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支援中國改革開放的日本人

支援中國改革開放的日本人

東京新青年

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日本

去年12月的時候在北京召開了,

「慶祝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

中國用了這40年的時間前發展,

讓自己從一個經濟停滯不前的狀態,

調整成為了全世界GDP第二位的經濟大國。

能夠實現這一切翻天覆地變化的,

正是改革開放和一系列的政策。

但我們不太清楚的是,就在這背後,

其實還有很多日本人的身影。

就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時候,

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作出巨大貢獻的人。

NHK紀錄片 2月10日播放

在戰後作為第一位訪日的中國領導人,

那時候的日本國內捲起一股「中國熱」。

鄧小平

正是這次國家領導人出訪日本,

讓他決定在接下來的改革開放當中,

和日本進行更加深入和緊密的合作。

「讓我們為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

「為迎接中日關係更加光輝燦爛前進。」

「為亞洲和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

隨後領導人受邀乘坐了新幹線並說:

「就是感覺快,催人跑一樣。」

他還訪問了日本安排的所有工廠,

想要找到戰後僅僅用了23年的時間,

就達到全球第二GDP的驚人秘密。

讓封閉多年的中國人大吃一驚的是,

日本的高爐旁邊居然可以種花,

汽車工廠裡面都是機器人操作。

那時候的我們和日本差了太多。

當時新日鐵的負責人稻山先生,

對於中國領導人的「自力更生」特別有感觸,

想到日本自身也是在百廢待興後的自力更生。

1978年 的簽署,

象徵著兩國經濟合作的開始,

同時也是日本人支援改革開放的開始。

當時日本出口現金的工廠設備建設物料,

中國出口原油和石炭給日本。

國家經濟命脈的關鍵人物也作為代表團,

來到日本做考察,當時考察團分了3隊人,

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造訪了超過40個工廠。

從日本的農協如何收農民的產品,

如何分配生產等細節都有學習。

新日鐵的負責人稻山先生雖然強調說:

「雖然說日本經濟能夠如此發展,

最為重要的事情是規則和管理。」

「但中國的自力更生也是特別棒的話。」

彷彿鼓勵中國,「日本能做到,中國也可以。」

訪日歸來的考察團出版了報告書,

這本報告書在中國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那時候的大學生跟學者開始對日本感興趣。

那個時候領導人想要找改革開放的樣板,

古牧去到西德美國等地考察發展模式。

歸國之後跟領導人直言:

「我們要找的樣板國家,就是日本。」

「畢竟是相同的東洋文化,生活習慣也很相似。」

1978年12月13日在三中全會上正式宣布,

中國將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

這句響徹每一位中國人耳邊並改變生活軌跡的口號。

那時候因為計劃經濟的體制所限,

一切都是國家決定好的參數工作。

缺乏競爭和提高品質的意識,

所以導致有大量的不良品被使用。

思維也越來越僵化缺乏思考,

生產力也始終存在問題。

因為從小松引入了TQC品質管理,

讓北京內燃廠的品質與產量大幅提高。

時任廠長聽到是有關小松公司的話題,

破例跟接受,採訪者很熱情的交流。

僅僅3年的時間,馬力提高了79.6%

老廠長至今還記得當時品質管理的內容。

計劃 實行 確認 處理

老廠長還說:「我去過很多國外的工廠。」

「只有小松的人都免費來給指導,

說是今後能進出中國推廣自己的產品。」

「我覺得他們是抱著一種特別高尚的態度。」

「作為中國企業的代表,對於當年支持中國的,

所有的日本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而讓日本小松製造的人如此拚命的,

正是當年小松的社長訪問中國的時候,

周總理對他說的一句話:

「請不要忘記。日本對於中國是很重要的國家。」

這句話讓社長感慨萬分,

看到當時工廠的人沒有技術,

還在修修補補就機器的時候,

就決定要全力支持中國的改革。

高效的生產管理配合著新的技術,

改革開放漸漸在全國範圍內展開。

購買引進的材料設備的一半都來自日本。

1978年12月23日 寶山鋼鐵廠正式動工

在稻山會長的新日鐵的帶領之下,

總計有1000所公司參與了,

寶山鋼鐵廠這個前所未聞的龐大工程。

5萬中國人和數百名日本人一起工作。

稻山這個人在中日還未建交的時候,

就一直對中國充滿了一種特殊的情感。

因為他曾派手下在1956年的時候去中國,

探訪一座炭礦。

在他眼裡正是當時從中國這裡進口的石炭,

才有了日本後來的明治維新的工業化發展。

當時被派去中國人稻山手下,

回憶起稻山的話:「中國有恩於我們」

而後中日建交,中國提出放棄戰爭賠款,

日本方面提出對中國無常貸款。

他發現當時中國雖然資源豐富,

但是人均量算下來的話,並不多。

而且外貿上沒有任何的外資儲備,

於是提出了無條件的對中國的資金支持。

中日友好一直是很多日本人,

一直想要完成的夙願。

老人當時去到中國始終抱著,

「中日之間需要的人就是我。」

那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想法。

「當時在中國也是中國的幹部們鼓勵我,

知道我喜歡看書,就買書給我,

還跟我說剛好還能學中文。」

1981年的時候突如其來的建設終止,

震驚了日本包括中國的很多學者。

寶山鋼鐵的建設正中,讓很多人著急不已。

當時在中國的工人們也產生了動搖,

稻山會長說兩國各有各的難言之隱,

我們只能這種,找到平衡點去解決。

後來在會議記錄上我們才得知,

當時最大的問題就是財政赤字。

當時的幾名參與項目的日本人來到中國勸說,

我么不能就這麼放棄未來,絕對不能坐視不管。

除了日本政府之外從民間的金融機關,

融資了3000億日元的金額來支持寶山項目。

而在這之後建立了中日經濟知識交流會,

在交流之後,才能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

寶山鋼鐵項目順利復工。

1985年寶山鋼鐵順利完工。

所有設備順利運轉。

「只有參與過寶鋼的人才懂,

參與到寶鋼建設是我這輩子的驕傲。」

稻山的在最後大會上所說的話,

至今在參與過這個項目的人心中迴響:

「能走到今天我們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通過日中友好的想法一個一個客服克服解決了。才迎來了今天,我們能夠一起分享這份共同的喜悅。」

到最後1990年整個項目完全結束。

在問到對於這段歷史的看法杉本說:

「在歷史長河當中日本向中國學了很多東西。」

「這是第一次把從中國學到的技術跟文化,受到的關照,

以一種足以匹敵的方式報答了恩情的一件事吧。」

大來佐武郎

「雖然中國和日本之間有著風波,但是兩國關係是有且不斷的緣。」「直到永遠都一定要作為好鄰居好好相處。這對於兩國,都是一件充滿了意義和利益的事。」

改革開放40年

這裡借一位老人的話結尾:

中日關係的未來,就交給年輕人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京新青年 的精彩文章:

這家襪子店在網上刷屏!每個去韓國旅遊的日本妹子都會買幾雙帶回來……
那些在日本平成時期流行過的美食,吃貨們表示都吃過!

TAG:東京新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