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怎樣解讀《道德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怎樣解讀《道德經》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

國學新邏輯,引導理性研究國學新方向!歡迎關注交流!

凡哲學家、思想家旨在說理的著作,不僅要宣講道理,還需要證明道理,否則就不能實現說服他人,傳播思想的目標。你說的為什麼一定就對?我為什麼要法則於你?對於讀者而言這是最正常不過的問題了。所以,作為作者就一定要進行說理,說理的過程通常就是一個宣講道理與證明的道理的過程。

但是我們讀老子,讀《易經》卻往往不這麼認為,老子及《易經》的作者通常被視為神聖,所以老子書,《易經》言通常被視為字字金玉,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是在宣講深刻哲理。其實,這是錯誤的。我們讀老子書,可以分別出哪些字句是宣講某一道理,哪些字句是在證明和歸納該道理。老子書也是一部旨在說理的著作,它在實質上與西方哲學家的說理著作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讀老子我們可以讀出古希臘哲學家的思辨的味道。

比如,老子在經文第七十六章中講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我們就以這段經文的解讀來探討老子是其文章中是如何說理的。

如何理解這段經文呢?我做如下解讀: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後就變得僵硬了。樹木花草活著的時候形體是柔軟、脆弱的,死後就變得干硬、枯萎了。由此就可以得出結論說,堅強是死亡的標誌和特性,柔弱是生的標誌和特徵。在這段經文中,老子根據了活的生命個體與植株具有柔韌、軟弱的特性,而死亡了的個體和植株具有堅硬、枯乾的特性的現象,歸納出一個普遍結論:堅強是死亡的標誌,柔弱者生命的標誌。

所以,以兵強取天下者,最終難逃遭遇失敗或滅亡的命運。以木棍之剛強與人爭鬥者,也難免被折斷、損傷的結果。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說:堅強處於劣勢,柔弱處於優勢。守堅強為下等策略,守柔弱為上等策略。

這段經文的宗旨就在於說明之所以要以堅強為下,柔弱為上的道理。老子學說有一個獨特觀點,認為柔弱勝過剛強,弱小勝過強大。對於這類觀點,我們可以說耳熟能詳,但要我們說出其中的道理來,我相信沒有幾個人能夠說得清。老子在這一章的經文中,對這個道理作出了說明。

活的個體是柔弱的,死的個體是堅強的。誰不戀生怕死?所以,要活就要以柔弱為本,求死才以堅強為標。這就證明柔軟處上,堅強處下。我們再看,兵強於天下者,沒有不被滅亡的,棍棒堅強,沒有不被折損的。這也充分說明了,堅強是向死的,柔弱反是求生的。堅強利於死,柔弱利於生,所以堅強處上,柔弱處下。這些道理都是從實際的經驗中歸納總結的,道理不能憑空論說,必於事實有驗。所以,老子說理也不是一味的宣講教條,而是有理有據,次序分明。所以,我們讀古人書,切忌斷章取義,一定要從其論述中尋出一個次序來,體系來,或一以貫之的宗旨來,這才是最終的目標。

論說人之柔弱,就不能空說柔弱之妙。論說空無,也不能空說空無之妙。凡於說理之處,必要有理有據,才能說服讀者,從而實現宣傳自己獨立見解的目標。只是空說一通大道理,卻不進行必要的論證和說明,如何令人信從。傳統經學,只會神話經文,神話古經文作者,以此來說明經文包含至理,卻不在說理上下功夫。

但老子書卻大不相同,老子書也有其中心論點,對於該論點有直接的論述,也有該論點的證明。所以,我們學習老子首先要善於抓住其要領,也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其次,我們也容易看到,經文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圍繞著該中心論點的論證而展開的。這是我們理解的目標。

我是國學新邏輯,致力於理性解讀《易經》《道德經》等國學經典,探索未來中華文化新方向。歡迎關注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新邏輯 的精彩文章:

TAG:國學新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