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元宵節,是誰在那裡圓滾滾?

元宵節,是誰在那裡圓滾滾?

今天是元宵節,有沒有煮一碗圓滾滾的湯圓或者元宵吃?

除了圓滾滾的糰子,動物界也有不少傢伙能把自己變成球(然而並不一定是為了圓潤地滾走),這種行為被用作一種防衛手段,動物行為學裡叫conglobation。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些具有變球本領的動物們吧:

(蟲恐預警!)

「赤焰金龜」:球馬陸

這位來自馬達加斯加的球馬陸,大概就是「赤焰金龜」的原型了。電影中這個名字真不靠譜,它長得一點都不像金龜子,甚至根本不是昆蟲,而是屬於倍足綱(Diplopoda),俗稱馬陸,跟蜈蚣倒是有一點親緣。在受到驚擾時能滾成一個球的種類眾多,主要是北半球的球馬陸目(Glomerida)和南半球的蟠形目(Sphaerotheriida)。

上圖是國產的球馬陸,它們是木球馬陸屬的一種(Hyleoglomeris sp.),常見於南方。球馬陸們在地面的枯枝落葉層生活,以植物碎屑和腐殖質為生,不會吃磷,更不會使人自燃,大家盡可放心。它們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一環,在一些人眼裡甚至是溫順的寵物。

球鼠婦:趨同進化的結果

圖中這隻就是球鼠婦(Armadillidium vulgare),國內很多地方又叫西瓜蟲或平甲蟲。這類動物和球馬陸長得很像,甚至生活的環境與習性也很像,但它卻屬於甲殼動物,和球馬陸幾乎沒有血親,卻和蝦蟹之類的關係更近,因此有時又被稱作「丸蝦」。這也許就是趨同進化?

確切地說,球鼠婦屬於等足目(Isopoda),球鼠婦科(Armadillidiidae,或叫平甲蟲科)。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這個科的成員能捲成一個球,等足目的另一個相近的科(Porcellionidae)也常被稱作鼠婦或鼠婦蟲,卻不能捲成球。

犰狳:脊椎動物變身成球的集大成者

球鼠婦的屬名Armadillidium,意思就是「貌似犰狳(Armadillo)的」。犰狳這種全身皮質盔甲的哺乳動物有大約20種,都分布在美洲,於是當西班牙人在新大陸見到它們時,就賦予了它們「小盔甲士」(Armadillo)的稱呼。它們吃蟲,善於打洞,而且跑起來也不慢,屬於貼地疾走型,如果你去動物園看過它們,一定對它像小裝甲車一樣衝來衝去印象深刻。

但最讓人嘆為觀之的是,作為一種有四肢、有尾巴、有脊柱的動物,它居然可以把自己變成一個幾乎完美的球,簡直就和變形蛋一樣!

犰狳環尾蜥:山寨的coser


這隻咬住自己尾巴勉強地cosplay犰狳的蜥蜴的學名叫做Cordylus cataphractus,而他的英文俗名直譯過來就是「犰狳蜥蜴」。它生活在非洲南部的沙漠中。這種水平不高的cos技術,卻是避免被吃掉的有效手段。它身上和尾巴上的行頭,那可都是真正的鱗甲,而且還帶有尖尖的硬刺。當捕食者感到無從下口時,它就能逃過一劫。

可是這種策略對另一些捕捉它的生物卻不奏效:人類。人們喜愛犰狳環尾蜥的外貌,常抓它來賣做寵物。在人面前它還施展這套cos技術,那就只能束手就擒了。寵物貿易目前已經成為了威脅這個物種野外種群的一大因素真的不希望因為人們的好奇,而讓這些可愛的生物從它們的家園消失!

刺蝟:終極萌物刺球

既然說到了刺,就不得不提一提我們熟悉的另一種可以變成球狀的哺乳動物——刺蝟了。刺蝟亞科(Erinaceinae)一共有17個物種,分布在亞歐非三大洲以及紐西蘭。和犰狳一樣,它們也是主打吃蟲的夜行性小動物,不同的是,它們這一身行頭不是盔甲,而是高度硬化的毛變成的刺。

當刺蝟受到威脅時,它們會把刺一根根豎立,變身扎手的刺球當然是抵禦敵害的有效手段。不過當它們不那麼扎手時,簡直就是終極萌物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兔兔吃不夠,哪有力氣談戀愛?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