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為巴龍5000領航5G的底氣到底是什麼?

華為巴龍5000領航5G的底氣到底是什麼?

今年必定是5G發展的關鍵一年,各大企業都在向5G衝鋒,具備5G端到端能力自然成了競爭制高點。但到底什麼是真正的5G端到端能力?

2月1日,中國移動和華為共同宣布,使用華為巴龍5000基帶成功打通了業界首個2.6GHz頻段大區集中SA架構下5G端到端First Call,下行峰值遠超1Gbps,成為全球首個遵循3GPP國際標準實現SA架構下晶元與網路空口互通的運營商。本次測試採用了華為巴龍5000商用晶元,SA核心網採用了集中化部署於北京的核心網,驗證了晶元與無線網的空口互通性能,以及SA核心網集中化部署的可行性。

眾所周知,5G發展的核心是讓世界上千千萬萬的東西「能說話」,能互相聯接,從而走入萬物互聯。如華為輪值CEO胡厚崑所說:「5G不是簡單的網路升級換代,而是全方位的重新構建。超大帶寬、超低時延、海量連接數、高超速移動、全頻譜接入等,都要求5G技術上邁上一個新的台階。」事實上,這次中國移動之所以選擇華為巴龍5000晶元,正是因為華為有著真正的5G端到端能力,不只是網路側、晶元側,更有終端側,完全由華為提供全面解決方案,可以進行協同、並行,這是其他廠商不具備的優勢。

也許某些企業可以提供5G晶元的端到端能力,但具備包括晶元、網路設備以及終端在內的5G端到端組網能力的,只有華為一家。更重要的是,在華為進行5G研發之時,就已經在華為體系內部進行網路側、晶元側和終端側的協同,能夠給包括運營商以及所有行業帶來真正的5G能力。

而這才是華為巴龍5000領航5G的真正底氣。

5G端到端能力協同:真正的完整解決方案

任正非歷來謙虛而且低調,但在今年1月17日接受央視採訪時,他罕見地高調自誇了一回:「世界上做5G的廠家就那麼幾家,做微波的廠家也不多。能夠把5G基站和最先進的微波技術結合起來,世界上只有華為一家能做到。基站不需要光纖就可以用微波超寬頻回傳,這是一種非常經濟、非常科學的方式。它特別適合地廣人稀的農村,不要認為農村就是窮的地方,國外大量的別墅區就是很分散的高檔農村,沒有光纖的話,它怎麼看8K電視?如果不靠華為,它需要非常高的成本才能實現。」

能把5G基站、微波結合起來,這正是華為5G系統在全球獨一無二的技術優勢。而1月24日華為面向全球發布5G多模終端晶元——巴龍5000和基於該晶元的首款5G商用終端——華為5G CPE Pro則把華為的5G優勢再次提升,擁有了真正的全方位端到端能力,這也是令其他企業望塵莫及之處。

某種意義上來看,具有真正的5G端到端能力,正是5G發展中的必備功課。華為的5G晶元團隊,一方面對接華為手機,同時也要對接華為網路,在華為體系中,網路側、晶元側、終端側可以實現信息共享、同步研發。

華為5G晶元相關專家表示,在做終端晶元之前,如果能有5G網路環境進行充分的驗證和測試,終端晶元的質量才會有保證。而華為因為有5G網路,所以在研發巴龍5000晶元時可以做大量的驗證。在一個真實的5G網路中進行各種測試,才可以讓巴龍5000第一時間成熟起來。

5G技術是全方位的重新構建,有的問題不是終端問題,不是網路問題,可能是終端和網路配合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華為體系里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這些是其他企業完全不具備的研發能力,更不要說提供這樣完整的5G端到端能力了。

十年磨一劍:全球最快5G多模終端晶元

巴龍晶元此前之所以不太廣為人知,因為它其實是一個「幕後英雄」。 無論在功能機還是智能手機時代,決定通話質量好壞、信號強弱、網路聯接快慢的關鍵就是基帶晶元技術能力。而巴龍在通信上的優勢,也完美應用於麒麟晶元,為華為手機出色的通信體驗提供技術保障。

華為麒麟晶元是一款手機SoC,分為BP(基帶處理器)和AP(應用處理器)兩大部分,而巴龍就位於麒麟中的BP部分,直接決定著麒麟晶元的通信規格和標準進展。巴龍晶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也是華為將這一系列晶元命名為「巴龍」的根本原因。巴龍原本是一座海拔7013米雪山的名字,研發巴龍晶元無異於攀登雪山,需要攻堅無數技術難題。

巴龍是華為2007年就推出的終端晶元品牌,已有近12年的深厚積累,3G時代,巴龍推出的上網卡成功進入全球頂級運營商,與高通各佔據一半的市場份額;4G時代,自2008年以來,華為積极參与LTE標準和策略研究、試驗與測試評估、產業布局與推進等工作,通過巴龍系列晶元推動實現LTE TDD/FDD網間全球漫遊;5G時代,巴龍在3GPP標準(全球權威通信標準)凍結後第一時間發布了全球首款5G商用晶元巴龍5G01及終端CPE,積極推動5G產業的發展和成熟。

事實上,走入5G時代的巴龍面臨了更大的挑戰。如華為5G晶元相關專家所說,在晶元設計之初,5G標準尚未凍結,這種情況下,研發的挑戰很大。為了應對困難,巴龍5000在5G標準制訂過程中同步推進,一邊做一邊隨時看標準,標準一旦確定某一部分,就需要快速迭代,如果與標準不一致則要重來。

如果想討巧也很簡單,那就是等標準定了之後再做,但這並不利於5G產業的整體發展。於是,華為選擇了與5G標準進展同步做,華為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華為投入5G研發的專家工程師就有5700多位,其中逾500位5G專家,並在全球範圍建立了11個5G研創中心。如此大規模投入之後,現在華為能做到的是,每當5G標準新版本出來,華為一個月之內就能完成迭代。

經過漫長且艱難的研發過程,今天的巴龍5000能領航5G也是順里成章之事。巴龍5000體積小、集成度高,能夠在單晶元內實現2G、3G、4G和5G多種網路制式,可以有效降低不同網路間切換產生的時延和功耗。

巴龍5000率先實現業界最快的5G峰值下載速率,是全球最快5G多模終端晶元,而且巴龍5000在全球率先支持SA(5G獨立組網)和NSA(5G非獨立組網,即5G網路架構在LTE上)組網方式,可以讓運營商根據自身情況實現靈活的5G發展規劃,這更是對5G發展的引領。此外,巴龍5000還是全球首個支持3GPP R14 V2X(vehicle to everything)的多模晶元,可以提供低延時、高可靠的車聯網方案。這些都將在終端層面大大推動5G的發展進程。

結語

如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所說:「巴龍5000為你展開一個新世界,它可以喚醒萬物感知,促進萬物智能;搭載這款晶元的華為5G CPE Pro,可讓消費者更加自由地接入網路,暢享疾速連接體驗。」

今天的華為在5G領域已經擁有含晶元、終端、雲服務和網路在內的全領域能力,也是行業目前唯一能提供端到端5G全系統的廠商,已經是5G時代的真正領導者。

更重要的是,對華為而言,5G端到端能力不是口號,不是獲得市場的某種通行證,而是華為體系內部在網路側、晶元側和終端側的全面協同、並行,從而也真正為行業帶來了可以迅速落地的5G能力。

在不久之後即將開幕的MWC2019上,基於巴龍5000晶元,華為手機將發布5G摺疊屏手機,這必將是5G發展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2019年,華為正在開啟5G智能時代。

================

讀者可以在百度百家、今日頭條、搜狐新聞、網易新聞、騰訊新聞、新浪博客、UC大魚號、新浪微博等各大專欄查看李瀛寰的文章更新。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2013年十佳自媒體、2014/15/16年度最有影響力自媒體,2015年微博十大科技觀察大V、2017年度最具影響力TMT自媒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瀛寰 的精彩文章:

貓眼上市背後:「互聯網+娛樂」平台正在重塑中國娛樂生態

TAG:李瀛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