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可法氣節可嘉但能力有限,去部下營中被扣留,遭不公正待遇

史可法氣節可嘉但能力有限,去部下營中被扣留,遭不公正待遇

崇禎十七年三月,崇禎皇帝在北京上吊自盡,北京被李自成佔領,但是明朝仍然佔領江南半壁江山,為了穩定江南局面,在南京的明朝留守政府的官員們在最高長官史可法的率領下開始自救,第一要務就是擁立新的皇帝,以繼承空缺的皇位。但是,史可法在這件事情上就搞砸了,史可法在皇位繼承人選上猶豫不決,導致福王朱由崧在軍閥武力的支持下登上了皇位,史稱弘光皇帝。

南明世系表

弘光皇帝繼位後,為了回報擁護自己登上皇位的軍閥,同時也是為了鞏固江北防線,弘光皇帝分封了四位總兵鎮守江北——高傑鎮守徐州、泗州,劉良佐鎮守鳳陽、壽州,劉澤清鎮守淮安、揚州,黃得功鎮守滁州、和州,他們四位被稱作「江北四鎮」,他們各自擁有數萬兵馬,而且能夠就地籌集軍餉和兵源。

江北四鎮

江北四鎮原來隸屬於鳳陽總督馬士英,當福王朱由崧取得四鎮武力支持後,原本並不支持福王的馬士英迅速轉換了自己的立場,表示支持福王,並最終被當做擁立福王的首功之臣,在福王登上帝位後,馬士英被加封為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併入閣辦事。而馬士英入朝之後,江北就沒有重臣督師,而史可法則因為在擁立福王的問題上得罪了福王,自知將不會被重用的史可法自己申請到江北督師,成了江北四鎮的新領導。

但是,名義上是領導,並不代表史可法就能夠指揮得動江北四鎮,江北四鎮原本是馬士英的部下,而且在兵荒馬亂的明末亂世,手握兵權的武將不可能像太平盛世那樣對文臣俯首帖耳,所以四鎮對史可法是陽奉陰違,史可法的政令根本不可能被有效執行,甚至連弘光皇帝的聖旨,四鎮都不放在眼裡,更遑論史可法了。

史可法

四鎮之中以高傑兵力最為強生,此人原本跟隨李自成起義反明,但是後來高傑與李自成的妻子邢氏有染,事情敗露之後高傑投降了明朝,並成為了剿滅李自成的急先鋒。在崇禎死後、弘光朝建立,高傑仗著自己的兵力強盛且有擁立之功,十分跋扈。原本高傑奉命鎮守徐州、泗州,但是他看到揚州繁華,便想以揚州為駐軍之地,但是揚州百姓看到高傑部軍紀敗壞,便不讓高傑的軍隊進城,高傑惱怒之下,甚至命令自己的軍隊攻擊揚州,在大敵當前的時候,干起了同室操戈的事情。

面對桀驁不馴的高傑,史可法不得不出面勸阻,史可法親自來到高傑的軍營中,但是高傑並不懼怕自己名義上的上司史可法,而且處處防備史可法,高傑將史可法軟禁在自己營中,高傑要求「一切出入文移必呈傑始達可法」,史可法是高傑的上司,而一切文書必須先給高傑閱後才能遞交給史可法,這就是一種大逆不道的行為,但是史可法卻也無可奈何,最終「可法留傑營月余,不得要領」。

史可法雖然最終在揚州抵抗清軍而死,氣節可嘉,但是其駕馭部下的能力卻不甚高明,而其作為弘光朝建立之前的最高長官,也錯失了很多良機,導致弘光朝留下了軍閥干政的致命弱點。

參考文獻:《南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萬曆皇子為躲張獻忠而逃亡,卻被選為繼承人,還沒登基就被人搶了
假冒藩王起兵反清,寄希望於吳三桂和史可法,最終二人都負了他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