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風頭不能讓別人全佔了!AMD Radeon VII 來也!

風頭不能讓別人全佔了!AMD Radeon VII 來也!

本文作者:ChiGuaDaShi

片頭語

2019年1月初,AMD在CES大會上發布了Radeon VII遊戲顯卡,刷新了AMD遊戲顯卡最高性能。時隔一個月,在我的不懈努力之下終於在JD正式發貨之前從朋友手中借來了一張Radeon VII顯卡,在有限的時間內多方位的進行測試,為各位消費者提前探究這張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顯卡。

Radeon VII 在1月10日發布,2月7日發售。2月7日是大年初三,所以AMD中國區重要合作夥伴京東商城只是上架開放預約並不能真正購買發貨,最終的發售日期是2月18日零點也就是元宵節的前一天,部分區域應該能在第一時間(2月18日白天)拿到Radeon VII,但是大部分區域只能等到2月19日元宵節或者之後才能拿到,因為到貨在正月十六之前所以按照傳統也算是新年禮物了……

需要注意的是盈通、華擎在風扇上有LOGO貼紙,介意的消費者需要避開。另外,除開華碩和藍寶石價格不一樣之外其餘的都是¥5699的發售價,不過華碩的Radeon VII雖然貴了300元,但提供三年質保,藍寶石則是單純貴了100元。可是預約最火爆的並不是上面6個廠家的一款,而是來自AMD的純血公版Radeon VII,預約人數相當於上面6個廠家預約人數的總和,價格為¥5699、兩年質保:

AMD Radeon VII 計算機顯卡 7nm遊戲顯卡5699元京東去購買

除開顯卡之外,本次購買Radeon VII的消費者還能收到一份來自AMD的「愛」的禮包:

這個禮包號稱價值458,如果視頻曬單的話京東會再補貼一張100元京東E卡,看上去有558元。但是因為杉果券的價值不一定,所以基本上總價值在400元左右。也就是說我們去購買最便宜的Radeon VII,相當於花了5300元。

那麼花了這麼多錢,能買到一個什麼樣的顯卡,到底值不值得買呢?各位接著往下看。

什麼是 AMD Radeon VII?

注意:本章節旨在介紹Radeon VII,如果你對Radeon VII的身世、外觀已經非常了解,可以移步下一章節。

Radeon VII 是世界上第一款擁有7nm工藝GPU的遊戲顯卡,因其劃時代的意義所擁有了Radeon VII這個名字。Radeon VII這個名字取得非常巧妙,它至少蘊含了兩層意思。首先「VII」等於「7」代表Radeon VII的GPU使用的是7納米工藝;再者「VII」可以分解成「V」和"II",「V」代表「VEGA」,「II」代表「第二代」也就是 Radeon Vega II,這一點在AMD的驅動命名上也得以證實:

事實上Radeon VII並非專註於遊戲,VEGA核心、16GB HBM2現存也能讓Radeon VII在專業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包括3D渲染,視頻編輯等方面相比同價位顯卡都有非常不錯的優勢。關注專業領域的用戶不難發現Radeon VII就是AMD 7nm專業計算卡Instinct MI50「改裝」而來。

另外按照AMD近年的命名規則,專註於遊戲的顯卡會有「RX」的標籤比如「Radeon RX 580」「Radeon RX VEGA」。如果專註於專業性能的會有「Pro WX」的標籤,比如「Radeon Pro WX4100」、「Radeon Pro WX9100」。或者介於兩者之間就可能不會有任何標籤,比如「AMD Radeon Vega Frontier」。

「AMD Radeon Vega Frontier」更側重專業性能,「AMD Radeon VII」更側重於遊戲,兩者一脈相承,AMD最近也承諾了在不久的將來會為Radeon VII適配合適的Radeon Pro專業驅動,進一步提升Radeon VII在專業領域的效能。

第一代Radeon VEGA——AMD Radeon Vega Frontier

相比第一代VEGA(AMD Radeon Vega Frontier),Radeon VII最重要的提升來自兩個方面——製程工藝、顯存帶寬,而提升最為明顯的就是顯存帶寬。相比同為遊戲顯卡的上代旗艦VEGA64,顯存容量提升更是翻了一番(因為AMD定義Radeon VII為遊戲卡,所以下面以VEGA64為對比標準):

"HBM"中文意思是"高帶寬存儲",曾經用於高端專業顯卡,如今已經發展到了第二代,被廣泛的用於AMD高端遊戲、專業卡中。因為其多層堆疊的特性讓它比GDDR顯存有著不小的架構優勢,但製造成本很高。我截取了AMD官網上對HBM的解釋為各位簡單介紹一下HBM顯存:

HBM 是一款新型的 CPU/GPU 內存晶元(即 「RAM」),就像摩天大廈中的樓層一樣可以垂直堆疊。基於這種設計,信息交換的時間將會縮短。這些堆疊的晶元通過稱為「中介層 (Interposer)」的超快速互聯方式連接至 CPU 或 GPU。將HBM的堆棧插入到中介層中,放置於 CPU 或 GPU 旁邊,然後將組裝後的模塊連接至電路板。

在過去的七年里,GDDR5 在業界發揮了重要作用。迄今為止,這項顯存技術中的海量存儲功能幾乎應用在每個高性能顯卡上。但是隨著顯卡晶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快速傳輸信息(「帶寬」)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GDDR5 已經漸漸不能滿足人們對帶寬的需要,技術發展也已進入了瓶頸期。每秒增加 1 GB 的帶寬將會帶來更多的功耗,這不論對於設計人員還是消費者來說都不是一個明智、高效或合算的選擇。因此,GDDR5 將會漸漸阻礙顯卡晶元性能的持續增長。HBM 重新調整了內存的功耗效率,使每瓦帶寬比 GDDR5 高出 3 倍還多。

除了性能和功耗外,HBM 在節省產品空間方面也獨具匠心。隨著遊戲玩家對更輕便高效的電腦追求,HBM 應運而生,它小巧的外形令人驚嘆,使遊戲玩家可以擺脫笨重的 GDDR5 晶元,盡享高效。此外,HBM 比 GDDR5 節省了 94% 的表面積。

同為HBM顯存,但是Radeon VII的16GB HBM2顯存與Radeon VEGA 的16GB HBM2顯存不同,簡單通俗的說Radeon VEGA是單通道16GB顯存,而Radeon VII是雙通道16GB顯存,因此帶寬翻倍,比RX VEGA相比則不僅帶寬翻倍還容量翻倍。面對使用8GB GDDR6顯存的RTX 2080,Radeon VII在顯存規格上遙遙領先。

很多玩家在選購顯卡的時候都會考慮顯存到底要多大才合適。實話實話,目前的大部分遊戲在不怎麼開特效、或者2K解析度以下4-6GB顯存已經夠用,如果是高畫質高解析度的情況下則至少需要8GB顯存,考慮到顯卡性能與解析度、特效的關係,市面上1000-2000千元級建議4-6GB,2000-5000元級建議6-8GB,5000元級別以上需要考慮更大的顯存。或者說想1080p解析度流暢玩遊戲需要4-6GB,想2K解析度流暢玩遊戲需要6-8GB,想4K解析度流暢玩遊戲需要8GB以上,不過每款遊戲優化情況不一樣,所以這個也是不一定的,但顯存大總沒壞處。

尚未上線的《全境封鎖2》的配置需求

架構沒變卻能在顯存性能上帶來巨大的提升,這得益於7nm製程工藝。7nm製程工藝讓Radeon VII擁有更小的核心面積、更低的運行電壓、更低的功耗、更高的核心頻率獲得更強的性能,因為核心面積的減小,讓Radeon VII能塞進更多的HBM顯存,以獲取更高的容量,更大的帶寬。可以說7nm製程工藝是Radeon VII的靈魂。

除開製程工藝、顯存的明顯提升外,RadeonVII 還從感測器上做出了提升,在整個核心上AMD設計了高達64個感測器組成網路實時監控核心工作狀態,通過分析之後調整核心電壓、頻率、風扇轉速等等方面,保證Radeon VII能高效、穩定的輸出性能。

感測器廣度、深度的提升讓GPU的檢測不再單純,目前除能通過AMD自家的驅動能夠檢測GPU的各項參數外,暫時沒有一款檢測軟體能夠完美的適用於RadeonVII,甚至GPU溫度AMD都給了我們兩個值:

打開AMD RadeonVII驅動中的Wattman界面我們可以看到有兩個與溫度相關的值,一個是「Temperature」一個「Junction Temperature」,前者是我們通常意義的GPU溫度,後者則是GPU內核的真實溫度。用我朋友的一句話講:「Temperature」相當於汽車發動機的表面溫度,而「Junction Temperature」相當於汽車發動機的缸內溫度。我相信一名普通玩家或許並不在乎這些,但AMD堅持在這方面增加成本那肯定有它的目的。保證GPU的可靠運行?讓遊戲玩家和愛好者對圖形卡的操作有更多的了解和控制?使GPU能夠可靠地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性能潛力?或者是在為未來的顯卡做實驗?

總的來說AMD通過7nm工藝更加深入挖掘了VEGA核心的潛力,Radeon VII作為一款從專業卡「轉型」而來的遊戲卡,性能上的強大足以顛覆以往產品為AMD在遊戲顯卡奠定的地位,縮小了與對手的差距,並且從完全不同的方向提升自家的遊戲顯卡的附加價值,增加賣點,細分市場。

AMD Radeon VII外觀展示

Radeon VII大概的情況就是這麼多了,下面是外觀展示。網上外觀展示已經非常多,所以我這也不做過多解釋,各位以看圖為主吧。因為管朋友借的顯卡沒有包裝,也不能拆解,各位將就著看,拆不拆的對於一般玩家並沒有影響,拆了也看不出啥門道。

Radeon VII是一款全金屬外殼的顯卡,設計語言秉承了AMD的風格,非常簡約

和上一代公版VEGA系列渦輪散熱不同,RadeonVII採用了3風扇下壓式散熱器

RadeonVII的金屬外殼的所有邊角都進行了金屬鑽石切割工藝,與磨砂質感的外殼有鮮明對比,盡顯質感,包括在風扇的中心也鑲有金屬圓片並未用貼紙代替

RadeonVII背面也使用了同樣材質的金屬背板,並且有鏤空散熱設計

在顯卡的尾部有螺絲孔設計,方便固定,這樣的設計多用於OEM的機箱或者伺服器平台

RadeonVII側邊有可發光的「RADEON」字樣,字體較大,可惜只能發紅光並沒有RGB的設計

Radeon VII不僅外殼做工精緻,散熱器的用料也十分足,透過縫隙我們能看到面積巨大的銅底、粗壯的熱管、整齊的散熱片

除開Radeon的LOGO,VEGA系列非常有特色的正方體「R」角標也被保留,這是AMD公版顯卡才允許採用的設計

雙8PIN供電介面對應Radeon VII300W的典型功耗是綽綽有餘的

Radeon VII有4個視頻輸出介面,3個DP介面1個HDMI介面,對於一般的遊戲玩家足夠使用

Radeon VII使用了在公版顯卡上難得一見的越肩設計,高出卡槽約1厘米

外觀因審美差異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不過至少可以說RadeonVII外觀用料是非常足,並且RadeonVII實際比照片看上去要高檔的多

很多玩家、甚至包括AMD在內都將Radeon VII的價位、性能對標RTX2080,但是我覺得這樣並不合適。因為無論是否認同光線追蹤這項技術,RTX2080始終在這個方面比不支持光線追蹤的RadeonVII有「0與1」的絕對優勢。目前大部分RTX2080 也比Radeon VII折後價貴,公版RTX2080的價格則更貴。我個人認為Radeon VII對標的應該是NV上一代的旗艦遊戲顯卡——GTX1080Ti,但是GTX1080ti已經停產……所以……

2017年8月14日RX VEGA64上市時的價格和如今RadeonVII減去禮包的價格非常接近,與其對比RTX2080,不如讓我們看看一年半的時間,AMD給VEGA帶來了怎樣的提升。

AMD RADEON RX VEGA 64 回顧

AMD RADEON RX VEGA 64發售於2017年8月14日,到現在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了。可以說RADEON RX VEGA 64是Radeon VEGA Frontier的「閹割」版本,因為VEGA 64隻比VEGA Frontier少了8GB的HBM2顯存,甚至可以通過刷修改過的VEGA Frontier固件來將VEGA 64「變成」8GB版的VEGA Frontier,並且支持安裝Radeon Pro專業驅動。

刷了Vega Frontier固件的Vega 64

VEGA64的首發價格在5000-6000元區間,一共有黑色風冷版、銀色風冷版、水冷版三個版本。

前兩者性能一樣,水冷版頻率更高性能更強一些,基礎頻率和到Radeon VII的基礎頻率基本一致,約為1.4Ghz。我自己的是一張黑色風冷版具體的性能測試可以參考我當時的兩篇文章:

公版發布了一段時間之後,主要的AMD顯卡合作廠家還推出了多款非公版本的RX VEGA56與RX VEGA64。RX VEGA 56為了抵抗GTX1070、RTX2060以及即將上市的GTX1660Ti,目前依然在售,並且價位區間已經頻繁跌破2500大關,RX VEGA64則因為種種原因早已淡出玩家視野。作為RX VEGA64的替代者,後面的測試環節將會圍繞RX VEGA 64和Radeon VII兩者開展,測試開始之前,我們先對比下兩者的外觀。

正面

背面

VEGA64的負載指示燈,與LED燈效開關,RadeonVII沒有

側面

VEGA64有雙BIOS切換開關,RadeonVII沒有

雙8PIN的電源介面

黑色風冷版VEGA64沒有信仰角標,銀色風冷有

一模一樣的視頻輸出介面配置

從外觀成本上來看,Radeon VII肯定要高出不少,檔次也高了很多,散熱性能毫無疑問的更加優秀。OK VEGA64回顧到此結束,多的話也不說了,下面馬上進入測試環節。

AMD RADEON VII 性能探究

本次測試使用的是AMD銳龍平台,內存為目前中高端主機標配的16GB雙通道,散熱器使用AMD RYZEN 7 2700X原裝的「幽靈稜鏡」散熱器,整機為開放平台,CPU不超頻,內存運行在DDR4 2933的頻率上,主板的BIOS、驅動更新到最新,散熱策略為默認,具體平台信息如下:

測試平台

平台總覽

RADEON RX VEGA 64 VS RADEON VII 參數、理論性能對比

首先我們要進行的是RX VEGA 64 和 RADEON VII理論性能的測試及對比,通過下表我們可以看到兩者之間的參數差異,Radeon VII在計算單元與流處理數量上落後於VEGA64,但是顯存性能、晶體管數量以及AMD給出的最高計算速度都超過了VEGA64:

理論測試中我用到了魯大師、SuperPosition Benchmark、3DMark部分測試項目,簡單的說Radeon VII的性能提升在22~28%,其中娛樂大師的跑分提升只有11.67%,這個我們可以不用去管它,看看就行。

通過TimeSpyExtremeStressTest穩定性測試,我發現RadeonVII頻率可以穩定在1761附近,整機功耗(CPU負責較小)保持在360W以內,符合AMD的300W功耗宣傳,顯卡效率顯著提升。以上的理論測試是面向遊戲玩家的,考慮到Radeon VII宣傳中帶有專業性能的部分,所以我進行了一部分的專業側測試。

RADEON RX VEGA 64 VS RADEON VII 專業應用性能小測

測試項目有V·Ray Benchmark、Luxmark、Specviewperf的理論測試,另外Blender則是渲染標準場景(BMW-27 GPU)測試,還有DaVinci Resovle、Premiere則是我自己的製作了兩段剪輯的測試。通過跑分我們可以看到Radeon VII的提升有高有低。

V·Ray Benchmark在AMD削弱驅動支持之後就只能和同級別N卡打成平手,在此Radeon VII所帶來的提升並不明顯,但也有13%左右。Luxmark則是RadeonVII的強項,其中三個場景都超過了25%,在LuxBallHDR的測試中更是提升了接近60%!SPECviewperf測試同樣有高有低,BlenderBMW27-GPU場景和V·Ray Benchmark提升幅度非常接近只有13%。

為了測試RadeonVII在視頻渲染軟體中的提升,我特意在Davinci Resolve和Premiere上製作了兩段視頻進行渲染操作,組成這些視頻的有1080p、2K、4K的片段,最終輸出成1080p 60fps 16Mbps的視頻,因為我對於這方面並不專業,所以結果僅供參考。經過測試在Davinci Resolve中RadeonVI相比VEGA64有40%的提升,但是在Premiere中提升不足2%。

通過對專業性能的理論與實際應用的測試,RadeonVII的提升有高有低,軟體優化或者說AMD驅動支持上肯定是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比如「吃顯存」和「不吃顯存」的兩種應用它們的提升肯定是不一樣的,通過GPGPU Benchmark的測試,我們分別可以看到顯存性能與GPU計算性能的顯著提升(計算性方面不排除AMD做過「負優化」以將Radeon VII、VEGA 64與專業卡區別):

不過既然AMD將RadeonVII定義成遊戲卡,那麼我們還是主要得看看它的遊戲性能,專業性能只能作為它的附加價值。

RADEON RX VEGA 64 VS RADEON VII 2K遊戲性能對比

我選擇了9款遊戲進行測試,除開戰地V是手跑第一章節外其他的都是遊戲自帶的Benchmark測試。作為3000元級別和5000元級別的兩款遊戲顯卡,在2K解析度下肯定是要把特效全開測的,經過測試我們發現,在2K解析度全高特效下,RadeonVII最高有30%左右的幀率提升,基本上是在20%以上,但是部分遊戲包括親AMD的人類分裂、FarCry5隻有不到6%、12%的提升。

RADEON RX VEGA 64 VS RADEON VII 4K遊戲性能對比

對於VEGA64 這種3千元級別的顯卡來說,4K解析度只能降低特效才能流暢運行,所以這裡我將特效降低到能保證VEGA64接近60FPS流暢運行的程度,來看同特效下Radeon VII的性能提升。

相比2K解析度,RadeonVII在4K解析度下的優勢就格外明顯,最低也有18%的性能提升,一般情況下都幀率提升都能超過30%。

到此為止,RadeonVII默認性能就已經測試完了,結論不結論的我們等會在下,接下來我想做一個實驗:我想試試在同頻同壓的情況下VEGA 64和RadeonVII性能相差多少,能不能從側面證明RadeonVII在核心上並不是只有7NM工藝的優化。

RADEON RX VEGA 64 VS RADEON VII 同頻性能對比

從上面的對比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到Radeon VII的CU數量、SP數量要小於VEGA64,但是晶體管數量與頻率則高於VEGA64,雖然我不能屏蔽CU與SP,以及將顯存砍半,但是我能固定頻率與GPU電壓。通過測試我們能看見在CU、SP佔劣勢的情況下RadeonVII同頻(1400Mhz)有2-7%的性能提升。

這些提升可能來自顯存也有可能來自AMD對Radeon VII的VEGA20核心的優化,考慮到RadeonVII擁有更多的晶體管數量,以及以上測試本身對顯存性能並不敏感這兩點來看,我覺得RadeonVII提升應該歸功於AMD對Radeon VII的VEGA20核心的優化。通過烤機測試我們還能看到7nm不僅縮小核心面積,還讓能效有了顯著提升,消耗更低的電能達到同樣的性能水平。

RADEON VII 降壓測試

製造工藝的提升能給晶元帶來更大的潛力,我非常想對Radeon VII的超頻性能一探究竟,但因為這張顯卡是借來的,所以我不敢貿然超頻以避免損失,故放棄超頻。雖然不能超頻,但我們還是可以試一試以往AMD顯卡的基本操作——「降壓提升性能」。

經過嘗試,RadeonVII能在1800MHz,950mV下穩定遊戲,能在1800MHz,980mV過3DMARK TimeSpyExtremeStressTest穩定性測試。這裡要多一句嘴,RadeonVII的Wattman界面和其他AMD RX顯卡都不同,更簡單也更複雜,考慮到篇幅我這裡就不在進行介紹了,以後有機會再討論,大致設置如下:

AMD顯卡的電壓會標的比較高,對於一些體質比較好的GPU來說,降低核心電壓就能降低發熱,就能讓顯卡自動或者手動超頻到更高的頻率,獲得更高的性能,所以就有了「降壓提升性能」的操作。這一招在以往的AMD顯卡上屢試不爽,不過這種情況貌似在Radeon VII上有了改變。

常規的理論測試中,降壓後的RadeonVII除開在功耗方面有所下降外並沒有在性能上帶來紅利,甚至核心溫度更高,核心頻率更低。

因此,在不超頻的情況下單純降低GPU核心電壓並不能獲得更多的性能。如果不願意超頻的話,推薦老老實實默認使用,這次AMD的手法非常精準。

測試完畢。

AMD Radeon VII值得買嗎?

坊間有傳聞,因為高昂的16GB HBM2顯存與7nm製造工藝,AMD Radeon VII賣一張虧一張。的確,從製造成本上來說AMD確實會因為顯存和製造工藝表面上並不賺錢,商人永遠是商人,明知道虧本的事情他是絕對不會做的,蘇媽也不傻,所以Radeon VII表面上看AMD賣一張虧一張,但從長遠角度來看並不一定。

也可以這麼說,眼前購買RadeonVII的朋友可能並沒有用更少的錢購買到更多的性能,同時也沒有讓AMD佔到你任何的便宜。再者AMD發布、銷售RadeonVII的戰略意義要高出它的利潤價值,因此註定RadeonVII不會大面積鋪貨,作為全球第一款7nm製造工藝的遊戲顯卡,我個人認為RadeonVII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對於既要遊戲又有專業應用需求的用戶來說,RadeonVII比競爭對手同價位或者更高價位的產品性能更均衡,玩家未來Radeon Pro驅動的支持能讓Radeon VII一定程度上當作專業卡來用也是節約成本的權宜之計。

面對高端遊戲玩家、DIY發燒友,Radeon VII很可能是一款會讓人患上選擇困難綜合征的顯卡,與RTX2080相比有一定優勢的同時也有不可小覷的劣勢,多花錢還是少花錢,大顯存還是光線追蹤……等等等等,選購時的確應該認真的思考一番。

無論Radeon VII賣不賣的好,只要AMD發售了它,AMD的目的就達到了。是證明自己的實力也好,是證明自己永不不放棄的態度也好,是練手7nm製造工藝也好,是試水其他新技術也好,總之AMD醉翁之意不在酒。Radeon VII也值也不值,喜歡、夠錢你就買,RadeonVII 童叟無欺。嫌貴,嫌差你就噴,反正AMD就是原罪。

OK,本文到此結束,感謝各位收看,如果有建議和意見歡迎評論區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什麼值得買 的精彩文章:

榮耀V20 8GB+256G 頂配聯名版使用體驗
實際體驗兩個月,聊一聊榮耀Magic2的使用心得,值得購買嗎

TAG:什麼值得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