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經濟學人:貿易摩擦時,中國仍在向美國知識產權保護致敬

經濟學人:貿易摩擦時,中國仍在向美國知識產權保護致敬

【翻譯/觀察者網 魯末】

戰爭時期偶爾會出現奇妙的文化風向,貿易戰也不例外。去年夏天,就在美國發起關稅戰、中國還以顏色的同時,一場別開生面的展覽(觀察者網註:指的是「創造的力量——美國19世紀專利模型展」)在天安門廣場旁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拉開帷幕,它致敬的對象竟然是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2月7日刊發評論文章:《中國企業並非都是知識產權盜賊》

出人意料的是,展覽大獲成功。超過100萬名參觀者排著長隊欣賞了包括冰淇淋機等60件製作精美的專利模型。這些專利都是1836年至1890年間提交給美國專利局的,現均為特拉華州的哈格利博物館所擁有。雖然部分遊客主觀上沒有太大興趣,是為了響應國家創新發展號召才去的,但許多人看完展覽後仍舊折服於美國人的創造性。

1797年由喬治華盛頓總統簽署的第一項專利證書

哈格利博物館館長大衛·科爾回憶道,當時有位不同尋常的參觀者,一位名叫胡國華的老人。1985年,胡國華獲頒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項專利。這提醒著我們,知識產權保護在中國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領域。而在美國,第一項專利是1790年由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簽署的。

知識產權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對華貿易戰的主要陣地之一,也是美國對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發起控訴的核心理由。在以上兩種情況里,美國政府都試圖給世人造成一種印象,即竊取西方知識產權是中國公司的常規操作。在1月的一篇文章里(觀察者網註:該文題為《美國可以毀滅華為》),《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家甚至宣稱這種盜竊行為是中國人的「愛國義務」。

說這種話的人沒有動腦子。儘管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還存在缺陷,但它的確在火箭升空般的飛速進步。隨著中國公司發布專利的數量越來越多,它們保護專利的願望也越來越迫切。部分企業高管甚至默默支持美國在知識產權上對中國施壓,希望相關法律法規得到健全。

幾十年來,有關盜版問題的投訴在中國幾乎不曾間斷過:有的公司軟體版權遭到侵犯,迪士尼等公司的商標權受到侵犯。多年來傳奇籃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丹一直在試圖阻止一家中國體育用品公司使用他的名字,直到2016年才算打贏官司。如今,許多人正在搶注卡通人物「小豬佩奇」在中國的商標權,他們可以利用規則搶在英國原版商標持有者前面完成註冊。高通和InterDigital這兩家美國科技公司因涉及與專利費相關的反壟斷案而在中國法庭上遭到慘敗。

距離兌現2001年「入世」時做出的保護知識產權承諾,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的產業政策仍然與美國19世紀時那種自由競爭(free-for-all)的商業精神大不相同。

然而,中國企業的觀念正在發生改變,就像當初的日本企業一樣——日本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肆剽竊美國專利,但後來發生了徹底的轉變。中國專利申請者可謂篳路藍縷,當年胡國華申請專利時,只能屈居在一間尚未完工的平房裡;而到了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統計數字顯示,中國的專利申請佔全球總量的44%,兩倍於美國。在中國,專利糾紛引發的法律訴訟數量也超過了其他任何國家。

路盛律師事務所表示,當外國人在中國提起專利訴訟時,他們的勝訴率比中國本土企業高,而且總體上獲得的賠償金也更多。儘管中國對侵犯知識產權的處罰金仍低於國際標準,但畢竟在進步。2018年10月,英國奢侈品牌登喜路(Dunhill)在對中國男裝品牌「登喜路」(Danhuoli)的商標侵權案中勝訴,獲得了140萬美元賠償。2019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在北京揭牌成立,鞏固了中國的知識產權法院系統。

中國的發明創造越多,知識產權保護給中國帶來的好處就越大。2017年度,華為公司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全球第一。不管世人對華為存在怎樣的疑慮,都毋需懷疑它對創新的投入。阿里巴巴的一位高管指出,隨著中國企業在全球擴張,尤其是進入東南亞國家後,它們也飽受創意被剽竊之苦。這讓他們更迫切地想保護知識產權。北汽福田汽車的一位高管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減緩,該公司更需要保護專利不被競爭對手侵犯,以維持其市場中份額。

企業高管們承認,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里存在著漏洞。尤其是在內陸省份,地方山寨企業可能受到政府保護。這就是為什麼會有一些企業高管認同美國施壓的理由。他們認為如果沒有美國在知識產權方面施壓,中國遠遠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支持特朗普言過其實的做派,因為他給人造成一種美國在試圖遏制中國崛起的感覺。變革的意願是受內外因素雙重驅動的。正如一位高管所言,「沒有人喜歡被稱為小偷——連小孩子都不喜歡。」

值得一提的是,要讓中國文化接受盎格魯-撒克遜知識產權體系,是一件很糾結的事。作為發明印刷術的國家,中國沒有形成西方那種版權概念,甚至有「竊書為雅罪」的說法。19世紀,當發明創造在美國進展得如火如荼之時,西方試圖將知識產權法規強加於當時低聲下氣的中國,而這些法規根本與儒家傳統格格不入。

當然,美國也不是什麼聖人。哈格利博物館館長科爾指出,美國專利局早期向外國人,尤其是英國人收取的專利費比向美國人收取的費用高。因為當時英美兩國之間進行著一種早期版本的「戰略競爭」。不過,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展覽倒沒有特意強調這一點。

(觀察者網魯末譯自2019年2月7日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網站,楊晗軼校譯,部分內容有刪節)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的精彩文章:

猜測中國將在東海油氣田試開採,日方抗議
NASA:地表20年來新增綠葉面積堪比亞馬遜雨林,多虧中印

TAG:觀察者網國際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