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元宵節的來歷與習俗

元宵節的來歷與習俗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已經有了。據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元宵節的來歷與習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在漢代時只有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元宵節時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的來歷與習俗

在國力空前強大的唐朝,元宵賞燈十分興盛,無論是京城或是鄉鎮,處處張挂彩燈,滿城的火樹銀花,十分繁華熱鬧。

宋朝時,燈節更加豐富多彩,燈的樣式繁複多樣,逛燈市更是一件十分賞心悅目的事情。詩人辛棄疾有:「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的詞句,描寫的就是當時元宵燈節的情景。

明朝的燈節持續的時間更長。自初八開始點燈,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以顯示歌舞昇平,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

元宵節的來歷與習俗

清朝時,宮廷不再辦燈會,但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元宵節雖然只有三天,但是燈火璀璨,燈也更加精緻奇幻,依然十分吸引人。

元宵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一個非常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元宵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可以說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的來歷與習俗

在元宵節,除了看花燈,猜燈謎,吃元宵之外,還有其他很多有趣的項目,例如: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關於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見於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而據《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龍舞流行於中國很多地方。

元宵節的來歷與習俗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劃旱船,民間傳說是為了紀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她們兩片薄板做成船的形狀,套系在腰間,如同坐於船中一樣,手裡拿著槳,做划行的姿勢,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調,邊歌邊舞,這就是劃旱船了。

元宵節的來歷與習俗

「走百病」,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來北方的風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進行。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才會轉回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曰師說 的精彩文章:

TAG:子曰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