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中國式父母與子女間的「假性親密」有多傷?

中國式父母與子女間的「假性親密」有多傷?

源於瓜媽

最近看了幾期親子真人秀《我家那閨女》。畫風不同的父親,生活不同的閨女,但發現一個比較明顯的「共性」,就是父母與子女間溝通上的障礙,明明是深愛著對方,卻不小心彼此傷害,心裡都有說不出口的疼痛。

儘管他們看起來,父女間的和諧度和親密度已經超過日常大多數,但非常典型的,就是奧運冠軍郭躍和父親之間的「尷尬」,兩個人看似和諧,卻完全不在一個頻道,看得屏幕之外的我都尷尬得直冒冷汗。

可是這樣的中國式父女,真的不在少數。

明明深愛對方,卻給不到對方想要的愛

郭躍和父母一起生活。日常生活幾乎是父親包辦。一日三餐,起床睡覺,老父親就像360度無死角的貼身管家+私人助理。

中國式父母與子女間的「假性親密」有多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中國式父母與子女間的「假性親密」有多傷?

中國式父母與子女間的「假性親密」有多傷?

郭躍請朋友們來家聚餐,明確告知父親晚點回來,結果父親還是提早到家,忙前忙後,讓朋友們無比尷尬,常常中斷對話。

大家吃飯,聊天,父親聽不下去的時候,會跑過來「提醒」快吃飯,吃完再聊。

結果大家只能尷尬叫餐,草草收場,各回各家。

中國式父母與子女間的「假性親密」有多傷?

相信大多數人都有同感,有朋友在場的時候,最不希望父母在旁。因為真心是大寫的「尷尬」。

可好心照顧女兒的父親,卻模糊了這個界限感,直接或者間接干涉和影響著女兒生活。

每天還要微信詢問女兒每頓飯吃了什麼。

郭躍父親解釋,因為女兒八歲開始就一個人在運動隊長大,自認為沒有照顧到女兒,有所虧欠,所以內心想補償。

可是這本就是成長之路,何況女兒已經三十而立,完全有能力掌握自己的生活。

一面是無微不至的照顧,另一面是從來不給予的鼓勵和認可。郭躍說,從小到大父親都沒有表揚和認可過自己。

中國式父母與子女間的「假性親密」有多傷?

這種「習慣」一直延續至今。

郭躍做了一桌子飯菜,父親完全不相信是她自己做的。連「愛」,都喜歡用否定去表達。

郭躍想要嘗試進娛樂圈,立即遭到父親的阻攔。甚至直言「自己女兒長什麼樣自己知道,完全不是那塊料」。

作為父親,他篤信自己對女兒的了解,肯定父女之間的親密。可實際上,他從來沒有真正「看到」女兒。

他為女兒準備一日三餐,卻沒發現女兒怕他擔心自己生病,會在他離家後,跑去找出藏起來的感冒藥偷偷摸摸自己吃掉。

中國式父母與子女間的「假性親密」有多傷?

中國式父母與子女間的「假性親密」有多傷?

他操心女兒結婚大事,埋怨她像假小子一樣不穿裙子不穿高跟鞋,卻不曾想到,她不穿,是因為小時候訓練左腿膝蓋受傷骨頭凸起,怕穿裙子不好看。

中國式父母與子女間的「假性親密」有多傷?

中國式父母與子女間的「假性親密」有多傷?

父親以為自己與女兒親密無間,卻不知道,彼此之間的溝通渠道其實從未真正打開過。

父親的愛,疏於表達;女兒的愛,深藏於心。這樣的愛,反而成為一種「傷害」。

「溝通」的障礙,是中國式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常態

哪怕是節目里被追捧點贊的傅園慧的爸爸,照顧女兒,時尚前衛,逗比搞笑,對生活在身邊的女兒,也有盲點。

傅爸爸說閨女沒有自己不能生活。

可傅園慧最大願望之一,就是搬出去體驗自己一個人生活。

傅爸爸說自己和女兒無話不說,親密無間。

可他是在節目中第一次聽到女兒心裡話:從小到大,父親都沒有帶他去看一場電影,去一次遊樂場。

聽到女兒想去蹦一次迪,父親一臉驚詫。

中國式父母與子女間的「假性親密」有多傷?

記得另一個節目《女兒們的戀愛》里,Selina姐妹倆談到戀愛和婚姻,是否有責怪過父親?

坐在一旁的父親坦言,是自己的責任。因為疏於和女兒的溝通,只把自己婚姻中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她們,反而影響了女兒們的戀情和對婚姻的判斷。

後來她們才明白,像父母這樣的感情,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應該的」,而是珍貴的。

中國式父母與子女間的「假性親密」有多傷?

Selina說,原本以為在家裡妹妹和父親關係非常親密。沒想到,也是第一次通過節目中的「對話」,才發現他們平時雖然看起來很親密,但心裡其實有很大的距離。

父親疏於溝通,曾經不直接表達對女兒前男友的認可,結果女兒以為父親不滿意,最後分手。

中國式父母與子女間的「假性親密」有多傷?

女兒找不到溝通方式,因為愛,怕父母失望,結果從小到大不敢說「不」。一直受父母影響,年過三十,才開始意識到要嘗試活出自己。

中國式父母與子女間的「假性親密」有多傷?

父母很相愛,原生家庭很幸福,父母也很愛女兒。可偏偏因為不溝通、不了解,優秀的女兒反而從來都不自信。不相信自己對男性的判斷和選擇,不相信自己可以擁有像父母一樣的婚姻。

愛,卻成為了障礙。

親密關係也是需要學習的。

是我們逃不過的修行,修心,修理彼此之間相處的方式。

我們既是「父母」,又是「兒女」。

對孩子,我們掌握親密感和界限感,與孩子共同成長,有陪伴,也有話題,有依賴,也有信任。

就像有一個朋友說的,有一天她問孩子在看什麼書,孩子說,《解憂雜貨鋪》。她沒看過,第二天就自己買了一本認真讀完了。她說,不想孩子越長大,越覺得和自己沒得聊。

我的父母常說不想讓我「走彎路」,習慣用他們的人生經驗「讓我少吃點苦」,嘴上說著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卻還是忍不住把自己的想法以一聲嘆息的形式傳遞。反而變成負能量。

當媽以後,我告訴自己,「為你好」是為人父母的本能,但時代真的變了,未來還會變化更快。不要迷信自己的意願,多聽多看多感受孩子的世界。

中國式父母與子女間的「假性親密」有多傷?

對父母,也要多一些體諒和耐心。

不可否認,我們常常把一輩子的忍耐力都給了孩子,卻時常在父母面前一言不合就原地爆炸。

父母老了,腳步跟不上了。但別把他們屏蔽在自己生活之外。因為,他們最大的痛,就是覺得自己「沒用了」。

主動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多點耐心教教他們新鮮東西,有機會和條件也帶他們看看世界之大。

愛,始於「溝通」,也成長於「溝通」。

新的一年,願我們都有開口的勇氣。在愛里,享受真正的自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人民日報:請為國生娃!
假期終於結束了,當媽的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