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宴:王莽得天下人擁戴,可不是靠虛的

文史宴:王莽得天下人擁戴,可不是靠虛的

文/劉路

王莽能夠被當時多數士民視為「天命在身」,絕非是僅靠搞些讖緯迷信活動就能辦到的,他當政以後頒行了不少德政,令士民實打實的受惠,顯示出大政治家的風範,獲得了大面積的支持。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在漢哀帝死後,王莽通過大清洗掌權。就在鞏固權力的過程中,王莽開始組建自己的領導班子。史稱「王舜、王邑為腹心,甄豐、甄邯主擊斷,平晏領機事,劉歆典文章,孫建為爪牙」,此外還有一個點綴其間的聖人後代孔光,可謂是「九人領導小組」。正是依靠這些人,王莽在牢牢握住手中權力的同時,終於開始推行一系列惠民措施。

從規模上看,這一時期的措施還比較零散,比之後來的托古改制,可謂微不足道。然而從效果上看,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老百姓,卻實實在在從中得到了不少好處。

救災民

1

王莽的第一個惠民政策是對災民和貧民的救濟。

元始二年(公元2年)夏天,發生了大旱和蝗災。時已加官太傅、號為安漢公的王莽,帶頭捐款100萬錢,並捐地30頃,交給主管國家財政的大司農,用以救濟貧民。上行下效,在政府首腦的帶動下,僅向災民捐獻土地、住宅的貴族和官僚就有230人之多。

在以個人名義救濟災民的同時,王莽政府還推出了一系列的賑災措施,以平帝的名義詔書全國:

如規定無災地區凡是資產不足2萬錢的、受災地區不足1萬錢的貧民,一律免稅。

發生瘟疫的地區,要空出大房子來給病人治病。一家死了六人以上的,政府發放殯葬費5000錢;四至五人的發3000;兩至三人的發2000。

又將皇家專用的牧馬場呼池苑廢罷,改設安民縣(在今甘肅省平涼市華亭縣),並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將貧民遷往居住。貧民在沿途的飲食均由各地縣級政府免費提供。貧民到達安民縣後,政府會分配田地和所需的生活用品,另外還對他們出租種田所需的犁頭、耕牛、種子等等。

與此同時,首都長安興建了五個里共200間廉租房小區,供貧民們居住。

為了控制災情,王莽還下達了一個破天荒的命令:捕殺蝗蟲。在我國古代,人們多認為蝗蟲乃是神物,祈禱敬送者多,而敢於捕殺者少。這在讖緯橫行的西漢中後期就更是如此了。

恐怖的蝗災

王莽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個敢於下達捕蝗令的人物之一。他不僅派遣專人負責捕捉蝗蟲的工作;而且還鼓勵民眾也起身滅蝗蟲,規定民眾捕捉到蝗蟲後,可以去政府那裡按捕獲的數量領取獎金。

作為這些惠民政策的制定者和落實者,無論是王莽本人,還是王莽領導的漢政府,無疑都值得我們尊敬和稱讚;我們也終於在血雨腥風之後,重新看到了過去那個志存高遠、樂善好施的王莽。

這一刻,權勢開始向民生傾斜了。

興文教

2

王莽的第二個惠民政策是大規模興辦文教事業,實行教育改革。

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下令天下郡國遍立學校,郡級的稱為學,縣級的稱為校,鄉級的稱為庠,最基層的聚級的稱為序。要求在學、校各設經師一人,而庠、序則各設《孝經》師一人。至此,地方學制已經整齊劃一,全面興辦文教事業的時機,終於到來了!

第二年的八月,王莽修建太學、明堂、辟雍三位一體新太學的奏章得到批准,於是在羲和(主管文教的官員)劉歆的主持下,10萬名學生與百姓積極投入義務勞動,僅僅用了20天,一座佔地5.5萬平米、可容納1萬人、融合教學科研功能和政治禮儀功能於一身的新太學就宣告落成了。以其工程之巨,而功成之速,足見王莽早有準備,也足見此事當時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

從周到清,辟雍一脈相承

在新學校落成的同時,王莽對太學的師資隊伍進行了大規模擴建。王莽在西漢傳統的「五經」(即《易經》《書經》《詩經》《禮經》和《春秋經》)之外增設《樂經》,實現了儒家「六藝」並立的完美狀況,這大體上相當於今天大學裡的六個系。

隨即,王莽為每個「系」配備了5名博士官作為授業經師,並配有主事、高弟、侍講各8人作為教學助手。也就說,每個「系」有教師29名;太學總共有教師174名,其中主講的博士官30名。這大大超過了武帝建立太學以來的師資規模。

師資的擴建,是為了太學生的擴招。早在成帝末年,就曾經有一次大規模的太學生擴招,從1000人直接擴招到3000人。葛承雍先生認為這是王莽第一次出任大司馬時所為。但與王莽第一次執政一樣短命,這次擴招也僅維持了一年有餘,就恢復了1000人的舊制。

然而如今,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擋王莽擴招太學生的決心。王莽規定,每位博士官各「領弟子員」360人,全校30個博士,共要教授太學生10800人,比此前太學生僅1000人擴招了9倍有餘。

王莽還積極為優秀畢業生解決就業問題。當然了,這種措施並不是當爛好人,而是要選拔真才實學的人才。王莽規定,每年要從博士弟子中選拔100名優秀的畢業生直接進入政府,擔任公職人員。其錄取比例基本上是1:100的比例,雖然跟今天國考中某些職位1:4000的錄取比例根本沒法比,但就當時而言,競爭已經相當激烈了。

新太學建成之際,王莽又公開招攬儒家經學、古文字學、古文獻學、語義學、天文曆法、音樂藝術、軍事策略以及讖緯之學等各科的能人異士,彙集到首都長安做學術研究。前前後後慕名而來的至少有上千人,大家匯聚一堂,不分日夜地交流心得,切磋技藝,討論學問。

新太學之盛,不得不讓人想起,早已被專制皇權淹沒的「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復見於西漢

這場文教事業的改革,一直延續到王莽稱帝以後。無疑,這是一個大手筆,這項改革既有一個系統而長遠的規劃,又具備可行性。這可能是王莽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事業。其時文化之昌隆,連對王莽不屑一顧的班固、司馬光也不得不承認,直書於史,驚嘆其「制度甚盛」!

而太學生的擴招,無疑為更多有志向、有理想、有才華、有能力的孩子,提供了一條改變命運、實現自我價值的道路——至少王莽是相信並實踐了這條路的——而在此之前,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這樣的機會,他們的才華將隨塵土掩埋,他們的一生將碌碌無為。

筆者因此而不得不懷疑,王莽終身熱衷於教育事業,恐怕與他自己那段難忘的親身經歷有著很重要的關係。

減酷刑

3

王莽的第三個惠民政策,就是從法律上,對婦女老幼採取了相對照顧的政策。

元始四年(公元4年)正月,新法令規定:如果婦女沒有親自犯法,或者年過80的男性老人、7歲以下的男性兒童,不是犯了什麼大逆不道的重罪,都不允許輕易逮捕;只有詔書特批以後才能逮捕。這些無疑是對婦女老幼等弱勢群體的一種人性關懷。

在推進惠民政策的同時,王莽也開始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元始三年夏,他根據儒家經典精神,重新制定了車服制度,對全國官民的著裝、生活、喪禮、婚禮、奴婢、住房、土地、器用等方面,依據等級做了調整和規範。國學大師錢穆認為,這種規範當中,包含著王莽要推行限制田產、平均地權政策的準備。

兩年後的秋天,王莽奏請進一步制定條例,並準備實行「犯者象刑」(相傳上古無肉刑,僅用與眾不同的服飾加之犯人以示辱,稱為象刑)的制度,以促進社會實現「市無二賈(市場上不討價還價)、官無獄訟(衙門裡沒人打官司)、邑無盜賊(城裡沒有盜賊)、野無饑民(農村中沒有饑民)、道不拾遺、男女異路(男人女人分別走在道路兩邊)」的儒家盛世氣象。

王莽的一系列措施,即便在今天看來,也無不體現著一個古代帝國政府對子民少有的誠摯的人文關懷。

西漢末年,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成、哀之世,政治腐敗,朝政日非;中央政府烏煙瘴氣、橫徵暴斂,地方官吏更是與豪強地主狼狽為奸、魚肉鄉里;老百姓紛紛破產,賣地的賣地,賣身的賣身。下層的勞苦大眾固然覺得暗無天日,上層的有識之士也無不為風雨飄搖卻毫無出路的政治局面憂心忡忡。

王莽的出現,猶如久旱中那一聲響徹天際驚雷,儘管甘露尚未降臨,卻足以讓那些在乾涸大地上饑渴難耐、苦苦掙扎的人們,終於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王莽給天下人帶來希望

有人說,這不過是王莽收買人心的作秀。我們且不去討論王莽是不是在作秀,即便真的是作秀,這樣的秀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實惠,難道不好嗎?即便是當代的民主選舉,拉選票時誰又知道那是不是作秀呢?

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他們的夢想不過是豐衣足食,日子安穩。王莽讓他們覺得,自己簡單而美好的夢想其實並不是遙不可及的。

能夠同時贏得精英和草根的期許與支持,這是王莽執政以來最大的成功。但是,這也將成為他最大的失敗,最徹底的失敗。

治河論

4

我們先拋開這個話題不說,接著說王莽的惠民措施。其實就在元始四年營建新太學的同時,王莽還召集了全國上百名治河專家,專門討論治理黃河的問題。

自古以來,黃河水患就是一個嚴重威脅中原王朝的致命問題,脫離河道、咆哮奔騰的黃河,不僅使數以千計萬計的人民流離失所甚至葬身泥沙,更可能因此而導致一個政權的崩潰,一個王朝的垮台。甚至有人認為,能治黃河者,即可得天下。因此,中國曆朝歷代的統治者,無不重視黃河的治理。

受到王莽召集的治河專家們深感自己責任之重,於是盡吐平生所學,無所不言。司空掾(相當於總理辦公室的辦事人員)桓譚最後對這些治河方案整理總結,向分管水利和建設工作的「總理」大司空甄豐做彙報,並對他說:「這些方案之中,肯定有一個最優的;只要詳加考察論證,就能夠選出最好的方案。定下方案後交由有關部門執行,所費資金不過數億萬錢;而且還可以吸納那些無業流民來當河工,由政府負責解決這些河工的溫飽問題。這樣上可以治理好黃河,下也可以解決民生問題了。」

桓譚的見解確實是深謀遠慮。在失業人口劇增時,通過政府投資公共工程來解決人民的就業問題,這樣的措施不必等到凱恩斯的理論出台或是羅斯福的新政實施,在我國古代早已有之(實際上早在春秋時期的管仲就提出過類似的觀點了)。

而且,當時的「失業人口」不僅僅涉及失業問題,他們大多是失去土地的流民。這些流民最終不是投靠豪強大戶,淪為依附民甚至奴婢,從而使中央政府失去大量勞動力和稅源;就是無以謀生,只好打家劫舍,甚至揭竿而起。這無論從經濟上還是政治上,對漢政府都是十分危險的。

王莽本人是深知流民問題的嚴重性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對於這樣一個建議,王莽卻沒有重視;不但沒有重視,最後連治河之事都不了了之了。《漢書·溝洫志》對王莽的評價是:「但崇空言,無施行者。」

相比於其他德政

治河因為牽涉太大,虎頭蛇尾了

平心而論,王莽雖然花活搞得不少,但也並不完全是「崇空言」之輩。他雖然對於政策的執行常常表現出無力甚至無能,但對於立項工作倒是一向很熱心的。

依我看,王莽之所以在治河問題面前表現出了虛浮,原因在於,面對複雜的治河問題,王莽力不從心了,他根本沒有那麼大的精力來思考應該選擇哪項方案來具體執行。

此時此刻,王莽的精力,已經逐漸轉移到沽名釣譽上面去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文史宴:此城被視為水國里的孤舟,保存著大量中古時代的華夏元素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