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聯想楊元慶:聯想要做智能變革的引領者和賦能者

聯想楊元慶:聯想要做智能變革的引領者和賦能者

第一財經日報 趙陳婷

經歷幾年轉型陣痛之後,2018年,聯想集團的股價逆勢上漲了超過30%。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將2018年定義為聯想艱苦轉型初現成效的一年。對於2019年,他希望可以成為聯想下一次螺旋式上升的開始。

「聯想已經35歲了,這家伴隨中國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公司幾乎成了中國存續時間最長的科技公司之一。」楊元慶在接受第一財經獨家採訪時表示,時代在不斷演進,技術、市場和消費需求等都在不斷變化,聯想更需要與時俱進、永遠在線。

第一財經:怎麼評價聯想的2018年?

楊元慶:剛剛過去的2018年,世界頗不平靜。對聯想而言,2018年卻在克服時艱之後,充滿欣喜。經歷幾年轉型陣痛,2018年的聯想重攀行業峰頂:PC業務重回全球第一,數據中心業務成為新的營收增長引擎,移動業務亦重新起航。作為一家高科技驅動的IT公司,聯想已經跨過拐點,迎來新的增長周期。

第一財經:為2018年聯想總結一個關鍵詞會是什麼?

楊元慶:逆勢上揚,風雨無阻。

2018年是聯想艱苦轉型初現成效的一年。而2018年同樣是人工智慧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年。利用人工智慧,我們不但驅動公司內部的流程智能化,還讓聯想的產品和服務更加智能化,更契合聯想自身優勢,積極發展行業智能解決方案,賦能行業。

第一財經:2018年制定的目標有哪些,是否完成?

楊元慶:我們在年初設定的幾個小目標、小願望,一個一個都在實現。有的已經實現了,有的正在實現。比如,我們年初希望能夠在PC個人電腦這邊重返全球NO.1。我們在2018年第二季度(聯想財年)就已經實現,而且連續幾個季度都保持著這個領導地位。我們希望我們的移動業務能夠重新回到健康軌道,回到盈利的軌道上,我們也正在向著這樣的目標靠近。

第一財經:2019年的關鍵詞是什麼?

楊元慶:做智能變革的引領者和賦能者。

2019年,以智能技術為驅動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向縱深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速度與我們實際生活的世界緊密結合,滲透進各行各業,推動智能化變革。聯想正是要做這場智能變革的引領者和賦能者。

第一財經:2019年最看好哪項新科技?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被認為將引發一場新的工業革命,您怎麼看人工智慧的發展?

楊元慶: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邊緣計算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推動我們進入一個智能化變革新時代。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應該都已經親身體驗過各種各樣的智能了,比如對智能音箱說說話,點上一份比薩,比如刷刷臉就可以打開門鎖。這些大家熟悉的場景,是智能化變革的一部分,但並非全部。未來智能變革將無所不在,不僅我們的家庭、工作會越來越智能,每個企業的每一個價值鏈環節,乃至各行各業都會變得越來越智能。

大家都知道,人工智慧快速發展有三個驅動要素,數據、計算力和演算法。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在三大要素的驅動下,將推動行業呈現三大發展趨勢:第一個是智能物聯網;第二個是傳統IT向新IT的轉型,即智能基礎設施;第三個是行業智能,即智能垂直行業解決方案。有了數據和計算力,再加上結合了各行各業knowhow的先進演算法,我們就可以針對不同的行業提供行業智能解決方案,各行各業的智能化就有了可能。未來,人工智慧在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之後,「智能 」將讓行業智能無所不在。

第一財經:2019年商業模式方面會有哪些創新?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講ToB市場,你怎麼看ToB市場與ToC市場的前景?

楊元慶:實際上,ToB和ToC兩個業務都是非常大的市場,如果僅就終端設備來看,ToC的市場規模更大一些,但ToB同樣也是規模非常大的市場,尤其是在基礎架構、數據中心業務方面的增長更加快速。隨著行業智能的發展,ToB業務的增長潛力未來更是值得期待的,未來IT的機會肯定在ToB上,不僅市場更大,盈利性也更好。

但是ToB業務要建立起長期的客戶基礎,建立起品牌形象,建立起品牌的信譽,不是一日之功,必須要長期努力才能做到。聯想的業務覆蓋了智能化變革所需要的三大關鍵要素:數據、計算力和演算法,可以說,我們在這方面是具有一定優勢的。

第一財經:2019年行業最大的機遇和挑戰是什麼?覺得行業哪方面政策最應改變,應該如何改變?

楊元慶:國家比較重視人工智慧的發展,但人工智慧在與產業融合方面落地並不快。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我國智能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缺乏龍頭企業。行業智能是對企業價值鏈的所有環節進行全面的智能化變革,但我國企業的相關產品在技術成熟度、覆蓋領域、服務能力等方面都與國外產品存在著一定差距,缺乏具備行業引領性的領軍企業。

二是,我國企業數字化、網路化水平總體偏低,制約行業智能發展。行業智能化發展的基礎是數字化和網路化。當前,我國企業在設備數字化、網路化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比如只有五分之一的中國企業使用雲計算數據存儲和處理技術,而美國的這一比例高達五分之三。

三是,我國行業智能的研究與運用尚處於起步階段。人工智慧是跨學科融合的產物,涉及大數據智能、人機混合智能、自主協同與決策等基礎理論,而行業智能,則更是人工智慧和行業專門知識相結合的產物。目前我國對人工智慧的基礎研究尚處於布局階段。

第一財經:應該如何解決上述問題?

楊元慶:第一,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創新能力,突破核心技術。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目前已經增設了人工智慧專項,建議進一步設立細化的「行業智能」專項。支持有條件的高校設立人工智慧學科,完善相關專業設置,針對行業智能化人才短缺的局面,加大人才培養力度。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之間開展聯合攻關,開展基礎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

第二,大力培育行業智能的領軍企業,在重點行業推動應用示範。對標國際行業智能化領軍企業,制定我國行業智能化領軍企業培育方案,既包括關鍵基礎設備的提供商,也包括整體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商。

第三,建立國家行業智能化應用服務平台,支持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前沿科技 的精彩文章:

蘋果和三星遊說見成效 印度政府推遲手機重要零部件徵稅計劃
Alphabet公司X研究實驗室分拆成立風箏能源公司

TAG:看前沿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