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曼施坦因的軍隊被合圍後,一封密信被截獲,蘇軍忙致電德軍

曼施坦因的軍隊被合圍後,一封密信被截獲,蘇軍忙致電德軍

戰爭是殘酷的,從來沒有任何一場戰爭,脫離了冷血、殘殺和欺騙。戰爭是人發動的,人類的特點是常常喜歡以自己的視角去看問題,殘酷的戰爭中也常常能看到人性。所以當我們在瀏覽人類歷史上最殘酷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資料時,反法西斯力量會描述自身如何通過英勇作戰,領導人民抗擊入侵,擺脫法西斯統治;然而在一些法西斯國家軍隊留下來的資料中,也會描述自身的軍隊也充滿了人性。

二戰德軍名帥曼施坦因的回憶錄,雖然亦承認了德軍對蘇聯的行為是屬於入侵行為,但是一直以來卻堅持認為德軍在蘇聯戰場上遵守了戰場守則,沒有違反軍隊道德。在《失去的勝利》中「清算時刻」一章,他提到「數十萬的俄羅斯民眾,寧願跟德軍一起戰鬥」,甚至還描述這些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車臣人自願加入德軍的運輸隊,跟隨失敗的德軍車隊,還「趕著成群的牲畜」、「帶著農具」跟他們一起走。

曼施坦因的軍隊被合圍後,一封密信被截獲,蘇軍忙致電德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為了證實自己的說法,曼施坦因提到了在1941年列寧格勒戰線上的一次戰事:

1941年7月15日--7月18日的之間,由於側翼缺乏保護,他所率領的第56裝甲軍遭到了蘇聯強大軍力的合圍。他提到當時的局面困難,期間唯一欣慰的事情就是繳獲了一封蘇聯元帥伏羅希洛夫的信件,上面寫道戰爭中蘇軍損失慘重。那樣的戰爭條件下,蘇德雙方都很難保全通訊兵種的安全,蘇軍也繳獲了一封德軍最高統帥部發給曼施坦因的信件,其中提到,德軍正準備使用一種涉及化武的燃燒彈。

結果蘇聯的宣傳鋪天蓋地而來,因為當時美國尚未參加二戰,德軍使用化武的行為可能極大的刺激美國以及部分中立 國家民眾對二戰的態度,所以機密泄露之後最高統帥部很不滿意,則問了曼施坦因。曼施坦因經此一事之後,決定再也不會深入蘇軍防線100公里了。

但是面對德軍可能使用化武燃燒彈的情況,蘇軍也利用中立國家媒體以及公開向德國發電報的方式警告,如果德軍使用了這種化武燃燒彈,那麼蘇軍也將會使用毒氣。

顯而易見的是,如果蘇軍提前在戰場上使用了毒氣,德軍的閃電戰是很難成功的,德軍無論是被合圍還是在合圍列寧格勒、基輔等地時,都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怖損失。不過我們知道,最終這場戰爭的結果並沒有像一次世界大戰那樣毫無底線,蘇德雙方並沒有在戰場上公開使用化武。

曼施坦因的軍隊被合圍後,一封密信被截獲,蘇軍忙致電德軍

然而眾所周知的是,這場戰勝如此殘酷,雙方各自有幾百萬軍人喪生,蘇聯更有幾千萬平民喪生,為什麼雙方最後沒有使用化學武器呢?尤其是在德軍本身已經散發文件,把設備準備好了之後,他們為何放棄呢?

德國方面的解釋是:

「蘇聯的防毒設備十分缺乏,因此我們知道他們根本不敢使用毒氣(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

顯然德軍在戰後的這種說法是根本行不通的,首先防毒設備的製造在當時來說已經很簡單,其原料主要是活性炭而已,製作難度不及手榴彈,但是所需求的量卻並不大。反倒是德軍,上千公里的遠征,讓他們的物資難以及時有效的抵達前線,糧食都是從蘇聯當地獲取,1941年冬天,甚至無法將過冬的衣服送到前線。這樣的情況下,德軍的防毒面具補充則成為巨大困難。

因此,蘇軍沒有首先使用化武的原因很簡單,與缺乏防毒面具沒有關係,真實的原因是:首先,戰場道義考慮,這種違反人道的武器雖然納粹在自己後方對平民已經開始使用,但是蘇聯方面並不希望背負惡名;其次,這場戰爭畢竟是在蘇聯國內展開,化武的危害對自己的傷害是不可挽回的。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德軍已經準備好了化武攻擊,而蘇聯又有理由不會首先使用化武,為什麼德軍沒有放手一搏,將這種化武燃燒彈首先在戰場上投放呢?

既然他們已經提前做了準備,自然不可能因為道德而停止,而且在其國內頻繁對猶太人使用的毒氣攻擊,大多數時候正是德國軍人在執行,他們怎麼可能品德高尚。

曼施坦因的軍隊被合圍後,一封密信被截獲,蘇軍忙致電德軍

真正讓德國人止步的是,蘇聯雖然當時工業水平整體落後於德國,但在生物科技領域的成就是傲視全世界的。在蘇聯建國之前,沙俄只有兩個諾貝爾獎得主,他們全都是來自生物科技領域,即大名鼎鼎的巴普洛夫和梅契尼柯夫,而梅契尼柯夫(曾經推廣酸奶)更是微生物領域的專家。每個諾貝爾獎的背後,自然代表了該國在某領域還有許許多多相應的成就和基礎人才。事實上,過去100年,俄國在這個領域是始終領先於世界的。

蘇聯的化學武器水平,遠遠領先於德軍。而德軍最後沒有採取化武攻擊的唯一影響因素,就是他們在這方面的攻擊能力不及蘇聯,而絕非最後德軍和西方史學家所說的,德軍的軍事品格高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