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聰明莫被聰明誤,將錯就錯往西方

聰明莫被聰明誤,將錯就錯往西方

從古到今

已經有無數人憑念佛往生西方。

但也有很多人覺得念佛是愚夫愚婦所修,聰明人應該選擇更好的法門。對此,印光大師有一段很精闢的論述。

宋楊傑,字次公,號無為子,參天衣懷禪師大悟。後丁母憂,閱大藏,深知凈土法門之殊勝,而自力行化他焉。臨終說偈曰:「生亦無可戀,死亦無可舍。太虛空中,之乎者也。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楊公大悟後,歸心凈土,極力提倡。至其臨終,謂生死於真性中,猶如空花,以未證真性,不得不以求生西方為事也。將錯就錯者,若徹證真性,則用不著求生西方,求生仍是一錯。未證而必須要求生西方,故曰:「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蓮池大師《往生集》,於楊公傳後,贊約:「吾願天下聰明才士,咸就此一錯也。」此可謂真大聰明,不被聰明所誤者。若宋之蘇東坡,雖為五祖戒禪師後身,常攜阿彌陀佛像一軸以自隨,曰:「此吾生西方之公據也。」及其臨終,徑山惟琳長老,勸以勿忘西方。坡曰:「西方即不無,但此處著不得力耳。」門人錢世雄曰:「此先生平生踐履,固宜著力。」坡曰:「著力即差。」語絕而逝。此即以聰明自誤之鐵證,望諸位各注意焉。

摘自《印光大師說佛教感應故事》

這段文字是說

宋朝的楊傑,字次公,號無為子,曾依當時著名的天衣義懷禪師學禪。後來,他在為母守喪期間,參閱《大藏經》,深悟凈土法門之殊勝,從此歸依並弘傳凈土法門,自利利他。

楊傑往生之前,說了一首偈子:

生亦無可戀,死亦無可舍。

太虛空中,之乎者也。

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楊傑真正徹悟求生凈土之道後,便歸依凈土,專修念佛,並廣為提倡。就眾生之真如本性而言,生死實是空花一場,但凡夫無法證得真如,所以不得不以求生西方極樂凈土為首要之事。倘若凡夫真能證入真如,則不必求生西方,求生西方仍然是錯;但是,如果未證真如,則必須求生西方,這就是是楊傑所說的「將錯就錯,西方極樂」。

蓮池大師在《往生集》中讚歎楊傑說:「吾願天下聰明才士,咸就此一錯也。」

這才是真正的大聰明人,沒有被聰明所誤。

說起「聰明反被聰明誤」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就是個最好的例子。他前世是五祖戒禪師,常隨身攜帶一幅阿彌陀佛畫像,並說「此吾生西方之公據也」。但在他臨終之時,惟琳長老勸他莫要忘記西方之志,蘇東坡卻說:「西方極樂世界乃是無為涅槃之地,心中不能著力。」門人錢世雄又勸他說:「求生西方是先生的畢生志願,應當著力。」蘇東坡仍說:「著力即差。」意思是著力就錯了,說完就去世了。這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鐵證,希望各位修行佛法的朋友一定要引以為戒啊!

所以,蓮池大師與印光大師都勸大家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定要念佛往生西方。

印光法師說:「念佛之人,勿自仗聰明智慧,須拋之於東洋大海外……聰明反被聰明誤,可不懼乎!」

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省庵大師也曾作過一首類似的詩偈:

都言念佛是愚夫,

得作愚夫亦已夫。

龍樹辯才還拙否?

文殊智慧是虛無?

主人底事憑居易,

公據何人問大蘇?

寄語聰明宜念佛,

閻君應不愛之乎。

大師說,都說念佛的人是愚夫愚婦,其實能夠做個念佛的愚夫愚婦已經很滿足了。

龍樹菩薩的辯才難道很拙劣嗎?文殊菩薩的智慧難道是虛假的嗎?連龍樹菩薩與文殊菩薩這樣有大智慧的人,都念佛求生西方,更何況是我們這些凡人呢?

即使是世間人,像白居易與蘇東坡這樣的聰明人、大才子也同樣志在極樂啊!

所以我要勸告那些自認為聰明的人,如果你真的是個聰明人,更應念佛求生西方啊!

文 / 佛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凈視界 的精彩文章:

慧凈法師:元宵節下話供燈

TAG:凈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