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細數元宵節的驚天三劫:一燈謎引血案,一牛人消假,一民謠引風波

細數元宵節的驚天三劫:一燈謎引血案,一牛人消假,一民謠引風波

從古至今,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都是圍繞家庭活動的節日,只有元宵節才充滿社交含義,元宵花燈更是社交的載體,人們真正在意的只有兩個字:快樂。

據史書記載,元宵早在二千多年的漢朝就有了。然而,在滄桑歷史中,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歷史上的元宵節竟然遭受到了「三重劫難」。

第一大劫難:朱元璋製造的元宵慘案。

元宵的習俗是喜歡打燈謎的。有一年元宵,明太祖朱元璋心血來潮,他來了個「微服出遊」,在南京城的街道時和百姓一起鬧元宵,結果被街角的燈謎所吸引,他也擠進去猜。結果燈謎有一幅「謎畫」,畫的是個大腳婦人抱著個西瓜。朱元璋絞盡腦汁也沒有猜出來,回去和馬皇后說起這事,哪知馬皇后聽了大怒道:「這刁民在諷刺我,那謎底不就是『淮(懷)西婦人好大腳』嗎?」

馬皇后一怒,後果很嚴重。隨後朱元璋為了替他的皇后出氣,竟下令將那家人家所在的水西門一帶的百姓斬盡殺絕,從水西門殺到升新橋,殺了數百家人家,製造了血淋淋的元宵慘案。

第二大劫難:忽必烈取締元宵假期。

元朝時視元宵節為「禁節」。為什麼呢?主要是元宵和「元消」同音,元朝統治者顯然無法接受這樣一個極具諷刺意義的節日,因此,忽必烈在統一中國後,雖然沒有赤裸裸地取消掉這個節日(害怕官逼民反),卻以 「國家初建、百廢待興」8字為理由,取消掉了元宵節的假期,想以此來逼迫百姓淡忘或是忘記元宵這個節日。

然而,元朝民眾並不為所動,他們對元宵節的熱度有增無減,一首《京都元夕》就將元代的元宵盛況描繪得淋漓盡致:「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第三大劫難:袁世凱改元宵出奇葩。

無獨有偶, 到了民國時期,元宵節也同樣遭受到了「夭折」風波。民國初期曾將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的日子改為新曆的1月15日,結果奇葩的事出現了,元宵節竟然提到了除夕前面過了。

而大軍閥袁世凱篡位做「洪憲皇帝」後,他對元宵也是噤若寒蟬,原因是「元宵」與「袁消」同音,他認為這極為不吉利,於是索性將元宵改頭換面——改成了「湯圓」。流利的了上千的元宵節突然變成了湯圓節,天下百姓自然難以接受,於是他們做出了「逆天」舉,並不理會朝廷的命令,同時當時的民謠四起:「袁總統,立洪憲,正月十五稱上元;大總統,真聖賢,大頭抵銅角,元宵改湯圓。」於是出現這樣奇葩的一幕,政府與民間「各過各的節日」,大有井水不犯河水之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飄雪樓主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最荒唐的三位皇帝,一個風流死,一個太迷財,一個成亡國君
一大戶招親:走馬火,燈走馬,燈熄馬停步!此才子沒對上竟成女婿

TAG:飄雪樓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