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一部改寫韓國電視史的爆款誕生!

一部改寫韓國電視史的爆款誕生!

作者 |秋?墨,畢業於UCLA,影評人、編劇

縱觀韓劇發展這麼多年,這幾年出的神劇並不在少數,從最早的《信號》到後來的《鬼怪:孤獨又燦爛的神》再到《機智的獄警生活》,韓劇在中國網友的唱衰中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的逆襲。但要數神級韓劇,可能沒人能撼動得豆瓣評分逆天的《請回答1988》的地位。

然而,從去年冬天開始,到前些日子的大收官,JBTC推出的《天空之城Sky Castle》一路逆襲,收視率23.779%,一舉打破了此前由《請回答1988》大結局所保持的有線台收視紀錄(18.8%),改寫韓國電視史。

乍一聽《天空之城》這個名字,或許會下意識把它同日本宮崎駿的夢幻動漫相提並論,但有趣的是,此《天空之城》卻是一個無比暗黑的現實社會題材,描述著住在Sky Castle里的韓國名門貴族們,如何用盡一切手段,成為別人崇拜又羨慕的勝利組的故事。

《天空之城》的故事一開始就圍繞住在Sky Castle裡的四戶人家,因為一戶的兒子考上名校醫科,成為其他戶眼中的勝利組。於是其他人把這戶人家當作模範,不斷對這戶人家殷勤示好,希望能拿到如何成為勝利組的秘訣,也培育自己的子女成為名校子弟。

看似光鮮亮麗,眾人以為這戶人家能夠幸福快樂,但生活從來不是童話。當享受眾人羨慕、崇拜、掌聲的同時,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悲劇。而這悲劇最後發生的原因,就是整部劇情的開端。

天空之城的各位父母都是伸出上流社會的精英階層,。他們使盡渾身解數,不顧一切,要將自己的兒女送進韓國最好的大學。但六個家庭,各自有各自的不完美,每一個角色的設定,都隱喻著人性的不同面貌。

為達到目的欺騙和踐踏他人的殘酷性情,想母憑女貴,徹底擺脫自己不堪過去的韓書珍;

骨子裡頭覺得人有高低貴賤之分,覺得只有贏了別人才能贏得尊重,就連親兄弟也要當作是敵人一樣去競爭的車教授;

靠著依附別人,討好他人來維穩生存,以虛偽假笑,口是心非來掩飾自私自利的秀韓爸媽;

永遠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問題,永遠相信自己的孩子並且給孩子足夠的獨立空間,在除了原則性的事情上堅持,其他事情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思考的宇宙父母。

我們能夠看到,各路上流階層的父母用盡自己的手段去培養孩子。每個華麗無雙的外表下都有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這是現實而又魔幻的中產階級眾生相。

但這部戲詮釋的手法,可以說有點諷刺、有點詼諧,有時也有點讓人感到悲傷。看到把子女放在人生重心的母親,最後心力交瘁,不由得讓人感到絕望。

「只有我們自己才能讓自己內心自由」。

考試為求名校的學生時代,是大家都曾走過的青春歲月,也許我們都曾遇過那些不懂得學生真正需要什麼的「人生導師」,也可能遇過在懸崖邊拉我們一把的貴人們,究竟什麼才是所謂的人生勝利組?你願意不惜一切代價,只求成為別人眼中羨慕的人嗎?難道達到社會上定義的成就,就真的像童話故事一樣幸福快樂嗎?

有時看著戲,會忍不住冷笑這些飾演名門貴族們,可笑盲目地追逐,受不了他們的三姑六婆、任何事都要拿來比較的模樣。平常稱兄道弟、檯面上扮演恩愛夫妻,一遇到麻煩時,就算是再親近的家人、朋友,也還是選擇避而遠之,跑第一個!多麼諷刺又脆弱的感情關係。但看著每個角色過去的故事,造就成現在這樣的性格,又不禁同情起他們的遭遇。

「過一個不寂寞的人生才是勝利」。

因為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像自己過去的缺點一樣,或是渴望子女延續家族的優秀甚至更優秀的心理,其實父母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們,能夠在這社會上立足,過得豐衣足食,少走點冤枉路,才會如此汲汲營營。

也許對待子女的方法,不一定是子女接受的,有事父母可能並不知道什麼才是真的對子女好。而子女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符合父母的期望,在無形中的說出的話語,可能就此刺傷了父母。彼此都不知道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讓關關融洽。

當人性VS成績,朋友VS競爭對手,良知VS名利,其實每個角色的選擇和做法,都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天空之城》,把許多矛盾和苦衷,都讓人能夠站在角色本身去理解。

人物之外,《天空之城》的寫實還在於它多面的議題。教育、階層、貧富差距、全職主婦、婚外情、婆媳關係、職場鬥爭、前輩文化,和引爆社交網路的探究。不難發現,全劇無時不刻都在觸及著生活所帶來的焦慮,甚至主動去製造可能會引發焦慮的狗血大亂燉。

以「焦慮」帶出社會現象並帶動觀眾情緒來看,《天空之城》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

曾有這樣一個問題,在階層裡面,最容易干倒的群體是哪一種?那必然是中產階級。在出生決定命運的韓國社會,階級早已在出生的時候就有所定數。論上位者,這個群體的資源早已強大到可以為下一代孩子鋪平了道路,或者有足夠的資本讓孩子去自由選擇道路。而底層群眾,他們的進階之路可謂刀山險阻,萬人之中不過寥寥幾人成風成凰,多數人還是會在現實面前認知現狀,故而安分於此。

這夾在中間的這一層人,則是最脆弱的。他們會因為恐懼階層墜落,而將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孩子不爭氣,是他們最為害怕的事情。所以,才會出現將孩子關在隔音暗室學習、用節拍器計算孩子答題時間等各種看似離譜實則殘酷而現實的競爭行為。

追根溯源,家長們害怕的其實是失去,害怕那可能存在的上位希望被孩子葬送毀滅,害怕好不容易混到現在生存環境會有一天驟然失去。

眼高,望得見那高卻踏不上去,看得到底又不敢去看。焦慮,是中產階級群體揮之不去的夢魘。《天空之城》,抓住並利用了當代人的焦慮感,並將其變成故事的核心元素,在劇情探討的議題以及劇情的鋪陳下,《天空之城》放大了焦慮點,創造了焦慮面,把一切問題拋擲出來,直指現實,戳中社會痛點。

高不成低不就的焦慮感,落在沒有根基、虛無縹緲的城市之中。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的「天空之城」,更像是對中產階級現有財富和地位的隱喻。他們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不過空中浮雲,海市蜃樓。

他們知道么?他們當然心知肚明,但為了虛榮,他們早已蒙蔽了自己,久而久之,也便假戲真做。受害者,自然而然的,是這些孩子。為了家長的臉面,順從的孩子們變成了學習的機器。

劇名的天空SKY,是現實生活中韓國三所頂級大學首爾大學、高麗大學、延世大學校名的英文首字母,同時也是劇中四戶居民所在的精英小區的名字。

住宅區中的四戶居民除了男性家長都在該大學享有教授職稱外,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有處於升學期的子女。或許冥冥之中早已註定,或許是編劇金玉之手將其對應,這虛實相映的名字,也暗示劇中各角色勢必跌落雲端的悲劇。

《天空之城》的結局,或許有些平淡,所以有人稱之為「爛尾」。相比於前文一直鋪設的黑色幽默和反諷現實,最後一集的結尾突然畫風一轉變成了站在宇宙中心呼喚善良的HE大團圓。不管是草草收官的遺憾還是另一個輪迴的開始,《天空之城》留給我們的究竟是什麼?

前十集,《天空之城》側重對教育體制的諷刺,後十集,則開始揭露人間的人性醜惡。從始至終,我們看到,不管人物怎麼掙扎怎麼改變怎麼覺醒,社會的教育體制並未改變。雖然浮誇,但那是無法逃避的殘忍現實,雖然荒唐,但卻是真真切切的社會真實。

《天空之城》以渺小開端,以偉大結束,留下的是對子女教育的反思,以及對觀念改變和制度調整的呼籲。

可生活畢竟不是戲劇,所有戲劇帶來的表現方式對比現實都未免有些過於極端,當這種為了製造衝突和矛盾所營造的戲劇性捆綁上社會問題本身,又稍顯有些失真,消解了其中的高級性。面對焦慮,身為有思想的我們要懂得判斷,要仔細深思,絕不要深陷其中,被焦慮控制,被情緒綁架。

教育,應該回到初心,是努力讓孩子健康成長。祖國的花朵,它本該純潔的綻放。

投稿及其他事務請至「幕味兒」工作郵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電影 的精彩文章:

海蛇想喝淡水時,它會怎麼做?
硬核橫版動作射擊遊戲《REDO!》開啟Steam搶先體驗

TAG:極客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