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柔性 OLED 屏幕,可摺疊手機的命門

柔性 OLED 屏幕,可摺疊手機的命門

2019 年的摺疊屏之爭還未真正開始,就已漸入白熱化。

手機廠商中,三星、柔宇科技和小米先後展示了正在研發的可摺疊手機真機,後兩者還因為摺疊屏技術一度陷入口水戰。另一邊,OPPO 與華為則顯得更加含蓄,二者表示把可摺疊手機均保留在 MWC 2019(世界移動大會)上發布,屆時三星也將正式發布可摺疊手機 Galaxy F。在華為 MWC 2019 預溝通會上,余承東甚至對外發出了「5G 摺疊商用手機」的信息。

蘋果雖然沒有直接「參戰」,但也一直暗自在布局可摺疊手機的相關技術。據 CNet 報道,蘋果日前再一次更新了一項關於可摺疊 iPhone 的專利,它展示了使用摺疊屏幕的各種方式。

柔性 OLED 屏幕,可摺疊手機的命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時間,可摺疊手機成了除 5G、AI(人工智慧)之外的熱議話題。

用摺疊屏突破全面屏

自手機誕生以來,其屏幕尺寸與屏佔比是一個永遠熱鬧的擂台。

2016 年小米 MIX 扛起了夏普 Aquos Crystal 系列手機未競的使命,「全面屏」概念隨著小米 MIX 的發布瞬時間普及開來;而 2017 年蘋果發布的 iPhone X 平衡了功能與屏佔比,將「全面屏」的水平再一次拔高至「劉海屏」。屏幕顯示面積增大的同時,手機尺寸卻未明顯增加。

直到現在,「劉海屏」衍生出的系列變種屏幕,仍然是目前最為穩妥的「全面屏」方案之一。然而站在消費者角度來看,當下的屏佔比並不能滿足大家日益增強的需求,屏佔比的下一個目標是突破 100%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此前已經有多種方案面世。其實早在 2013 年,日本 NEC 就推出過可翻折的雙屏手機原型機 Medias W N-05E。2018 年,出現了以努比亞與 vivo 為代表的雙屏手機,無論是手機正面還是反面,都可以操作手機完成一系列動作。不過從市場反應來看,這一項創新技術還並未得到大家的認可。

柔性 OLED 屏幕,可摺疊手機的命門

於是可摺疊手機成為又一個炙手可熱的方案,它或許將是未來手機的流行形態。從目前曝光的視頻可以看到,可摺疊手機在摺疊狀態下能縮小屏幕面積,方便用戶攜帶;而展開之後,它又能成為一個平板電腦大小的通信設備,用戶可獲得更佳的視覺體驗。

柔性面板逐漸成熟

可摺疊手機之於普通手機的關鍵變化,在於柔性屏幕技術的逐漸成熟。柔性屏幕之所以能夠摺疊,是因為 OLED 面板的彎曲特性,足以支持摺疊時的彎曲半徑。

OLED 普遍意義上來說分為兩種,一種是硬屏 OLED,另一種是柔性 OLED。後者便是可摺疊手機的命門所在

而在三星大規模使用柔性 OLED 之前,這項技術離手機還很遙遠。2014 年以來,三星開始嘗試將柔性 OLED 屏幕技術用來製造手機。 彼時擁有一側曲面屏幕的 Galaxy Note Edge 是第一款採用了柔性 OLED 屏幕並投入商用的產品,它的誕生讓其擁有了引全球矚目的光環。

柔性 OLED 屏幕,可摺疊手機的命門

此後三星大量投入柔性 OLED 屏幕的研發,並在曲面屏手機的路上一去不復返。2017 年開始,三星的 S 和 Note 雙旗艦手機均採用了雙曲面顯示屏。同年蘋果發布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iPhone X,並引起市場劇烈反響。

彼時的 iPhone X 將「全面屏」做到極致,需要屏幕與邊框的距離變得更小,同時為了去掉手機的「下巴」,保證邊框的一致寬度,蘋果利用 COP 封裝技術,將驅動 IC 貼合到背板上,並把柔性屏幕背板底部進行摺疊,最後才得到 iPhone X 的完美「全面屏」形態。

該過程中,柔性 OLED 屏幕是最大功臣之一。而 iPhone X 採用的柔性 OLED 屏幕便是由三星獨家供應。柔性 OLED 屏幕的產量隨著三星和蘋果兩家旗艦手機的大賣開始暴增,並逐漸為市場所接受。根據 IHS Markit 的數據顯示,2018 年第三季度,三星在小尺寸的柔性 OLED 面板市場中,佔有率達到了 94.2%,幾近壟斷。

隨著 OLED 屏幕輕薄(自發光)、省電、可彎曲等優勢被大家所熟知,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採用柔性 OLED 屏幕。如 OPPO Find X、華為 P20 Pro、Mate 20 Pro 以及 2018 年發布的全系 iPhone 新品。同時也有更多的面板廠商開始加大柔性 OLED 屏幕的投入,如 LG、京東方、維信諾和華星光電等廠商。

柔性 OLED 屏幕,可摺疊手機的命門

大量採用柔性 OLED 屏幕產品落地,以及更多的生廠商投入,意味著競爭更激烈、技術更成熟、產業鏈更加穩定。種種原因都加快了可摺疊手機真正面世的步伐。

難度在哪裡

截至目前,對外公開展示了可摺疊手機真機(工程機)的廠商僅有柔宇科技、三星和小米。

柔宇科技於去年 10 月底高調發布全球首款可摺疊(FlexPai 柔派)手機,售價 8999 元。隨後柔宇科技將一台樣機展示在線下體驗店,用玻璃罩框住,只可遠觀而不可把玩。

三星在去年 11 月的 SDC 2018(Samsung Developer Conference)上展示了可摺疊手機 Galaxy F,三星將其搭載的屏幕技術稱之為 Infinity Flex Display。但並未公布具體售價。在現場,台上的燈光十分昏暗,導致在場的人都無法看清手機的具體樣貌。

柔性 OLED 屏幕,可摺疊手機的命門

小米則僅通過微博發布了一個時長為 51s 的小視頻來展示其可摺疊手機。比前兩者更實在的是,小米聯合創始人林斌在視頻中還演示了摺疊與觸摸操作的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三家廠商展示的可摺疊手機樣機,均有各自的特點。

柔派手機為單摺疊,僅有一面為顯示屏,中間依靠鉸鏈來完成摺疊動作;小米的可摺疊手機與之類似,僅有單面顯示,但具有兩個鉸鏈結構,可實現雙摺疊動作;Galaxy F 則沒有鉸鏈結構,能夠直接對摺,它採用了正反面雙屏技術,摺疊時外屏是手機,展開後內部的左右兩屏可拼接成一張完整大屏幕。

柔性 OLED 屏幕,可摺疊手機的命門

如果把可摺疊手機比作一本書,那麼柔宇和小米的書則是封面和封底外側可以顯示內容,而三星的書則是內頁和封面外側都能夠充當顯示屏

但無論是全新的鉸鏈設計還是三星的 Infinity Flex Display 技術,都要求著深厚的研發實力。三星所實現的無需鉸鏈結構,對柔性 OLED 屏幕的特性有著更高的要求。因為相比較之下,直接對摺的方式幾乎將屏幕曲率撐到了極限,而鉸鏈結構由於體積更大,分擔了屏幕曲率的一定壓力。

而從各家廠商的展示中,我們可以直觀地看見可摺疊手機的弊端——太厚。儘管在展開狀態下,可摺疊手機能達到普通手機的標準厚度,但在摺疊狀態下,這坨厚厚的設備堪比諾基亞時代的非智能手機,遠沒有達到日常手機使用可接受的厚度範圍內。

柔性 OLED 屏幕,可摺疊手機的命門

由於手機屏幕的展示與操作方式發生了改變,手機系統相應地也需要推翻重新設計,這對於任何一家廠商來說都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三星便重新設計了全新的用戶界面 One UI,以降低用戶操作大屏手機的難度,該界面日前已隨新系統推送到最新的 Galaxy S9/Note 9 系列手機上。靜待全新可摺疊手機在 MWC 2019 上發布。

最後,柔派 8999 元人民幣的起售價,已經刷新了手機起售價的記錄,只適用於愛好者與開發者。雖然其它幾家廠商並未公布自家可摺疊手機的具體售價,但綜合研發投入、材料成本等方面來看,價格將遠超普通消費者承受範圍。

因此,目前推出的可摺疊手機,均是噱頭大於實用。

意義幾何?

如果說可摺疊手機還處於概念階段,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競爭者前赴後繼加入戰場?

誠然,當下可摺疊手機的技術門檻和高額成本等因素放緩了它前進的腳步。但是各家對新技術的嘗試,意味著新的市場機遇,一旦打開這個市場,其經濟效益將會成倍增長。就目前而言,採用柔性 OLED 屏幕的手機均為旗艦手機,如蘋果 iPhone XS 系列、華為 Mate 20 Pro 和三星 S 和 Note 系列,其起步價便來到了 5000 元的高位

不過可摺疊手機的概念一直存在於手機行業當中,聯想、中興等廠商都曾經展示過自家的可摺疊屏幕設備,但生不逢時,它們都因為技術、供需側不成熟等原因僅僅停留在概念階段。

柔性 OLED 屏幕,可摺疊手機的命門

然而當下隨著供需兩側的碰撞越來越激烈,時機愈加成熟。從各家終端廠商的對外口徑不難看出,可摺疊手機目前已經發展到能夠日常使用的階段。這對於下一步系統升級研發、軟體適配、實際使用測驗等等階段均有實質性的幫助。

雖然普通消費者還無法大規模體驗到可摺疊手機帶來的改變,但隨著 MWC 2019 臨近,我們能看到可摺疊手機普及大眾的那一天越來越近了。

題圖來自 Samsung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