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荀攸出了一個蠢主意,原以為再無後顧之憂,不料掀起一場大亂

荀攸出了一個蠢主意,原以為再無後顧之憂,不料掀起一場大亂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發生在關中之戰前夕,相關人物分別為曹操、荀攸、馬騰和馬超。原文如下:

荀攸出了一個蠢主意,原以為再無後顧之憂,不料掀起一場大亂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早有人報到許昌,言劉備有諸葛亮、龐統為謀士,招軍買馬,積草屯糧,連結東吳,早晚必興兵北伐。曹操聞之,遂聚眾謀士商議南征。荀攸進曰:「周瑜新死,可先取孫權,次攻劉備。」操曰:「我若遠征,恐馬騰來襲許都。前在赤壁之時,軍中有訛言,亦傳西涼入寇之事,今不可不防也。」荀攸曰:「以愚所見,不若降詔加馬騰為征南將軍,使討孫權,誘入京師,先除此人,則南征無患矣。」操大喜,即日遣人齎詔至西涼召馬騰……

荀攸出了一個蠢主意,原以為再無後顧之憂,不料掀起一場大亂

(馬騰)乃與長子馬超商議曰:「吾自與董承受衣帶詔以來,與劉玄德約共討賊,不幸董承已死,玄德屢敗。我又僻處西涼,未能協助玄德。今聞玄德已得荊州,我正欲展昔日之志,而曹操反來召我,當是如何?」馬超曰:「操奉天子之命以召父親。今若不往,彼必以逆命責我矣。當乘其來召,竟往京師,於中取事,則昔日之志可展也。」馬騰兄子馬岱諫曰:「曹操心懷叵測,叔父若往,恐遭其害。」超曰:「兒願盡起西涼之兵,隨父親殺入許昌,為天下除害,有何不可?

荀攸出了一個蠢主意,原以為再無後顧之憂,不料掀起一場大亂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得知劉備在荊州充實勢力,打算揮軍南征。謀士荀攸認為,馬騰在西涼為患多年,恐怕會在曹操南征之際趁機襲擊許都。荀攸提出建議,將馬騰騙到京城除掉,之後再南征就無後顧之憂了。曹操大喜,派人前往西涼召馬騰進京。而馬騰得到這個消息後,也與兒子馬超和侄子馬岱商議對策。二人皆認為馬騰此去必有危險,企圖阻止馬騰前往許都。但馬騰認為只要留下馬超坐鎮西涼,曹操不敢加害自己。此後,馬騰與黃奎密謀除掉曹操,結果事情敗露。馬騰及兒子馬休、馬鐵遇害,只有馬岱僥倖逃脫返回西涼,關中之戰也因此爆發。

荀攸出了一個蠢主意,原以為再無後顧之憂,不料掀起一場大亂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故事,是文中提到的「積草屯糧」, 意為儲存糧食和草料,比喻聚積戰備物資。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元代鄭德輝雜劇《三戰呂布》中的「如今且收兵回營,操軍練士,積草屯糧,整溯人馬,慢慢的再與孫堅交戰。」

荀攸出了一個蠢主意,原以為再無後顧之憂,不料掀起一場大亂

小說中提到的這段馬騰赴京及與大臣密謀除掉曹操的故事情節,有真有假。《三國志?馬超傳》載:「騰與韓遂不和,求還京畿。於是徵為衛尉,以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領騰部曲。」《三國志?馬超傳》注引魚豢《典略》則說:「(建安)十三年,征(馬騰)為衛尉,騰自見年老,遂入宿衛。」《三國志?張既傳》則說:「太祖將征荊州,而騰等分據關中。太祖復遣既喻騰等,令釋部曲求還。騰已許之而更猶豫,既恐為變,乃移諸縣促儲偫,二千石郊迎。騰不得已,發東。太祖表騰為衛尉,子超為將軍,統其眾。」

荀攸出了一個蠢主意,原以為再無後顧之憂,不料掀起一場大亂

從這三段記載來看,馬騰來到許都的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前,而非小說中所言的赤壁之戰之後。同時,馬騰的此次許都之行,既有曹操打算以此控制馬騰集團的原因,也有馬騰想藉此得到曹操支持的因素,可謂各取所需,並非小說所言的曹操想藉機除掉馬騰。

荀攸出了一個蠢主意,原以為再無後顧之憂,不料掀起一場大亂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荀攸提出除掉馬騰的建議,完全是小說作者的虛構,並非歷史的真實。而從荀攸的能力來看,也不可能像小說所描述的那樣提出除掉馬騰這樣的蠢主意。理由非常簡單,除掉了馬騰,勢必逼反馬超,從而引發西涼地區的大亂,怎麼可能出現「則南征無患矣」的局面呢?如果連這樣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荀攸又怎麼會在歷史上被稱為曹操的謀主呢?小說作者這麼一改,將荀攸這位歷史上的謀主變成了一個糊塗蛋。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姜維損失慘重的一仗,不僅未能扭轉戰局,還令趙雲之子血染沙場
黃忠一敗再敗,諸葛亮仍信心滿滿,但趙雲卻偏偏不信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