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始皇設計的陰宅,流傳2000餘年,至今仍被模仿

秦始皇設計的陰宅,流傳2000餘年,至今仍被模仿

驪山下的秦始皇陵,高大陰森,詮釋了秦皇「千古一帝」的威勢和它是中國「第一帝陵」的事實。據說,修成它花了近40年時間,徵調民工最多時達72萬人,所費工量相當於全國每個勞力每年平均要服役120天。秦陵門外有今人一副對聯曰:「一代偉皇,七尺曄光,橫掃九州真霸主;千秋巨匠,四軍耀武,長留萬馬壯秦風。」文獻說,秦陵兩任主事者是呂不韋和李斯,不過,應當說它的總設計師實際就是秦始皇本人,它直接反映著秦始皇本人的「陰宅」觀。

秦陵如今展示出的真實格局是,南依驪山,北臨渭河;其東,則是一道經人工築壩改造形成的「魚池水」;其西,仍有一水。《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診怪徙臧滿之......」這一段著名文獻引人深思,表現出死後的秦皇如生前一樣,享受「始皇帝」具有的豪華奢侈、富貴尊榮生活;

後者則體現出使死後的秦皇如生前夜晚一樣,明燭高照,永遠不滅,為此還不惜以「人魚膏」作蠟燭,極盡稀貴。「事死如生」,顯然是秦皇創製,這一規制既延續著民俗,又基本適應小農經濟,在中國流傳2000餘年,成為中國「陰宅」第一原理。

秦陵對「陰宅」審美的促成,還體現在兩件事上:一是《葬書》依秦陵模式撰寫;二是朱熹按《葬書》思路形成的有關「風水」的言行。秦陵之所以能起這種作用,是因為它遵奉「事死如生」。把陵寢盡量審美化,而這種「事死如生」被模仿後,就轉化成為最佳「陰宅」模式。當然,百姓不是帝王,其「陰宅」再怎麼樣審美化,都趕不上秦陵豪奢,但只要「事死如生」,那麼,即使只在最低限度上表達對此生的依戀,對來生的祝福,就會成為可及之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秋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外:世界最強戰神亞歷山大,放在古代中國是啥水平?
日本新皇登基,龍車龍椅全部到位,還要大赦天下

TAG:秋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