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天國將領,為何後期多叛變投敵

太平天國將領,為何後期多叛變投敵

太平天國的下坡路是從安慶失陷為轉折點的,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太平天國將領開始出現大批量投敵現象。而在這些投降給曾國藩的叛徒之中,仔細研究才發現大部分並非來自太平天國初期的那些將領,而是後來才投靠的地痞流氓之流。在這些叛變者之中,見風使舵的流氓無產者本性暴露無遺。而形成的強烈反差的的兩廣老兄弟,相比較起來信仰要堅定得多。這些流氓無產者在加入太平天國的時候,就抱有很大的投機心理,無非是搏一搏榮華富貴。而人一旦有利益驅使的情況下,也就會變得意志薄弱,一旦發生變數,就會一觸即潰。

投降的太平國將領總數大概110人,而來自兩廣兩湖的將領占的成分不足四分之一,其餘的大部分是太平天國壯大以後,佔領南京以後,收編的地痞流氓、社會惡霸。而在這些人中中下層封建官僚、地主、富家子弟、縉紳、天地會眾、盜賊多達63人,佔比約60%,太平天國在這些投機分子的加入之後,徹底淪落為烏合之眾。

太平天國的前期,形勢大好情況下也出現過抓壯丁的行為,從而使隊伍裡面錯綜複雜,參差不齊。雖然有一大部分人因為戰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是一旦遇到挫折,或者遇到更大的利益誘惑,就很容易背叛。這些人是完全不能靠太平天國那種信仰去評價的,他們的見利忘義,與後來太平天國滅亡時候,兩廣老兄弟集體自殺形成了鮮明對比。

仔細梳理太平軍將領的投降過程,可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第一類,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朝廷招安,是一項導致太平天國降將增多的第一原因。比如,出身盜賊的太平天國將領李昭壽,就是因為清政府扣押了一家老小,選擇了變節。而他的變節,直接導致南京重要的江北門戶滁州也落入清軍手中。後來清軍圍攻安慶,守衛北門的將領程學啟,也是因為清軍扣押了自己恩重如山的養母,選擇了投降。而他的連襟,正是安慶的主將葉芸來。後來的程學啟,還一度步步高升,成為了清軍名將。

其實在歷史上有一個很有意思並值得深思的現象,那就是一旦投靠敵方的將領,為了取得對方信任,往往死心塌地的賣命。並且會主動策反其他人,對待自己曾經的戰友更是無比兇狠。比如李昭壽就利用老關係策反了守衛江浦、六合的多名太平軍將領。而程學啟得知留在安慶城中的家人被葉芸來所殺後大怒,於是給清軍出謀劃策,助其奪取安慶。

還有一種叛將就是貪圖榮華富貴了,上邊說的兩位還算是有人性可言,到底是為了親人選擇了叛變,這些從某個角度也是情有可原。但是後來的納王郜永寬、保王童容海,就直接顯得那麼厚顏無恥了。這兩個傢伙是在自己兵力雄厚,局勢佔上風的情況下主動投降。這樣的叛徒,在太平天國叛將當中比重高達65%。

舉一個更可惡鮮明的例子,太平天國將領童榮海就是這樣一個人。1862年的太平軍,雖然稍顯頹勢,但是手裡牢穩控制著江蘇浙江等核心區域,並且那一年太平軍再次控制杭州。手裡的王牌,可以說控制了大半個中國財政稅收。

而童榮海這個傢伙,卻因為自己立功沒受到大封賞,開始對自己的上級不滿意,緊接著就帶著自己手下8萬太平軍投降了清軍。然而,僅過了1個多月他的部下就紛紛嘩變、反正,童容海僅帶著1萬多親兵逃出廣德,跑到鮑超那裡求救,最後幾經裁撤,這個曾統率8萬大軍、叱吒風雲的太平天國王爺,只落得當了個小小的「五營統領」(指揮3000人)。

不過,童容海這傢伙總體來說結局還不錯,最起碼還有個官當。而殺害慕王譚紹光、出賣蘇州城的納王郜永寬、康王汪安鈞等人就有點活該了。幾個傢伙投降後,竟然和李鴻章討價還價,指明要保留20個營兵力,還想著當個大官,結果李鴻章也不是省油燈,直接給他們一鍋燴了。

第三種就是窩裡鬥了。北王韋昌輝的胞弟韋俊原本前途光明,一度可以和石達開一樣成為一代名將。

他智勇雙全,打仗很有謀略,能攻善守,屢次重創清軍,不僅在武昌外圍戰鬥中擊斃了湘軍創始人之一、重要將領羅澤南,還在武昌保衛戰中將湘軍重要首領、與曾國藩等並稱晚清「中興4大名臣」的胡林翼「耍了一把」,

但是即便如此,依然還是叛變了。北王韋昌輝發動天京事變,他害怕被牽連,後來乾脆逃跑投降向軍。

第四類是絕境求生,這種情況在天京陷落之後分散在各地的太平軍余部中比較典型。例如轉戰閩粵的10餘萬太平軍在統帥汪海洋陣亡後,突圍時又遭清軍分割包抄,其中帶領3萬人馬的2員太平軍將領曹玉科、楊世如被困在群山環繞的絕境中,堅守23個晝夜後因部下士氣跌至谷底,全軍瀕臨潰散,只好投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血斷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奶媽,除了餵養孩子,還需要做一件很難為情的事情

TAG:鐵血斷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