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野望粵港澳大灣區未來16年,產業界如何落子?

野望粵港澳大灣區未來16年,產業界如何落子?

終於落地!

這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出台之後相關行業發出的聲音,有人評價這是本區域十年內最重要的一份文件。2區9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區域GDP相當於整個韓國。

野望粵港澳大灣區未來16年,產業界如何落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一系列數字是粵港澳大灣區所獨有的,而隨著新政出台,粵港澳大灣區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融合發展。2月18日晚間,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並發出通知,引發全民熱議。

粵港澳大灣區(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市構成,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

而根據《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描述,這份文件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可以說,未來16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脈絡基本在這裡已經形成。因此對於這份文件的解讀十分必要。

粵港澳大灣區VS千年大計雄安新區

雷鋒網注意到,自2017年4月1日國家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以來,雄安新區一直是城市規劃和設計的典範,加上由於政策指引和激勵政策,大批國企、民企、科研院所紛紛入駐,一時間,雄安新區成為了新時期的政策高地和科技高地。而粵港澳大灣區也是城市建設的創新模式。

但是兩者畢竟不同。

時間上看,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設立時間是2017年4月1日。而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級城市群,早在2010年左右就由三地政府共同提出建設。兩者的設立單位均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國內屬於最高級別。

背景上看,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的第三個全國性新區,目前未形成巨大經濟規模;而粵港澳大灣區則是屬於世界第四大灣區之後的項目(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舊金山灣區、日本東京灣區),約佔全國經濟總量的12.17%。

定位上看,雄安新區承載著國家級發展項目,主要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可以說定位比較統一;而粵港澳大灣區由於連接了港澳及珠三角重要的城市,發展多集中在世界性的項目,且珠三角9市均有不同定位。

主導性層面來看,雄安新區完全是政府在主導和規劃,具有一定的行政屬性;而粵港澳大灣區更加依靠市場本身的機制來運轉,強調自由化、市場競爭和城市分工,即便政府主導修建了港珠澳大橋,但大灣區本身發展依然需要市場引擎。

因此,粵港澳大灣區對於實現我國在當下愈演愈烈的國際競爭佔據高位,意義無窮大。

產業界如何解讀?行業企業紛紛亮出最新布局!

我們注意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文件中明確提出:

將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發展壯大為新支柱產業,在新型顯示、新一代通信技術、5G和移動互聯網、蛋白類等生物醫藥、高端醫學診療設備、基因檢測、現代中藥、智能機器人、3D列印、北斗衛星應用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

此外,還將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積極布局人工智慧、建設智慧城市群等等,實際上對粵港澳地區的優勢產業做了一次梳理。雷鋒網在文件發布後迅速跟進了產業界,並對這份報告進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讀。

在產業界,新的布局圖也逐漸清晰。

人工智慧與晶元行業

電子信息產業一直以來是廣東的優勢產業,但廣東90%以上的晶元依賴進口,而「缺核少芯」也是廣東人工智慧發展的突出問題。此次《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先進位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雲天勵飛董事長兼CEO陳寧表示,《規劃綱要》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電子信息尤其是AI產業提供了巨大發展機遇,隨著相關政策、細則的落地實施,以及資金、技術和人才的投入加大,AI晶元行業的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將得到重大突破。雲天勵飛專註人工智慧的機器視覺方面,將繼續通過人像識別來布局新警務、新治理、新商業領域。下一步,雲天勵飛將繼續加大演算法改進、晶元結構優化的研發力度,加速AI技術的迭代、產品的開發、方案的落地。

雲從科技高級副總裁伍楚芸指出,雲從科技目前已經在南沙建設了AI視覺圖像創新研發中心,包括建設AI技術公共服務支撐平台、AI企業孵化平台,引入高端團隊、創建人才培養基地、設立AI產業基金等,後續將積極結合自身規劃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

作為業內的AI晶元企業,鯤雲科技創始人兼CEO牛昕宇告訴雷鋒網,鯤雲在2017年就布局粵港澳大灣區,在深圳設立公司並成立研究院。我國核心晶元起步較晚,但大灣區政策的推出對於整體大環境和AI生態建設是一個強有力的推動,聚集效應勢必將吸引更多的上下游合作夥伴和AI開發人才共同實現更多的AI演算法落地。

此外,專註智能語音交互的公司思必馳表示,將依託深圳地區的特色,在物聯網智能硬體的相關領域做進一步的拓展和發展。

智慧城市行業

智慧城市的發展,《規劃綱要》實際上給出了明確信號:建成智慧城市群。具體做法是推進新型智慧城市試點示範和珠三角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強粵港澳智慧城市合作;建立統一標準並開放數據埠;建設互通的公共應用平台;建立時空數據專業管理平台;智慧交通、智慧社區要大力推動;電子簽名要實現在公共服務、金融中的實際應用等等。

作為處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行業巨頭,平安智慧城市和數字廣東都有相應的長短期規劃。

平安智慧城市對雷鋒網表示:《規劃綱要》將成為大灣區智慧城市建設的重大機遇。一方面地區內相關產業勢必加速轉型升級,數字經濟和現代服務業將迎來發展;另一方面,城市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有望提升,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讓城市居民更加便利。

他們將如何布局呢?平安智慧城市目前已與深圳、珠海簽訂智慧城市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接下來將進一步推進標杆城市和標杆項目建設,加快優秀經驗推廣應用。此前平安方面與深圳市政府聯合推出了「i深圳"APP」,建設全市統一的移動政務服務平台;還與深圳交警實行大鵬半島"預約通行"項目,通過AI+監督為交警疏導分流。未來,平安智慧城市將依託AI、區塊鏈、雲計算等核心技術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騰訊公共政策部高級總監、數字廣東公司首席運營官韓明認為,《規劃綱要》內關於智慧城市建設的這些內容,和數字廣東公司的業務息息相關,他們將密切關注大灣區政策動向。目前,「粵省事」民生服務小程序中專門開闢了「粵港澳大灣區服務專區」,可辦理出入境、婚姻、港澳直通車業務,而預約個人往來港澳簽注也可在「粵省事」中實現。據統計,「粵省事」小程序實名用戶已累計702萬;累計上線534項服務以及53種個人類電子證照,大約每23個廣東人就有一個在使用「粵省事」。

長期來看,《規劃綱要》提出要打造「互通的公共應用平台」,與數字廣東公司已經建設的「數字政府」工具箱的三大基礎資源平台如出一轍,包括政務雲平台、政務大數據中心和公共支撐平台。後續,數字廣東將充實政務大數據中心的人口庫、法人庫、社會信用信息庫、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庫四大基礎庫和電子證照庫,為大灣區智慧城市建設提供穩定的大數據服務;同時加強公共支撐平台建設,為大量具有共性業務需求的政務系統提供完整、健壯的公共服務支撐能力。

汽車製造行業

《規劃綱要》要求大力推進位造業轉型升級和優化發展,加強產業分工協作,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合作,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位造業基地。具體做法是推動製造業智能化發展,以機器人及其關鍵零部件、高速高精加工裝備和智能成套裝備為重點,大力發展智能製造裝備和產品,培育一批具有系統集成能力、智能裝備開發能力和關鍵部件研發生產能力的智能製造骨幹企業。

汽車製造是涉及科技創新、工業互聯網的重要產業,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傳福一直都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須吸取全球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病」教訓,做好城市規劃,交通適度超前,大力發展「綠色交通」,聯合治污,打造低碳宜居城市群。此外,粵港澳大灣區還應該對標東京灣,跨界交通融合,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

金融科技行業

一直以來,香港在亞洲的金融領域處於中心位置,正在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投融資平台,而珠三角的多個城市勢必能藉助香港的經驗與資源大力推動金融貿易的開放創新。「建設國際金融樞紐」是國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要求,與之配套的是支持廣州完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區域性私募股權交易市場,建設產權、大宗商品區域交易中心;支持澳門打造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台,建立出口信用保險制度;支持香港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建設國際認可的綠色債券認證機構等等。

可以說,粵港澳三地獨有的產業互補,在全球所有灣區中都是獨一無二的,而金融科技已成為大灣區發展的引擎。要注意的是,金融科技不是一個簡單的產業概念,而是大灣區發展的基礎設施。

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金融科技業務負責人賴智明告訴雷鋒網,《規劃綱要》正式出台,未來三地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互聯互通是大勢所趨,「跨境」和「創新」是大灣區金融合作最突出的特點。作為成長在大灣區的企業,騰訊不僅推出過微信香港錢包以及乘車碼,還將推動設立騰訊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實驗室,和香港高校合作籌建騰訊金融學院(香港)。最值得關注的是他的3條具體建議:

  • 一是建立大灣區金融創新與金融科技監管的聯席會議制度,三地監管部門定期交換監管經驗和意見,共同探討完善監管機制。
  • 二是在大灣區內跨地區共享測試企業數據,為各方提供更為豐富的測試樣本和數據。
  • 三是探索建立大灣區跨境聯合沙盒測試機制,按照「單一金融市場通行原則」、通過簡化流程等方式鼓勵通過測試的區內金融創新產品跨區域推廣。

而作為金融巨頭的平安集團,一直在粵港澳大灣區深耕金融多年。旗下公司平安壹賬通答覆雷鋒網,《規劃綱要》顯示了粵港澳大灣區將在金融領域進一步開放。

2018年,平安的金融壹賬通技術支持的監管部門主導的區塊鏈貿易平台「貿易聯動」在香港落地,這將聯通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的國際貿易樞紐。此外,大灣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流通問題,對於壹賬通可以有多個方面的合作:如區塊鏈可促進信息流、資金流方面的流通,物聯網技術可以輔助物流的流通,電子化eKYC技術可以幫助人流在大灣區內更高效地流動等等。

雷鋒網總結:機遇挑戰共存,見證崛起

可以看出,《規劃綱要》對於促進粵港澳地區的經濟發展、科技躍升和生態建設至關重要,說是該區域「十年內最重要的文件」一點也不為過。眼下,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0萬億元,2019年將快速超過這個數字,並且製造出更多市場經濟發展、國際競爭秩序的可能性。

但是,新契機與新挑戰總是相互依存的。

正如《規劃綱要》所描述的那樣,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保護主義傾向抬頭,大灣區經濟運行仍存在產能過剩、供給與需求結構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有待增強。在「一國兩制」下,粵港澳社會制度不同,法律制度不同,分屬於不同關稅區域,市場互聯互通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生產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的良好局面尚未形成。大灣區內部發展差距依然較大,協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強,部分地區和領域還存在同質化競爭和資源錯配現象.......

野望粵港澳大灣區未來16年,產業界如何落子?

相信,這也給相關企業留下了施展手腳的空間和舞台。

2019年,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將繼續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動態,關注和見證製造業、AI與晶元、智慧城市、金融科技、5G等產業的崛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2019,這裡有你今年必須了解的各種5G商用「姿勢」
NVIDIA公布2019財年財報,營收大幅下跌,利潤腰斬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