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皇帝找到塊風水寶地,此人悄悄換掉,並對子孫說:死後將我葬在那

皇帝找到塊風水寶地,此人悄悄換掉,並對子孫說:死後將我葬在那

中國人向來重視墓葬,尤其是古人,非常重視身後事。在古代,即使是普通人死前都要盡心準備死後的安葬地,更不用說皇家對於陵墓的重視了。皇帝們相信人死後是有靈魂的,因此不管是陵墓的選址還是規劃建設,他們都會花費大量的精力。然而,對於皇帝們來說,其實陵墓的修建不是最重要的,他們擁有天底下所有的工匠和苦力,即使建造輝煌的陵墓也不困難,他們真正看中的,還是陵墓的選址,換言之,就是風水。

皇帝找到塊風水寶地,此人悄悄換掉,並對子孫說:死後將我葬在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現在提起風水人們總會覺得這只是一種迷信思想或江湖騙子欺詐的手段,但其實真正的風水學包含許多地理因素,而且在古代,能夠懂得風水學的大多都是知識很淵博的人,不是當時的名士就是朝廷里的大臣,東方朔便是如此。

東方朔是漢武帝最信任的一位大臣,漢武帝重用東方朔不僅是因為他出色的政治能力,也因為他懂得周易八卦和風水學說。

皇帝找到塊風水寶地,此人悄悄換掉,並對子孫說:死後將我葬在那

有很多人都知道東方朔與漢武帝的關係,卻不知兩人死後的關係更是複雜,據說東方朔的陵墓就在漢武帝旁邊,而且風水比漢武帝還要好,但他的墳墓上卻壓著一塊大石頭。這樣看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畢竟漢武帝是一國之君,更是漢代最出名最有權勢的幾位皇帝之一,而東方朔雖是漢武帝的心腹大臣,但他的墳墓風水比漢武帝還好,難道他不怕漢武帝生氣嗎?

關於此事,其實民間一直都有一種說法。據說漢武帝在經過茂陵的時候,看到此地地勢很高,南方視野廣闊,風水極佳,因此便決定將自己的陵墓修建在茂陵。然而就在漢武帝登高望遠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一頭長相非常奇怪的動物在不遠處向自己跑來,這動物的樣貌漢武帝從未見過,但像極了傳說中的麒麟。

皇帝找到塊風水寶地,此人悄悄換掉,並對子孫說:死後將我葬在那

漢武帝不僅沒有被這個動物嚇到,反而非常興奮,他立刻彎弓搭箭,射向那頭很像麒麟的動物。然而平日里打獵百發百中的漢武帝此次卻失手了,他沒有射中那頭動物,而且它轉眼便消失了。漢武帝立刻命人去搜,卻發現那個動物先前所處的位置長出了一棵果樹。漢武帝一向敬畏鬼神之物,因此他非常懼怕這是上天對他的警告,讓他不要選這裡作為自己的陵墓。

皇帝找到塊風水寶地,此人悄悄換掉,並對子孫說:死後將我葬在那

但漢武帝又不捨得這塊寶地,因此他回到宮中立刻召來精通周易八卦的東方朔,將自己的奇遇說給東方朔聽,並詢問他的看法。東方朔聽完之後立刻大笑,並恭喜漢武帝說:皇帝這次所遇見的動物是麒麟,乃為瑞獸,而那顆果樹也是寶樹,都是吉兆,因此這是上天在暗示皇帝應該將茂陵選為陵墓。聽完東方朔的回答,漢武帝非常開心,他立刻開始進行陵墓的修建,找來許多工匠以及工人,在茂陵建造出一座恢宏而龐大的陵墓。

然而漢武帝不知道的是,其實他陵墓的位置早已經被東方朔調換,往上移了半里,而且他還在原先的位置上種上了一棵樹作為記號。在東方朔死後,他留下遺囑,讓子孫把自己埋葬在那顆樹下,而這個位置正是之前漢武帝看重的風水寶地。

皇帝找到塊風水寶地,此人悄悄換掉,並對子孫說:死後將我葬在那

更微妙的是,就在漢武帝死後不久,他耗盡心血花費幾十年打造的陵墓便被人打開,裡面數不盡的珍寶和陪葬品都被盜墓賊盜走。從這一點來看,漢武帝就沒有成吉思汗高明了,他陵墓的位置世人皆知,那些盜墓賊怎會不動心?

當然,這也說明東方朔的所謂解析是錯的,如果上天真的暗示漢武帝的陵墓就應該修建在茂陵,那麼陵墓又怎會被盜取。其實不僅是陵墓,就連整個大漢王朝,自漢武帝死後便是一代不如一代,昏庸無能的皇帝層出不窮,漢朝逐漸走向衰敗。

皇帝找到塊風水寶地,此人悄悄換掉,並對子孫說:死後將我葬在那

有人說這便是因為東方朔盜取了漢武帝的陵墓寶地,侵佔了漢朝的龍氣。其實這樣說當然是有原因的,據說東方朔死後,他的陵墓位置便越來越高,最後甚至快超過了漢武帝的陵墓。而上天為了懲罰東方朔,便天降巨石,砸在東方朔墓葬上面,讓他墓葬的地勢永遠不能超過漢武帝。

當然,這些其實也不過是民間傳說,算不得真,也許那塊石頭只是偶然砸在東方朔墳墓上的,也許漢武帝的所見不過是他眼花,也許東方朔從未想過侵佔漢武帝的陵墓。但其實那些荒誕的民間傳說中往往透露著一些微妙的東西,甚至是某一些事情的真相。只是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將此事作為談資即可,畢竟當年的事情,早已經隨著歷史化為塵煙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曉雨歷史觀 的精彩文章:

梅蘭芳為娶她不惜破例,最終還是負了她,轉身嫁給杜月笙很是幸福
皇帝遞給他紙和筆,他毫不猶豫地寫上四個大字,皇帝看後:滅十族

TAG:曉雨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