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成年人的不堪,都藏在廁所里

成年人的不堪,都藏在廁所里

大S分享過一個關於上廁所的「妙招」:

擔心被人聽到自己放屁的聲音,她會將衛生紙折成正方形,輕輕壓住放屁的地方。

這樣無論多大聲的屁,都會幻化成「嘶~」的輕哼。

蔡康永感慨:「這樣不能暢快地上廁所,很辛苦啊。」

大S在節目中自曝上衛生間小妙招 / 《康熙來了》

在衛生間里放屁是件可怕的事情嗎?

也許對大S是。

但對大部分人來說,如果連去衛生間都要壓抑自己,才是最可怕的吧。

很多時候,「上廁所」不是單純的生理需要,而是一種情緒自救方式。

它可能意味著:太累了、心裡煩、有點難過、不知道怎麼辦了……

那幾平米的空間,好像是唯一一個既可以撕下面具,又能保留體面的地方了。

想起某次在公司,突然聽到隔壁間傳來女生的嚎啕大哭。

那時的她,應該沒心思去考慮自己的哭聲是不是太大了吧,而聽到的人也不會覺得過分奇怪。

有了廁所這個保護殼,挺好的。

哭完了,洗把臉,補個妝,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成年人,

把負能量埋進廁所

有的人,總在社交媒體上表現得生龍活虎、刀槍不入。

其實,私下裡不知道在衛生間哭過多少次了。

上學時,喜歡一起去廁所;上班後,最怕洗手間遇熟人。

公司衛生間,是心酸者的收容所,崩潰者的難民營。

有段時間,工作壓力特別大,上一個小時的班就得去衛生間喘口氣。

一頭鑽進最裡面的隔間,長舒一口氣,換來片刻內心的寧靜。

離開了工位,好像連衛生間的瓷磚都顯得親切可愛起來。

如果剛想起身,卻聽到隔壁傳來沖水的聲音,那一定要等上幾分鐘再推門。

否則碰到熟面孔,洗手池邊免不了一頓尬聊,剛續好的能量又要泄了。

大家都心照不宣,錯峰洗手,有序蹲坑。

仔細想想,職場上的人挺奇怪的。

有時,堅強到萬千委屈和壓力都一個人扛得住;有時,又脆弱得連一句真心的喪氣話也不敢說出口。

就算說不開心的事,也要在後面加一串哈哈哈哈。

去年我遇到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麻煩,不敢告訴父母,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應對。

憋了半天,帶著手機跑到衛生間,點開了閨蜜的頭像。

和她的聊天記錄停留在一周前,她正在跟我抱怨一件事。

而我因為當時太忙,安慰了幾句就沒再回復她。

我斟酌了好久,問了一句:「在嗎?」

過了十五分鐘,她發來一句話:「我正改簡歷呢,忘了告訴你,上周我把老闆給炒了,哈哈哈哈。」

我鼻子一酸,想起她對那份工作的熱情和努力,不知道這一串「哈哈哈」中,又藏了多少失落和心酸。

有時候,真想找人說說話。

可轉念一想,突然的打擾,對誰都是一種負擔。

大家都很忙很累,自己療傷都要抽空,沒有溫暖再分給別人。

想哭就去廁所哭吧,不讓別人看到你的負能量,似乎是一種新的社交禮儀。

躲進廁所崩潰 ,

轉身繼續開會

即使躲在廁所里哭得歇斯底里,回到辦公室後還是得分秒必爭。

PPT接著做,報表繼續填,稿子接著寫,客戶還要對接……

畢竟工作還擺在那裡,眼淚無法餵飽自己。

有一個詞叫「懂事崩」,意思是:成年人的崩潰也要懂事,不能影響同事,不能影響工作,不能影響家人。

最好能做到——伺機而崩,收放自如。

現在大家很喜歡用一個詞:可控。

目標一定要拆分成具體的實施步驟,一切結果都要用數據來表達,每一個行動都要有明確的意義。

身材要可控,生活要可控,情緒也要可控。

我們就像燃料一樣,被投進公司大樓的每一個格子間內,按部就班地燃燒自己。

在金融界工作的一個朋友曾跟我說過一句話:「要用工作思維來處理情緒。」

如果有件事情讓你傷心,首先要考慮的是這件事值不值得傷心。

然後再思考,怎麼把這個不重要的負面情緒解決掉。

進廁所呆五分鐘,是職場最可控的負面情緒解決方式。

不用去麻煩別人,也不用擔心會失態。

在日本,公共廁所被稱為「Switch Room」,意思是「轉換室」。

這裡藏著無數人的崩潰,卻也是每個人調整心情、繼續迎接操蛋生活的樞紐。

你可以哭著蹲下去,也可以哭著站起來,但一旦推開這扇門,你要笑著走出去。

在廁所里,

偷一點快樂

在這個時代,職場人的生活和工作早就水乳交融。

武漢科技大學勞動經濟研究所發布了一項「職場行為與疲勞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

超8成職場人處於過勞狀態,承受著精神和身體的雙重壓力。

加班是常態,勞動者每周平均工作47.56小時,12.9%的人平均周加班時間超過10小時,53%的人有時或經常需要在深夜工作。

國家統計局的一項調查顯示,除開工作和睡覺,2017年中國人平均每天休閑時間為2.27小時,不到歐美國家的一半。

而大城市的職場人,休閑時間就更少了。

在能短暫休憩的碎片時間裡,也許只有廁所能給我們帶來及時、高效的快樂。

試問職場人,有多少電視劇是在那個空間里刷完的?

多少網購是在那完成下單操作的?

多少「雞湯文」是在那灌給自己的?

早上到公司第一件事,就是衝進衛生間解決生理需求。

每天帶薪上廁所的二十分鐘,是緊張日子裡最輕鬆的時刻;

午休時間帶著耳機躲進那個空間,用兩倍速看完一集剛更新的連續劇,就像上班期間放了一個小假,爽爆了;

看到同事新風衣很有型,趕緊鑽進那個地方,靜靜坐在馬桶上打開某寶搜索同款風衣,順便再搭配一雙新鞋。

那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沒有客戶、沒有老闆,沒有進取心,只有自己。

同事這樣形容自己:

「就像是一部手機,難過的時候是靜音模式,高興的時候是震動模式,從來不會打開響鈴模式。」

成年後,哭泣的聲音消失了,聽聽歌,不動聲色地流幾滴淚,好像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也不敢放聲大笑,總覺得快樂好像是偷來的。

怕自己一旦發出「好幸福啊」的感慨,生活馬上就要來打臉。

暗搓搓地快樂一下,就已經很滿足了。

躲在廁所里偷快樂的年輕人,努力把人生過成喜劇,卻抵不住自己心頭的一聲唏噓。

躲在廁所里的人,

有相似的孤獨

每一間廁所都差不多,躲在裡面的每個人也都差不多。

都是實在沒地方可去的人,才會選擇躲進衛生間。

我們在裡面,或偷笑、或哭泣、或嘆息、或小憩……

明明是在一個空間里,卻被隔板分割成一座座孤島。

不過一牆之隔而已,大家都心照不宣,假裝無事發生。

因為每個人的心裡,也都有一座孤島。

有一首歌,叫《十一種孤獨》:

第三是假裝很成熟,假裝很忙碌,假裝擅長一個人獨處;

第二是穿過萬家燈火無數,卻無一人等我再歸途;

第一是收到遠方一紙家書,說照顧自己,累了別忍著不哭。

我想再加上一種孤獨:碌碌無為不知前路,躲在洗手間里或笑或哭。

也許現在,你看到這個題目,點進來看完這篇文章,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孤單。

但別怕,同時又有好幾千人、幾萬人也在看。

我們可能都經歷過同一種孤單,而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陪伴。

你的疲憊和孤獨,都有人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子熟了 的精彩文章:

「身高158,3個月減掉40斤」 | 被減肥榨乾的中國年輕人
「北上廣深太苦,沒事兒千萬別來」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