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滿族元宵節的習俗

滿族元宵節的習俗

昨天,我們平台發表了滿族民俗專家富察晨楓的文章《滿洲人的元宵節(完整版)》,前幾年,富察晨楓就滿族元宵節習俗還寫過幾篇文章,我現就把以前的幾篇關於滿族元宵節習俗的文章整理為一篇發表在這裡。

元霄節的滿族習俗

《觀燈》

正月十五是元霄節,也是燈節。這一天家家都在大門或大門旁掛起各式各樣的燈籠。過去沒有電燈籠里點的都是蠟。一些地方的官方也紛紛拿出一些錢,找扎燈的手藝人扎出一些大型和多彩的漂亮燈籠,更烘託了節日的氣氛和觀賞性。

燈籠的樣式很多,其中走馬燈非常引人注目。它是一種方型的玻璃燈,利用蠟燭燈火放出的熱來吹動風葉,由風葉帶動連在一起的紙糊圓筒。圓筒上畫有二至三匹奔跑著的馬,轉動時,馬就象奔跑的樣子,所以稱「走馬燈」。還有在圓簡上寫有謎語,讓觀燈的人們去猜,猜中者有獎品相贈。所以謎語的另一名詞也叫「燈謎」。

其它燈籠還有月亮燈、紗燈、嫦娥奔月燈(也叫孔明燈,)利用蠟燭燃燒的熱量,利用熱空氣比冷空氣輕的原理使之騰空。

元宵節的夜晚,各鎮各村各屯,遠遠望去,象一片繁星降落人向。

《看秧歌》

過去東北地區,過年期間流行的滿族秧歌。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秧歌隊走村串屯給各家拜年,有時侯還組織匯演。元霄節晚上,不論是「浪花」(女角)還是「丑子」(男角)都是右手拿扇左手秉著用高梁稈做骨架用各種顏色的五色紙糊成的燈籠,晚上使用時點上蠟燭,跟著嗩吶吹出「句句雙」「大姑娘歪」以及「鴻雁落沙灘」等曲調,翩翩起舞。整個隊伍編起燈的長龍,「踩著街」,寬敞的地方還捲起「大白菜」。

觀花燈和扭秧歌,給農村增添熱情洋溢的又歡樂的節日氣氛。

《請笊籬姑姑》

滿族人在正月十五還有「請笊籬姑姑」的傳統遊戲活動。過去的笊籬都是細柳條剝皮編成。玩時把笊籬用白紙包上,上面畫上擦胭抹眉的美麗少女,插上幾朵花和繫上彩帶。少女手拿畫有臉譜的笊籬,一些滿族青少年或街坊鄰居的青少年們,邊唱邊舞跟在少女後,模份著少女動作,盡興方罷。

《滾冰》

正月十五和十六是滿族人認為吉祥的日子。這兩天都要去戶外或野外走一走,叫做「走百病」,希望去掉身上的晦氣和病秧。而姑娘們則由青年媳婦拎著,到村上的小河池塘或井台上的冰面上去滾一滾,叫「滾冰」,寓意滾掉身上的晦氣,迎來吉祥的日子。未婚的大齡男女,家中長輩在十五晚上去搬葷油譚子,這叫「動婚」(葷)。希望子女今年一定能成婚。

《打畫墨兒》

這一年冬天山上雪很少,就在元宵節前三天,山上突然起了大火,眼看山上的飛禽走獸都要被燒死,樹木也要燒成灰。於是山神打發烏鴉,叫人們上山救火。烏鴉喊啞了嗓子,可楨有一半人上山去救火。大火雖然被撲滅,可山上的林子已燒毀了大半,飛禽走獸也燒死了不少。山神決定,gay沒有前來救火的人降臨災難。山神告訴烏鴉:凡是臉上有青一塊紫一塊的人,給他們賞一串珠子,可免受災難,因為這些人是救火的人。

山下有一家俊俏的媳婦,她見叔公、大伯哥和丈夫,因救火髒了手可臉,讓他們洗乾淨了去睡覺。當他知道烏鴉自己臉上被扇火熏黑的人賞免災串珠時,忙去要叫醒為救火而熟睡的三位家人,但這三個救火人非常疲勞,任你怎麼喊怎麼叫就是不醒。她急中生智,忙用鍋底灰往三人臉上去抹。於是他們三人得到了烏鴉上給的免災串珠。第二天是正月十五,叔公和大伯哥知道此事,要給家中媳婦要減災串珠,烏鴉告訴他們,只要臉上有黑跡,就可以得到免災串珠。於是二人回到家裡,往媳婦臉上抹黑。於是滿族人在正月十五和十六這兩天,打破以往常規,不管家裡和族中的任何人,都可以相互往臉上抹黑。抹的黑越多,表示越吉利。所以才有「十五十六,不分老幼」的「抹畫墨兒」民間活動。

正月十六晚上要「送燈」,把春節期間所有燈籠全部燒毀,叫做「送燈」,小孩子們的手挑燈籠要和其它小孩子的手挑燈籠相互撞擊,然後燒掉。叫做「碰燈」。

作者富察晨楓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愛情節里重溫順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愛情故事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