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為何在越戰中失利?

美國為何在越戰中失利?

文|溫亦歡

1975年4月30日,西貢街頭的硝煙還未散去,北越坦克長長的履帶碾過曾經擠滿美軍的道路,也將美國的干涉碾得粉碎。南越總統楊文明宣告辭職,20年的越南戰爭終於落下帷幕。

美國為何在越戰中失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北越坦克進入西貢


01風起於青萍之末

二戰結束後,日本統治撤去,法國殖民再來,越南解放之日遙遙無期。但當時的民族獨立之風早已成燎原之勢,法國與潮流背道而馳的舉措引起了越南人民的極大憤慨。經曆數年的艱苦鬥爭,奠邊府一役,敲響了法國殖民統治的喪鐘。隨後兩國達成協議,法軍撤出越南。為填補法國走後的權力真空,美國開始進入越南。

美國對越南事務的插手始於1954年。依據日內瓦會議決議,越南被一分為二,蘇聯和中國支持北越,南越則有美國政府扶持。

美國為何在越戰中失利?

南北越對峙

失掉越南則東南亞不保,東南亞不保則西太平洋危矣。「多米諾骨牌」一樣失控的局勢,是艾森豪威爾無法接受的。為了遏制共產主義的蔓延,美國對南越提供了大量援助。

但在長達二十年的越南戰爭中,美國非但沒能解決越南問題,反而越陷越深,無法自拔。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能讓實力強盛的美國在這片狹長的土地上吃盡苦頭呢?


02戰略失誤

自二戰以來,「先歐後亞」的思想一直影響著美國的戰略走向。美國的戰略重心始終在歐洲而非亞洲,這就使得美國在越作戰時也要兼顧來自歐洲方向的壓力,而不能專註于越南戰事。

1961年8月,一道鐵絲網沿著柏林蘇占區邊緣匆匆布下,將整個柏林橫切開來。隨著後續的不斷

修繕,鐵絲網改為混凝土,「柏林牆」就此建立。沿牆修建有大量碉堡、望塔,以防東柏林公民外逃。此舉頓時引起軒然大波,原本對抗的局勢更加緊張。稍有不慎,大戰便會一觸即發。

美國為何在越戰中失利?

施工中的柏林牆

同時,中國對於不能越過北緯17度線的警告,也讓美國自縛手腳。朝鮮戰爭後,志願軍的作戰能力讓美國領教頗多。出於對中國參戰的忌憚,美國盡量小心行事,避免觸碰到中國方面的底線。

因此美軍只能對北越進行戰略轟炸,無法派出地面部隊進行根除。北越雖遭受不斷打擊,卻一直留有喘息之機。

對當時越南情形估計不足也是美國一大失誤。由最初的政治經濟扶持,轉向「特種作戰」,既而改為「局部戰爭」。美國對北越軍事壓力逐次加碼,並沒有一招制敵,這就為北越提供了一個緩慢的適應過程。


03美蘇越戰

某種程度來說,將這場戰爭稱之為「越南戰爭」多少有些片面。實質上,它更像是是冷戰在東南亞的代名詞。明白了這點,美國的失利多少也在情理之中。這場戰爭是美蘇兩大集團在中南半島的互相交鋒,正是中蘇在背後的不斷輸血才使越共有了對抗美國的資本。

美國為何在越戰中失利?

英姿颯爽的北越女兵

為了壓制美軍的空中優勢,中蘇提供給北越數以千計的高射炮。最高峰時期,北越境內各種口徑的高射炮甚至達到七千多門。這個數量和密度是當時的中國都難以企及的。北越運送物資的卡車在美軍的狂轟濫炸之下損失極大,但每次都能滿血復活,迅速恢復。北越接受的其它援助像糧食、彈藥等更是不計其數。僅憑北越自身實力,顯然不是所能生產。

在中國的指導下,北越作戰能力也有很大提升。崇山峻岭、密林幽靜的小道給了游擊戰術絕佳的施展場所。加之越南人民長期的軍事鬥爭經驗,北越部隊的實力不可小覷。

由於北部與中國接壤,越南的戰略位置不可謂不重要。美國勝利,可以多一個牽制中國的橋頭堡;但北越戰敗,中國則有兵臨城下之危,南方門戶洞開的肘腋之患。因此,美國可以勝,但北越不能敗。中國必然要盡全國之力援助北越。換言之,越南戰爭就是朝鮮戰爭在東南亞的翻版。朝鮮戰爭要打贏,越南戰爭也必須贏。


04美國的劣勢

給美軍一個珍珠港, 美軍能拿下太平洋。二戰美軍攻無不克的背後,是有著愛國精神這樣一個強大的動力支持。為國而戰是當時每個人的精神信條,這種信念是戰爭得以進行的憑據。可是到了越南,美國大兵們不知為何而戰。甚至在越南戰爭爆發前,半數以上美國人對越南一無所知。美軍就這樣在半醉半醒中陷入無法自拔的越戰泥潭。面對擁有高度愛國熱情的越南士兵,他們更像是遲暮的老人,垂垂而無生氣。加之越南靠近金三角,毒品便成為離家萬里的美國大兵們的精神寄託。如此一來,雙方士氣差距就更為明顯。

在武器方面,擁有高精尖現代裝備的美軍也並非佔盡優勢。相較於結構複雜,精度的美式武器,粗糙耐用的蘇式裝備更適於雜草叢生,降雨不斷的雨林地帶。降水多,濕氣大,槍械設備容易生鏽,精密武器尤其如此,美軍槍械卡殼、炸膛時有發生。而蘇式裝備由於做工粗糙,不易磨損,耐用度更高。因此在戰場上美軍丟掉精準度高的M16,轉而爭搶北越軍隊AK-47的情況時有發生。

受制於自身政體結構,美國國家的大政方針勢必要受到民意影響。隨著戰事的深入,美軍被源源不斷地派往越南戰場。但隨之而來的大量人員傷亡和無底洞一般的軍費支出點燃了民眾心中壓抑許久的怒火。反戰遊行像瘟疫一樣迅速蔓延到全國。政府被民意所左右,不得已而改變既定方針。

美國為何在越戰中失利?

美國國內反戰運動

1972年,正當美軍粉碎北越發動的「復活節攻勢」,戰爭局勢逐漸明朗之際。在民意的裹挾下,美國卻不得不逐步撤軍,導致之前所有努力功虧一簣。

美國為何在越戰中失利?

美軍蓄勢待發


05折戟越南

應當指出的是,美軍在越南並非像朝鮮戰爭那樣遭遇沉重的軍事打擊,它的失利是更為宏觀的戰略層面而非戰術不當。美國越南戰場上的作戰多是不對稱作戰。為規避空中打擊,北越與美國大部隊作戰的往往是幾十甚至十幾人的小規模游擊隊。這種作戰方式多是襲擾而非殲滅。

同時,在深山密林中,由於環境地形因素,美軍的大規模兵團無法順利展開。這就給習慣於正面作戰的美軍帶來極大不便,坦克等重型武器不能有效提供火力支持。而越共游擊隊白天為民,夜晚為兵,行蹤多變,捉摸不定。美軍的力量無法得到有效發揮,就像堅硬的拳頭面對棉花,沒有一個著力點。

此外,軍事上雙方的較量結束並不意味著戰爭真正結束。越戰之後,美國經濟雖受到重大影響,擴張態勢也有所減緩,但遠比越南好得多。戰爭中越南百萬人口的巨大傷亡,對經濟的極度摧殘,生態的破壞等,都影響深遠。戰後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也使越共頗為棘手。從這點而言,美國也未必是失敗者。

美國為何在越戰中失利?

被美軍炸毀的大橋

不管勝負與否,美國終歸是沒有達成自身戰略目標。越共高度的動員能力和頑強的意志以及高超的作戰藝術,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相比之下,儘管有著美國親自參戰的超強加持,對於自身傾軋,腐敗不堪的南越而言,也終是無濟於事。

美國為何在越戰中失利?

北越佔領西貢

1975年,在美軍全面撤軍僅僅兩年後,南越政權在北越軍隊的進攻之下頃刻瓦解。越共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堅持到了最後,實現了國家統一。1978年,越共再次凝聚他們的智慧和勇氣,只不過這次對準的,卻是更為弱小的鄰國。

到1960年,由美國扶持的吳庭艷政府日趨獨裁。吳庭艷任人唯親,大力鎮壓民主活動,由此激化了本就尖銳的社會矛盾,南越政權的根基開始動搖。這年12月,越南南方民族解放統一陣線宣告成立。

美國為何在越戰中失利?

艾森豪威爾與吳庭艷

為穩定南越政權,保持自身影響力,肯尼迪政府於1961年發起「特種作戰」計劃,派遣少量特種部隊及軍事顧問團,對南越武裝力量進行指導。但吳庭艷家族的種種胡作非為,導致局面逐漸失控。尤其是吳庭艷妻子對天主教的狂熱,採取極端措施來對待異教或無宗教人士,同時吳的狂妄自大也使得美國政府對其逐漸失去耐心。最終,在美國支持的政變下,吳政府倒台,吳庭艷本人也「自殺」而亡。

這次政變是第一次,但卻並非最後一次。在隨後的幾年中,南越政府更迭頻繁,政局動蕩,無疑大大削弱了南越自身的實力。走馬燈般的大換血對於北越而言卻是一劑強心針。趁此良機,北越加緊對南方滲透。而接替肯尼迪的約翰遜政府也轉變政策,由幕後走向台前,企圖一勞永逸解決越南問題。

美國為何在越戰中失利?

美軍蓄勢待發

隨後,大批美軍登陸越南,美國的夢魘悄然來臨。大量地面部隊的到來非但沒有迅速結束戰鬥,反而將美國置於更為尷尬的境地。不能勝,也不能退,約翰遜「局部戰爭」的設想宣告破產。隨著尼克松的上台,「越南化」,即越南人作戰,美國提供物資、武器成為新的對越政策。而後來雙方的巴黎和談等幾次談判實際上已經宣告越南戰爭的失利形勢。

參考文獻

趙世龍 戈樹亞著.解讀金三角:中國記者跨國採訪手記[M].2013

吳齊本 《世界史》

律杉 《越南是如何把美國帶進坑裡的?》

知乎 《為什麼越南戰爭中美國戰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民國保健品一樣亂!這位商人竟讓中國「補腦汁」行銷世界?

TAG:生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