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期:華大基因起訴「記者金微」案新進展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7期:華大基因起訴「記者金微」案新進展

基因(遺傳因子)是遺傳的物質基礎,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遺傳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基因技術的應用領域包括基因檢測、基因編輯、基因診斷、基因治療和基因克隆等方面。

此前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掀起了軒然大波,也讓低調的基因產業走入人們的視野,最近基因產業還有哪些大事發生呢?那麼就來跟著前瞻經濟學人一起看看吧。

華大基因起訴「記者金微」開打:14萬孕婦基因風波入法律渠道

因質疑華大基因14萬孕婦基因外流,上市公司華大基因一紙訴訟將自媒體號「記者金微」告上法庭,索賠總計超10萬元。目前,這起名譽侵權案已有實質進展,「記者金微」首次向深圳鹽田人民法院提出管轄異議,遭駁回,記者金微已再次向深圳法院提交上訴狀。

備受輿論關注的14萬孕婦基因外流風波,起於個人自媒體文章,10月26日,「記者金微」以科技部處罰華大基因違規將基因信息傳遞出境為由頭,質疑華大基因在14萬孕婦基因研究上存在基因外流和知情權問題,遭華大基因否認,並起訴「記者金微」。

自媒體文章發出當天,深交所發函問詢。華大基因回應稱,項目無外方合作機構,項目原始數據均存放於深圳國家基因庫,論文外方學者只是學術顧問,只提供演算法設計等。

去年10月24日,科技部首次在官網公布人類遺傳資源行政處罰信息,華山醫院與華大基因未經許可與牛津大學開展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研究,華山醫院、華大基因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遺傳資源信息即中國人的基因信息。

華大基因當時回應稱,公司在2015年收到該行政處罰後,經對整改報告進行核查並現場驗收後,科技部已批准我司恢復開展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工作。

據新華社報道稱,2018年10月5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用「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收集了超過14萬名中國孕婦的部分基因組樣本,進行了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測序,稱為「迄今最大規模的中國人基因組測序」,並將成果發表美國《細胞》雜誌上,論文共同作者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綜合生物學教授。

貝瑞基因與Prenetics發布新建消費級基因檢測平台的核心管理團隊

中國創新型的生物科技公司貝瑞基因(股票代碼:000710)與在東南亞和歐洲市場極具影響力的基因檢測公司 Prenetics Limited 2月19日聯合宣布:雙方共同投資成立的消費級基因檢測公司現已完成主要管理人員團隊的組建,前谷歌中國戰略合作總經理嚴峻先生加盟並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新公司命名簡稱為「圓基因」,Circle DNA,其寓意取自於大自然生命的循環迭代。雙方進一步宣布,圓基因將於2019年第二季度末開始運營。

靶向編輯長壽基因 讓老弱血管「Q彈爽滑

日前,《細胞幹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等研究組的聯合研究成果——通過靶向編輯單個長壽基因獲得首例遺傳增強的人類血管細胞。遺傳增強的人類血管幹細胞有望成為老弱血管「修補劑」,幫助修復衰老及受損血管,未來可能被應用於心肌梗死、缺血性中風等疾病的治療中。

美國大豆種植戶開始放棄種植轉基因大豆

美國伊利諾斯州農戶Steve Ruh如今只種植老式(非轉基因)大豆,這是他15年來首度嘗試拋棄轉基因大豆種子。這位美國農戶稱,如今美國農戶面臨成本高企和現金流緊俏的問題。他表示,他是在去年11月作出改種非轉基因大豆的想法的。行業人士稱,預計今年美國農戶將收入料五年來第四年下降,而預計生產成本則增加4.2%。

大白鯊基因組已被解碼 可能是發現治癒癌症的關鍵

來自諾瓦東南大學拯救海洋基金會鯊魚研究中心、Guy Harvey研究所(GHRI),康奈爾大學獸醫學院和蒙特利灣水族館的科學家的國際研究團隊詳細研究了大白鯊的基因組。鑒於它們的體型和壽命(大白鯊可以在野外存活長達70年),科學家們驚訝於大白鯊對抗癌症的能力。這部分與白鯊的基因組穩定性有關。

用DNA藏匿電腦病毒:一次基因測序就劫取機密

華盛頓大學信息安全研究人員有了這樣一個想法:如果能將惡意代碼存入DNA,會帶來怎樣的風險?於是,他們設計了一段用ATCG編碼的惡意代碼,並成功的在互聯網上買到了由此代碼合成的DNA,當測序儀對此段DNA進行測序並利用電腦軟體進行數據分析時,惡意代碼被啟動併入侵了電腦。

科學家探討用基因編輯技術對杜氏肌營養不良症進行治療

《自然》子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在線發表了一項治療「杜氏肌營養不良症」長期療效以及安全性的研究,表明其很適合通過基因療法來治療。他們設想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讓患者體內重新產生有正常功能的抗肌萎縮蛋白,抗擊疾病。

腫瘤基因檢測企業燃石醫學再次完成8.5億融資

2月14日消息,燃石醫學舉辦C輪融資簽約儀式,正式宣布獲得總額為8.5億人民幣的C輪融資,本次融資由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領投,濟峰資本、招銀國際、禮來亞洲基金、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太和資本跟投,是燃石醫學繼2016年B輪融資3億人民幣(紅杉資本、濟峰資本、招銀國際和聯想之星)後的又一輪大額融資。

武田葛蘭素前大佬助力 基因公司獲1億融資

最近,Yamada幫助創立的一家基因公司,融到1.16億美元資金。這家公司,Passage Bio,由Yamada和位於費城的賓州大學基因中心的詹姆斯·威爾遜(James Wilson)共同創立,旨在利用基因技術治療一系列罕見腦部疾病。

藥物公司Neurogene獲6850萬美元A輪融資

2月12日,藥物製造公司Neurogene宣布完成685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者包括Samsara BioCapital、EcoR1Capital、Cormorant Asset Management、Redmile Group。另外,還有一家未透露名稱的投資機構也參與了本輪融資。這筆資金將被Neurogene用於推進其多項基因治療項目,包括為罕見神經系統疾病患者開展自主研究計劃和臨床試驗、為傳統基因治療方法無法解決的疾病開發新技術、建立病毒載體製造設施等。

基因編輯公司博雅輯因完成7000萬人民幣pre-B 輪融資

2月11日,博雅輯因(EdiGene)宣布完成Pre-B 輪約7000萬人民幣融資,與此同時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李雲博士加盟公司,任職臨床研究部副總裁。博雅輯因是一家專註於基因組編輯技術的生物科技公司,致力於使用基因組編輯技術為傳統療法難以治癒的疾病開發新的療法,以及為新葯研發提供更創新的方案。

美國農業部發布年度報告 討論六個國家的轉基因技術發展進程

美國農業部海外農業局(FAS)於2019年2月12日發布相關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生物技術年度報告,報告指出:西班牙是歐盟最大的轉基因玉米種植國,也是飼用轉基因豆粕的主要消費國。紐西蘭對轉基因食品實行強制性標籤制度,但使用轉基因飼料餵養的肉類產品及其他產品不需要標籤。英國受脫歐影響在中短期內不會改變轉基因動植物安全審批和貿易政策。宏都拉斯允許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生產。斯里蘭卡沒有生產轉基因作物或動物。摩洛哥禁止進口或生產人類消費的轉基因作物產品,進口的轉基因玉米、大豆和豆粕主要用於動物飼料。

美FDA對細胞及基因療法加快審批,促抗癌新法上市

美國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年前表示,將開啟審批快車道,讓更多細胞及基因療法獲批上市。2017年,美國FDA相繼批准諾華公司(Novartis)的Kymriah、風箏製藥(Kite Pharma,現已被吉利德收購)的Yescarta以及Spark公司的Luxturna上市。Kymriah和Yescarta是兩款用於治療血液瘤體的CAR-T療法,而Luxturna是美國首款矯正基因缺陷的藥物。

食用油包裝新規:不再標註「非轉基因」

關於食用油包裝標識的新規定早在去年6月份就已經發布,當時這份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植物油》規定,對於國家允許使用轉基因原料的食用油品種,才可以在包裝上進行是否轉基因的區分,而本來不該存在轉基因品種的食用油,則不再標示「非轉基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基因檢測作為戰略產業

2月18日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簡稱「規劃綱要」)。其中,生物技術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大新支柱產業之一,基因檢測作為十大重點培育產業。規劃綱要支出,要培育壯大海洋生物產業和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加強香港與內地在生物製品等進出境檢驗檢疫和通關等方面的合作,支持依託深圳國家基因庫發起設立「一帶一路」生命科技促進聯盟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亞馬遜和Facebook繼續頭痛:印度對矽谷巨頭或不再「友好」
2022財年美國聯邦赤字將超過1萬億美元,格林斯潘擔憂通脹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