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越南四次歸屬中國的千年歷史

古代越南四次歸屬中國的千年歷史

在越南歷史上,有四次「北屬時期」,所謂「北屬」即是中國統治時期,持續時間超過千年。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設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其中象郡被認為在今天的越南中部或北部,史稱「第一次北屬時期」。第一次北屬終結於公元40年即東漢光武帝時期,這一年交趾郡爆發了征氏姐妹起義,一度攻佔65城並自立為王。直到東漢派遣伏波將軍馬援率軍征討,才於公元43年斬殺征氏姐妹平定起義,從而在越南重建中國統治秩序。

東漢重建越南統治秩序後,進入越南「第二次北屬時期」,一直持續到公元541年即南朝梁時。541年,七世祖來自中國的越南龍興太平(今越南紅河三角洲太平省)人李賁發動起義,自立為萬春國,越南又稱之為「前李朝」。548年,李賁被後來取代梁朝建立陳朝的陳霸先所滅,但因梁朝發生侯景之亂,陳霸先不得不回師平亂無暇兼顧交趾,李賁兄長及部屬繼續反抗,直到公元602年隋文帝時才平定,進入第三次北屬時期。

五代時期,越南再次失控,其間統治今兩廣地區的南漢政權一度統治越南北部,並在當地駐軍,但終在938年的白藤江之戰中被越南豪族吳權擊敗,吳權在越南北部建立吳朝。也有一種說法稱,吳朝為自保向南漢稱臣,越北雖獨立南漢對其影響力仍很大。但在越南看來,吳朝是「堂堂正正的獨立王國」,「我越南復國自主之第一君曰吳王權」。

此後,越南經歷吳朝、丁朝、前黎朝的短暫統治,終於在1009年建立李朝後進入穩定時期。但隨著中國的重新一統,980年宋太祖以前黎朝建立者黎桓篡位為由討伐越南,在越南史稱「第一次抗宋戰爭」,又稱「第二次白藤江之戰」,宋軍戰敗後黎桓雖對北宋敵意依舊,但仍向北宋稱臣。

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寧年間,越南李朝以受北宋威脅為由向北宋發動戰爭,攻陷欽州、廉州、邕周,越南史稱「第二次抗宋戰爭」。對於這場戰爭的結果,中國史籍以及越南阮朝時期官修史書《欽定越史通鑒綱目》稱,李朝在富良江之戰中大敗後向北宋求和;越南史書《越史略》則稱,李朝取得了富良江之戰的勝利,「宋兵死者十五六」,認為李朝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越南歷史》等越南現代歷史書繼承了這一說法。

富良江之戰後李朝與北宋關係逐漸緩和,蒙古興起後忽必烈先後三次進攻越南陳朝,史稱「越南抗蒙戰爭」。蒙古滅亡大理後,1257年至1258年第一次進攻越南,蒙古雖戰敗但陳朝同意向蒙古進貢。1284年至1285年第二次進攻,忽必烈的目的是將越南納入元朝版圖,再次戰敗。1287年至1288年,忽必烈捲土重來,但在白藤江之戰中又一次失敗,隨後陳朝派使者向元朝朝貢,元朝與陳朝議和,恢復宗藩關係。

明朝建立後,越南仍與中國保持宗藩關係,明太祖朱元璋還將越南列入15個」不征之國「行列,告誡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討。建文帝時期,陳朝外戚胡季犛篡位建立胡朝。明成祖初年,胡季犛通過謊稱陳朝宗嗣斷絕還獲得明朝承認,受封」安南國王「。但當陳朝後裔逃亡到明朝後,明成祖才明白過來,決定送陳朝後裔回越南複位。從明朝角度來說,這是宗主國維護屬國正統傳承的責任,但在越南看來又是中國以大欺小。

1406年,明朝軍隊於護送陳朝後裔返回越南途中遭胡朝襲殺,陳朝後裔被俘後處死,明成祖聞訊決定討伐胡朝,並於次年攻滅胡朝。胡朝滅亡後,明成祖又以陳朝後裔斷絕為由,改安南為交趾,設立」三司「治理,地位等同於內地行省,從而將越南北部再次納入中國版圖,史稱越南」第四次北屬時期「,這也是中國最後一次直接統治越南北部。

然而,明成祖是以恢復陳朝為名出兵,最終卻將越南納入版圖,因而越南人反抗不斷。1418年,越南清化豪族黎利起義,屢敗明軍,迫使明朝於1427年撤出越南,從而終結了「第四次北屬時期」。黎利建立後黎朝,國號」大越「,並接受明朝冊封,再次確立與明朝的宗藩關係。

此後,越南王朝雖有更替,但直到1885年《中法新約》簽訂前,都與中國保持宗藩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從女學員到女特務,軍統是如何訓練她們的?
東王楊秀清為何被殺?智商高,情商低,過於自大!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