成的,並不是真實的。你妄沒有了,就是個真存在了。所以你真了,到這個真如自性上,這也就是自己的佛性,這種也就是無上的菩提及大涅槃這兩種轉依的名號。

【編注】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你想到極樂世界去,要有三資糧
萬佛聖城為什麼不注重宣傳?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