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愛屋吉屋沒了,互聯網+概念還能撐下去嗎?

愛屋吉屋沒了,互聯網+概念還能撐下去嗎?

在經歷大規模裁員、被剔除胡潤獨角獸榜單之後,愛屋吉屋終於涼透了。

2019年2月18日,有網友爆料愛屋吉屋官方域名(iwjw.com)已經被水光(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收購,官網內容全部替換為一款名叫「一樓房東」的租房APP。

在官網內容更迭的同時,愛屋吉屋APP一直顯示「伺服器迷路」中,無法進行任何操作。

這一系列操作,簡單的說,愛屋吉屋已經抹去了自己在互聯網上存在的蹤跡,沒有任何申明就悄無聲息的消失了。

一年融資3.5億,曾自詡行業顛覆者

作為一家互聯網租房平台,愛屋吉屋曾創下了令世界羨慕的融資速度。

2014年正式上線的愛屋吉屋,僅用了13個月時間,就完成從A到E五輪共計2.91億美元融資。在淡馬錫、順為資本、高榕資本等眾多資本大鱷的看好下,愛屋吉屋估值迅速突破十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獨角獸公司之一。

依靠「上海租客傭金全免」的補貼策略和逐漸回暖的樓市政策,初出茅廬的愛屋吉屋,2014年年底就拿下了上海整租市場28%的市場份額。

在資本加持、市場利好的情況下,愛屋吉屋打出了「低傭金」、「無門店」將所有的經紀人安排在辦公樓中,通過手機終端接受客戶的委託的互聯網中介模式,迅速席捲了全國一二線房地產市場。

2015年春節期間,由蔡明代言的愛屋吉屋廣告,轟炸了全國租房市場。同時,配合創始人鄧薇「我們是用互聯網飛機大炮的方式挑戰傳統房地產中介的刀耕火種」的豪言壯語,外界一度以為愛屋吉屋模式,就是未來互聯網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方向。

然而,隨著2016年全國樓市需求上漲,房源供不應求,能否租到房,房屋質量好壞成為租客最關心的問題。至於房屋中介費用高低,在迅猛增長的房價面前,早已成為無足輕重的一環。彼時主打低中介費優勢的愛屋吉屋,開始迅速隕落,截至2016年4月,愛屋吉屋在上海租房市場的份額已經跌至1.5%。

「在市場由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傾斜之時,鏈家、我愛我家的門店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就像VIVO、OPPO和華為的崛起一樣,尤其是房子這種大件,去店裡讓中國老百姓感到踏實。」2017年,一位曾任愛屋吉屋大區經理的資深中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一語道破了愛屋吉屋的困境。

面對日益嚴峻的市場環境,愛屋吉屋開始建立線下房屋中介門店。但相對於鏈家、我愛我家等傳統中介多年的線下布局經驗,「獨角獸」三個字在傳統房地產大鱷面前,顯得一文不值。

4年時間,燒光3億美元的愛屋吉屋,在2019年正式宣布「消失」。截至目前,就連百度百科頁面也撤下有關愛屋吉屋詞條的相關內容,這樣一家曾經紅火的企業,在不聲不響中就宣告就煙消雲散。

互聯網租房亂象叢生,資本神話早已破滅

愛屋吉屋失敗了,但試圖用互聯網房地產模式顛覆行業的失敗者,不僅愛屋吉屋一個。

2018年10月,曾獲得由順位資本領投的寓見公寓資金鏈斷裂,拖欠業主租金。寓見公寓爆雷不久,長沙咖啡貓公寓連環套爆雷,數百業主中招,總額超千萬……

和愛屋吉屋一樣,這些立志做二手房行業顛覆者與革命者的創業者,在成立之初都採用了先用燒錢模式做規模,把用戶的習慣養成之後再考慮盈利模式的互聯網打法。

在資本蜂擁而至的年代,用互聯網用戶補貼模式的確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這些互聯網租房平台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對於用戶來說,租房、買房並不是一種頻繁性的行為,不管長租短租,不少用戶平均下來一年都不會換房。

互聯網租房平台利用高額補貼吸引來的用戶,往往在完成首單後就陷入沉寂。同時,在房地產行業,買對房和買到房永遠是最關鍵的,吸引用戶租房、購房的根本原因是房子好不好,而不是平台補貼、中介費減免這些細枝末節。

可以說愛屋吉屋的失敗,是所有迷信「用戶流量=資本」的互聯網平台的縮影。在互聯網寒冬,迷信資本與流量而輕視產品本身的企業並不是愛屋吉屋一個,缺乏產品核心競爭力,僅僅依靠資本輸血保持用戶留存,這種企業又能走多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科技 的精彩文章:

紅米Note 7開賣以來銷量已破百萬台,快充頭已經賣缺貨
台積電晶圓事故擴大,報廢晶圓數量達10萬片,損失5.5億美元

TAG:牛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