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作者:盧森堡上空的雲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流浪地球》中,隨著地球的「流浪」,地球表面溫度已經下降到零下80多度,人類被迫離開了熟悉的地面,來到了地下。特殊年代裡「地下城」成為了地球居民的棲身之所。地下城裡有麻將館、烤串店;春節來臨,舞獅、吃餃子樣樣不少……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地球爆炸前正好擼一串

人類不見天日地留在地下,以至於出來都成為了奢望,飽受嫌棄的地下城卻在最後成為了主角一行人乃至全人類生存的希望。

其實「地下城」其實已經在實現的路上,甚至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甚至已經有人搬進了「地下城」。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地下城的前世今生

「地下城」這個概念早在古羅馬時期就提了出來。

現今位於土耳其中部的卡帕多奇亞(Cappadocia)以及現今伊斯坦布爾附近,就曾挖掘出大量成型的「地下城」。

下面可以造得很複雜

(來自Real Archaeology)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其中德林庫尤地下城最為精巧奇異,它深入地下11層,有600個出入口,連接到其他城市的地下隧道有數英里長。這是可容納數千人的真正地下城,包含睡眠區、馬廄、水井、水箱、廚房、通風井、公用房間、教堂、浴室和墓地等設施。

德林庫尤地下城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其建造目的至今不明,但很顯然,這樣不同尋常的城市結構是為了對抗某種外部壓力——戰亂或是糟糕的氣候。不只是古羅馬,在其他的文明古國中,也或多或少有「地下城」的身影。

中國古人也造了很多巨大的地下空間

不過絕大部分不是給活人住的

所以不能算「地下城」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但是,在工業時代到來之前,由於生產力的不足,地下空間的開發成本高昂,地下空間的開發因此受阻,並且當時「地下城」實際用處不大,建設需求非常小。

還有一種因地制宜的「半地下」居住方式

也可以形成很大的聚落,成本則低很多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但當人類邁入了「工業時代」,一切發生了改變。

由於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大城市,導致城市所需土地越來越多,交通越來越擁擠,因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大城市病」。當城市地面空間開發飽和後,地下空間作為城市發展的戰略性空間,成為了一種新型的國土資源被運用了起來。

從此上下班都開始逛吃逛吃了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地下空間開發總體經歷了由市政主導——交通主導——全面發展的歷程。

早期工業革命時期地下空間是以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導, 以市政管線建設為主;而1863年,世界第一條地鐵——倫敦Metropolitan Line的建立,使得地下空間開始向交通主導轉變,各種設施逐漸地完善,最終形成地下綜合體。

此時期的「地下城」良好地解決了各國戰後經濟復甦、人口迅速膨脹產生的城市交通問題。

雖然地鐵條件暫時有些差

但為了大英帝國,大家還是要共克時艱一下

(來自至暗時刻)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20世紀80年代,西方多國開始城市資源空間上的重整,利用地下空間資源,來提高地上環境質量。此舉確實有效,減輕了城市地面空間的交通和環境壓力,後來為各發展中國家所學習。

已經發展為一個極其龐大的世界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地下城」

時至今日,經歷了數十年發展「地下城」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不僅僅作為城市的輔助工具,有的甚至已經取代了城市,發展成為了一個徹底的「地下城」。

比如在澳大利亞中部的庫伯佩蒂鎮,從地上看,此處除了沙漠那荒蕪、紅土丘陵那樣酷似月球表面的地面,就是寥寥無幾的低矮建築和當地居民,讓人倍感凄涼,甚至會讓人有種走錯地方的錯覺。

地表人煙寥寥,地下別有洞天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但其實這裡卻是一個有近三千人居住的小鎮,這裡所有的房子都隱藏在地下6—7米深的地方,有的只是露出一根煙囪,有的甚至什麼都看不到。深入地下後,人們會發現庫伯佩蒂的地下建築是十分完整的,酒店、教堂、酒吧、購物商場全都非常完善,使得不少人慕名前來旅遊體驗。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不禁有人會問,為什麼有人會居住到如此荒涼的地方?人們又為什麼非要生活在暗不見天日的地下呢?

原來是因為此地的礦產資源豐富,盛產寶石,甚至並且還能挖掘到珍貴稀有的蛋白石,早年間吸引了許多從歐洲背井離鄉的礦工。

如果真有這樣的地下城市

恐怕住地下室肯定給搖號了

(來自進擊的巨人)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但不久,居住在地面的礦工們發現此地天氣過於炎熱,溫度高到無法忍受,地面根本不適宜居住,還不如住到氣候適宜的礦井裡。經過拓寬和改建,全鎮淘金客都搬到了地下去生活,才有了今天的「地下城」——庫伯佩蒂。

典型的沙漠氣候

(來自維基百科-Coober Pedy)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這是世界地下城裡的一朵奇葩,在地面空間尚未被完全塞滿的情況下,當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地下城」是作為戰備資源修建的,也就是所謂的「防空洞」。

備戰備荒,隨時準備戰鬥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地表城市空間在各種自然和人為災害面前越來越表現出其脆弱性,開發地下空間是應付此現象的一味「良藥」。利用地下空間防護能力強和有利於物資貯存等優勢, 建立起完善的地下防災體系和地下物儲系統,對保障城市安全、提高城市抗災抗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還有一種

除了防禦還能反擊

攻守兼備豈不美哉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從冷戰走來,世界各國都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不斷加強地下空間開發,以此增強城市的防災水平,使城市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在戰爭爆發時,地下空間可以疏散、隱蔽大量人員,是防核武器及常規武器襲擊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應對各種襲擊的「最後一道防線」。

相當安全的平壤地鐵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流浪地球》最後,主角一行為求安全躲進了地下城,《三體》三部曲中,執劍人也都是生活在地下空間里,以爭取按下反擊按鈕前的寶貴時間。

北5區西南口和北京西站南廣場東

哪個更厲害一些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今年年初,我國防禦技術先驅錢七虎院士獲得了「中國最高科學家獎」,他就是我國在地下防禦空間方面的專家。老院士曾在在講話中說道:在我國,由於「防禦型」的國防政策,堅持不打「第一槍」,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防護住敵人的「第一槍」。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所以雖然我國的地下防護工程相比西方國家起步較晚,但建國後的地下防護建設卻一直沒有停下腳步。

在新中國成立後,各種的外界「核訛詐」就一直沒停過。為了能擺脫這一困擾,開始重點研究核武器。但同時,「防核」的建設也一直沒停過。北京甚至為此還修建了一座「北京地下城」。

很多老人還記得年輕時候挖防空洞的日子

(來自維基百科-北京地下城)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北京地下城距地面八米,最深處可達十幾米,寬兩米,全長三十餘公里,可容納三十餘萬人,因工程量巨大、設施齊全而著稱。整座地下城有近七十處被鑒定擁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在需要時,只要往下挖數米,便可取得源源不絕的地下水。城內兩千三百個特別設計的通風孔,可以源源不絕把新鮮的空氣輸入地下城。

至今還未在公開資料中見過完整的地下城分布

(應該是不會公開的?)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除此以外,這座地下城中,也設有電影院、理髮室等等娛樂及必需的生活設施。四通八達的地下通道,可以直通行政中心、紫禁城、天安門和火車站,與電影中的地下城非常相似。這也說明了當末日真有一天降臨,我國至少已經確實具備了修建地下城的能力。

為什麼感覺是在說重慶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其實,不僅僅首都北京,在全中國目前已經有很多城市已經擁有了地下城。其中出名者,湖北131可曾聽說過?

流浪 「地下城」離我們有多遠?

根據影片中的鏡頭,可發現未來地下城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綜合化與多樣化。

隨著地面上的各類設施移入地下,地下世界變得越來越豐富,發展成為影片中完全在地下生活的情況也並非不可能。各種功能區在空間上相互聯繫,有機協調發展。「多樣化開發」成為「地下綜合體」似乎是未來的發展大趨勢。

會不會把這種模式繼續搬到地下...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第二,深層化與分層化。

隨著深層挖掘技術和裝備的逐步完善,淺層地下空間開發完善,深層挖掘已經不是難題時,深層挖掘到達影片中的程度也不是不可能。而在深層化的同時,各空間分化趨勢越來越強,各個功能區間相互干擾,此時按功能分層已經成為了必然。

創造這樣的地下空間,恐怕需要神一般的力量

(來自EVA)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第三,人性化與生態化。

由於地下環境與地面環境有著天壤之別,如果地下城是未來人類的生活場所,居住的舒適性就尤為重要了,相信隨著科學的進步,不遠的將來會得到改善。同時,地下開發會造成不可消除的環境污染,如果人類要長期居住其中,需要高度重視資源循環,注重可持續發展。

所以要把種子什麼的都保存好

不然只能一輩子吃蛋白快了

(來自Kew Science)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第四,先進化與經濟化。

隨著科技進步,大量先進技術也將運用到「地下城」中,參與著地下城的各個方面。信息化、數字化將會是未來「地下城」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科技的進步也會使得修建「地下城」的成本大大降低,影片中全球的「地下城」可容納35億人口,在未來也有實現的希望。

超級實用的鑽探技術了解一下

(來自EVA)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如果真的像《流浪地球》里設定的那樣,地球需要「流浪」太空,地面漸漸不適合人類生存,而溫度適宜且安全性高的地下城一定會在「流浪地球」計劃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在「流浪」之前,先要設計並建設完數目不小的「地下城」。此時,專註地下研究的「人防工程師」將會身價飆升。

因為,這類「神秘人」將要承擔全人類的命運。

《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其實已經建了不少了

END

作者寫於2019-02-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到了一定的年紀,人為什麼會扛不住壓力結婚?
1小塊肌肉組織就能培養出10000公斤肉的逆天技術!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