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小行星採礦又有新方案,其可行性有待商榷

小行星採礦又有新方案,其可行性有待商榷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的全世界人口總數超過了76億、且呈現節節攀升的趨勢,依照這一趨勢發展下去,21世紀中期(即2040年至2070年),全世界的人口總數會超過100億。人口的不斷膨脹,意味著人類文明的城市化規模、以及消耗的資源總量也會不斷擴大,然而,地球的生態系統正承受著極大的壓力,氣溫升高和氣候異常的問題也日益加劇,也就是說,地球的生態系統越來越難以負荷人類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為了滿足上百億人的資源需求,人們必須另尋出路。

除了「星際移民」這一類長久之計外,科學家們對宇宙中的小行星打起了主意,設想和提出多種多樣的小行星資源開採方案,比如讓一個大型「宇宙採礦船」登陸小行星、智能機器設備完成採礦的工作;再比如讓一個「捕攝器」登陸和拖回一顆小行星、地球軌道上的人類工作站對小行星進行開採作業等等。近日,奧地利的科學家也提出了一種開採小行星的方案,認為人類可以把空間站設置在小行星的內部,從內部開採小行星的資源。

(小行星)

儘管小行星的開採方案五花八門,但萬變不離其宗,科學家們的基本思路是把探測器發射到小行星上,完成了資源開採的工作之後再帶回地球。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托馬斯.邁因德爾教授認為,人造探測器無法在小行星的表面進行資源開採作業,因為大多數的小行星重力太弱,即便是常規的挖掘撞擊力也可以把探測器推到太空中。考慮到這一點,托馬斯.邁因德爾教授和研究團隊提出一種新方案,即人類把圓柱形的空間站「植入」一個自轉的小行星內部,就會產生「人造重力」,宇航員們就可以順利的進行開採作業了,而且,處於小行星內部的空間站和宇航員還避免了太空輻射的傷害。

托馬斯.邁因德爾教授坦言,於「小行星資源開採」這一議題上,科學研究和科幻小說之間的界限比較模糊,其中的一些設想會有實現的一天、而另一些設想就丟進紙簍里了。他認為,人類尚需2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掌握小行星資源開採的相關技術和設備。托馬斯.邁因德爾教授和研究團隊設想的方案是「科學」、還是「科幻」,時間會給予人們一個確切的答案,但目前的一個問題是顯而易見的,即圓柱形的空間站如何「植入」小行星的內部呢?他們並未說明「植入」的方法和步驟。

(小行星)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研究員楊宇光認為,托馬斯.邁因德爾教授和研究團隊設想的小行星資源開採方案既無可行性、又無必要性。所謂的「近地小行星」距離地球也有數百萬公里,人類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往返一次,若沒有比較穩定的貨運補給,宇航員在小行星上的生活會極為艱難。未來的20年里,人類能否在月球上建立一個長期駐留的「月球基地」,尚是一個未知數,更不要說在小行星的內部安置空間站了。

況且,以人類現階段的科技水平而言,勉為其難的開採小行星並不能帶來什麼喜人的收益,僅僅從經濟角度來說,這是一樁「賠本買賣」。楊宇光認為,與其大費周章的開採和運回小行星的資源,還不如原位利用小行星上的資源,比如人類創造了先進的宇宙飛船之後,讓宇宙飛船停駐在小行星附近,從小行星的岩石中採取可用的物質、且於現場生產和製造,這樣的辦法才比較有效益。

(小行星)

小考題:你認為人類尚需多少年的時間,才能掌握小行星採礦的技術和設備?歡迎你留言討論。

(本號專註於科技前沿、歷史拾遺、奇聞異事和人物品鑒,還望你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讀百卷 的精彩文章:

「海洋霸主」巨齒鯊為何滅絕?這可能與它們的體溫有關
「機遇號」火星車完全靜默,15年火星探測任務宣告結束

TAG:品讀百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