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再度崛起的中國鞋王:曾一年關店1821家,現年入上百億

再度崛起的中國鞋王:曾一年關店1821家,現年入上百億

「我等了三年,是要等一個機會。不是證明我了不起,而是要告訴大家,失去的一定要找回來!」《英雄本色》這段經典台詞,拿來描述當下的李寧體育十分貼切。在中國運動服飾品牌的發展歷程中,2010年似乎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前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各爭其艷,但在這之後幾年裡國產運動品牌相繼進入了寒冬期。如今,在經歷了數年的調整期後,國產運動品牌又開始走向復甦,而在這復甦的過程中又要以曾經的國產運動品牌霸主李寧的復甦最受人關注。

去年12月,李寧品牌「快閃店」登陸廣州太古匯,人聲鼎沸,繼深圳萬象天地、北京太古里後,這是其在一線城市潮流地標第三次開設快閃店。 而在2018年,李寧先後兩次登陸紐約、巴黎國際時裝周,大洋彼岸驚爆眼球的秀場在國內造成的直接影響就是幾乎所有秀場同款商品被秒殺,乃至斷貨。而在人流密集的地標落地快閃店,走近目標消費者,助推「潮牌」形象深入人心,正是快閃店的初衷。比如,以三里屯「NING SPACE」為例,刻意營造出1990年代的街頭運動潮流氛圍,凸顯了時尚尖貨的氣質。

作為一個體育明星,李寧在1990年創辦李寧品牌之時就引起了極大關注度,特別是又在第十一屆北京亞運會上的超級曝光後,李寧品牌更是家喻戶曉。事實上,從李寧品牌成立到2010年的20年間,其幾乎一直處於不斷上升期,特別是進入21世紀之後。

資料顯示:2001年,李寧的營收就達到了7.34億,之後便一路高歌猛進,以每年10億左右的增長成長為中國運動品牌的霸主。2009年,李寧以83.87億元的營收超越在中國市場排名第二的阿迪達斯,在中國市場成為僅次於耐克的第二大品牌,穩居國產運動品牌霸主地位。2010年,李寧的營收規模達到94.55億人民幣,走向自身巔峰。

然而,此時中國體育產業的繁榮已經深陷危機。一位體育從業者對2008年後的體育產業繁榮有一個比喻:李寧、安踏、耐克都進了電梯,一個在裡邊跑步,一個在裡邊做俯卧撐,一個在裡邊拿大頂。別人問他們是怎麼上來的,他們說,跑步、做俯卧撐、拿大頂上來的,其實都錯了——是電梯把他們拉上來的。這電梯,指的就是2008奧運刺激下的整個中國體育產業的勃興。

也正是因為這種蓬勃,體育用品企業都帶有一種盲目的熱情投入生產。2010年初,整體供大於求,行業頹勢已十分明顯。阿迪達斯等國際品牌經歷過幾次經濟危機,對市場更敏感,很快開始打折,但李寧還在大量生產。更要命的是,李寧還在此時開啟了一場非常失敗的品牌年輕化運動,換了logo和標語,結果不僅沒爭取到年輕人,還把原有的忠粉給弄丟了。

於是在2010年,李寧業績發生斷崖式下跌,凈利潤暴跌至11.08億,股價在短短5個月時間內被腰斬。2011年,其凈利潤已縮水至3.86億元,同比陡降65%。而這樣的挫敗,讓「李寧」在2012年全面陷入「內憂外患」之中。數據顯示,2012年,李寧關店1821家,巨虧19.8億元,還把行業老大地位拱手讓與安踏。

2014年底,李寧公司在經歷了兩換一把手均無明顯改善後又讓李寧本人重新回歸了李寧。「一切皆有可能」隨即重啟,這一舉動引發了新舊粉絲共鳴,人們對國貨「李寧」燃起了希望。「重新步入發展起步元年」,是2015年李寧對公司的新定位。同時戰略方向由體育裝備提供商,向「互聯網 運動生活體驗提供商」轉變。

2015年,李寧公司發布與華米科技合作的智能跑鞋,倡導智能運動生活方式,同時使其真正大眾化:憑藉親民價格和智能噱頭,該款跑鞋發售半年就售出40萬雙。 2016年,李寧不少的明星產品都掀起了銷售的「小高潮」。「李寧弧2016」讓跑友們自發地發表使用測評;「韋德之道4」在上市發售時引起球迷排長龍購買;「音速4代」「馭帥10代」等專業產品也點燃了籃球迷們的討論熱情。

而在2018年中期業績報告中,李寧交出了半年營收47.13億元,同比增長17.9%;經營利潤2.94億元,同比增長45.6%的成績單。而按照這樣的增速下去,李寧公司在2018年營收突破百億幾成定局,這也將是目前李寧的又一巔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青雲說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有錢的80後:短短4年賺得923億,產品覆蓋全國4億人

TAG:環球青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