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做一個好人,真難!(值得深思)

做一個好人,真難!(值得深思)





作者:桌子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

01

在廣東湛江,有位企業家獨自出資,直接出資2億建造258套別墅準備無償贈送給村民,別墅如圖:

村主任說,陳生致富後一直沒有忘記家鄉,為了實現村民共同致富,陳生在村裡開設了大規模的生態養豬場,為村裡的村民提供就業機會。

這本是一件好事,沒料想到的是……

這次拆資籌建的258套別墅,生活區內各種配套齊全,準備無償送給村民,如今非但別墅沒有送出,還連遭惡意破壞。

在別墅開始修建初期,就有部分人表示,按原有的登記戶數不能滿足需求的。

到了分房的時候村民又有各自的打量,有村民提出子女已經結婚,希望再分多一兩套;有戶口早已外遷的原村民,也聯名寫信,希望回村分房。有村民,不僅要別墅,還要求高額的賠償。

到了後來村民吵吵鬧鬧,企業家不勝其煩。由於要求沒得到滿足。有村民晚上,還潛到別墅里,打砸新房,肆意破壞。

「我只要一回來,每個人都是各種問題和要求,所以我乾脆就不回去了。

」陳生坦言,為了捐贈別墅的事情,他最近兩年都沒有回鄉過年。

施工方負責人魏文青表示,原計劃今年春節後就分配第一批別墅,但是現在村民不斷提出新的要求,要求的數量早已經超出了當初登記情況,建好的房子不知道怎麼分,舊的房子不能拆,分配工作遲遲無法進行。



於是,這個項目從2011年提出 ,2013年底就已經完成了統計戶數,從14年開始到今年第一期應該已經可以交付 ,而現在第二期卻遲遲不能動工……

本是扶貧濟困的善舉,最後卻因村民的種種想法出現了矛盾。

「不患窮而患不均」

,不怕大家一起窮,就怕看到別人天上掉餡餅,有人就眼紅。



看到人的私心貪慾,

身肩村長之職的

劉強東對此感同身受

:「

初衷是好的,不過農村非常複雜……稍有不慎就會引火燒身!明明大好事也會引發無數矛盾甚至指責

……我現在在兩個村負有直接扶貧責任,也是小心翼翼……」

你把回報鄉親當己任,殊不知他們卻只當你有錢就活該

剝皮抽筋



村民們,你們知不知道,你們貪得無厭的嘴臉真的很醜?

02

也是之前看過一則新聞。


廣州道德模範尚丙輝,十幾年如一日地救助流浪人員。

他經營著一家小小的廢品收購站,將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都拿出來幫助別人。


對那些想要回家的流浪者,他給他們買票,送他們走上回家的路。

那些無家可歸又喪失勞動能力的流浪者,他給他們提供長期住所,每月給糧給油,每次都拿好幾百給他們當生活費。

要是出現疾病,他上下奔走籌措醫藥費,竭盡全力。


後來,尚丙輝做生意虧了十幾萬,手頭十分拮据,春節時,他請所有的流浪人員一起吃飯,每人送了100的紅包。



一個被他救助三年多的黃老伯大為不滿:以前都是給500,現在是不是名氣大了,看不起我?



於是,黃老伯直接到當地派出所報警。


警察找到尚丙輝後,尚丙輝好言好語勸慰了老伯一番,又拿了200元,這事才算完。



不僅如此,尚丙輝後來因腿傷住院,老伯聯繫不上他,直接跑到他的廢品收購站大吵大罵。



看完我很疑惑:什麼時候,受助者變成了趾高氣昂的姿態,而捐助的人,彷彿欠了他什麼。

人心到底怎麼了?



俗話說,斗米恩,擔米仇。在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別人一碗飯,他會感恩戴德。

可是如果你繼續給,他就把這些善舉當成理所當然了。



你的善意,在這些人面前,變成了他謀取自身利益的渠道。

一旦他覺得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就開始以最壞的惡意猜測別人。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如果一個人,身受大恩之後又和恩人反目的話,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惡毒。

03

叢飛,大家還記得吧?

作為曾經紅遍中國的歌手,叢飛短暫的一生參加了400多場義演,累計捐款300多萬,資助183名貧困學生,為了自己供貧困兒童上學的承諾帶病拚命演出,耽誤了治療,死於胃癌,終年37歲。

然而,我們來看看當年那些天真無邪的中學生和大學生是怎麼做的呢?


學生家長打電話來:你是給我們孩子捐款的那個人吧?


答:是

家長:今年的錢啥時候才能寄來?孩子等著錢開學呢!


答:我病了,是癌,沒辦法演出賺錢了……

家長:「你不是說好要把我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你還在上初中你就不出錢了,這樣不講信用,你不是缺德嗎?

很難想像叢飛最後的日子是怎麼度過的。家徒四壁,他去世的時候,女兒還不到一歲,那些他曾經拚命工作省吃儉用去幫助的人,在他頻死時刻,還在和他伸手要錢,態度冰冷而強硬,很多學生甚至拒絕承認被叢飛資助過,更別提看望。

《中國青年報》當年的報道,注意最後一句:

「我從沒有強迫過他」。

04

小花旦趙麗穎出身農村,條件艱苦,成名之後也十分節儉,坐經濟艙出行,除了出席活動,很少穿名牌。

這樣節儉的她,卻出資100萬,將家鄉泥濘的小路修築好。



原本是極好的事,卻出現了鋪天蓋地的不和諧聲音,這些聲音,大多來自家鄉的人們。





他們說,她每年能掙幾千萬,才給這麼點錢修路,這也修的太少了吧。



還有人說趙麗穎修的路坑坑窪窪,只是比之前好一點點。


說實話,這比不修的時候好太多了。



沒人規定發達了之後就有替家鄉和鄉親做建設的義務,還是那句話,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然而有太多的人,把這個情分當成了別人應盡的義務。

不出錢修路被罵,出錢修了路還是被罵。

05

再看一個例子:

4年前的一天,開饅頭店的李女士看到街上很多環衛工人和流浪漢連熱乎飯都吃不上,心裡很不是滋味,想著自己也是窮苦家庭出身,總覺得應該為他們做點什麼。

第二天凌晨,李女士幹勁十足,不到3點就起床出來和面,趕著時間為大傢伙做了一頓熱乎乎的早飯。

可沒想到,這活動還沒開始幾天,一潑冷水就向她潑來...

「我們不要饅頭,你直接把錢給我吧!」

一大清早,一群穿著制服的環衛工人和流浪漢把李女士團團圍住,扯著嗓子大喊道。

這場面,李女士當時就被嚇住了,汗水不停往外面冒,手腳也不聽使喚。而那群不要臉的無賴們仍拿著饅頭逼迫李女士給錢,他們一遍又一遍向李女士吐著唾沫星子:「我不要你的饅頭,我就要錢!」

06


為什麼?

作家慧超是這樣解釋的:

如果用經濟學的概念解釋,我認為這是一種

「感恩的邊際效應」

。神馬是邊際效應呢?枯燥的經濟學定義我就不在這裡複製了,我來舉個栗子吧:

你快餓死了,有人給了你一個饅頭,你感激的恨不得給他做牛做馬;然後又有人送你饅頭,你感激的痛哭流涕;然後,又一個饅頭之後,你飽了;然後,依然有人不斷送你饅頭……

當你手裡攥著幾十個饅頭,你幾乎已經忘記這些人救了你,你的心理很可能是:我艹,這幫傻B慈善作秀的為什麼只知道送饅頭,我還需要衣服,我還需要錢……

第一次收到來自陌生人的幫助,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心存感激的,但如果同一個人對他施惠第2次、第3次、第100次之後呢?

不好意思,他會覺得這理所應當!一旦你停止了對他的幫助,他反而會心生怨念。

重要的是,在這一連串的活動中,受到幫助的人心中的感激遞減,而遞減到一定程度上,受助者幾乎已經坦然地接受別人的饋贈,並認為這理所應當。最後,受助者提出更多的要求,並絲毫在心理上不覺得這有任何不妥。

除了「感恩的邊際效應」之外,我再向各位普及一個心理學概念:

失敗者的憤怒

」。

失敗者的憤怒,是源於對自己失敗的境遇感受到的自卑與恐慌,但由於人總是能夠無條件的原諒自己,因此這種對自身境遇的自卑與恐慌,在自我心理的調節下

(或者你可以理解為扭曲下)

,從一開始就跳出了自我的檢討,而轉嫁到他人。



你看文g中打死自己親友的人,至今也認為是那個時代的錯誤,而從不承認自己對這件錯誤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叢飛的例子就是典型的「感恩的邊際效應」加上「失敗者的憤怒」。因為這種心理上的扭曲,受助者搖身一變,從「受人資助」變成了「被叢飛利用」的弱勢群體,不僅逐漸忘記了當初第一次接到資助的感動,到最後,被資助者反而認為叢飛幫助自己是有目的,轉而仇恨叢飛。

強於自己的人總在提醒自己的失敗,而人又無條件原諒自己的無能並轉移自己的自卑。



因此「失敗者的憤怒」在越親近的關係中,表現的越明顯,因為他潛意識裡認為你們的能力思維格局都是一個層次的,你比我過得好,只是運氣好而已,他永遠看不到你自身的努力。雖然部分人確實是因為運氣好而過上好日子的。

當年都是一起玩泥巴的小夥伴,憑什麼你開賓利;當年都是一起吃路邊攤的好閨密,憑什麼你拎愛馬仕嫁高富帥而我買個尿不濕還要比價;當年都是村裡的破落戶,憑什麼你家住別墅而我依然只能在土坯房裡打麻將……

「你現在過的比我好,早晚有一天會落魄」就是一種典型的失敗者的憤怒。

「我給你一顆糖,你看到我給別人兩顆,你就對我有看法了,但你不知道他也曾給我兩顆糖,而你什麼都沒給過我。」

朋友圈盛傳的這段話,也是一種典型的失敗者的憤怒,糖塊數量的不公平使她在潛意識中有了自己處於「失敗的朋友關係」的擔憂與自卑,而本能引導她直接將問題轉移到送糖者身上,「是你做人有問題」,而如果不幸你一直無私地送她糖,那麼她更早已沒有當初接受第一塊糖時的溫暖與感動,所以,一旦你送的少了或者停止贈送,你的朋友將不可逆轉地產生憤怒!

07

總結

做一個好人真的好難!

擁有一顆悲憫之心是非常高尚的,許多有能力的人,將這顆悲憫之心化為滿腔熱血,去無私地幫助那些身邊的弱勢群體。

很多慈善家、NGO組織者和心懷悲憫的好人,在對某些人(注意是某些人)進行幫助之後,卻事與願違。

即便對於平常的我們來說,但很多時候,我們的幫助竟然換回冷冰冰的傷害。

中國有句古話:

升米養恩人 斗米養懶人 旦米養仇人。

如果你在別人危難的時候,給他一個適當的幫助,然後推他往前走一步,他會永遠感激你。

如果你給他的恩惠,遠遠超過了困境對他的限制,他就會對困境麻木,甚至放棄

當你不再設施的時候,他就會對你反目成仇。

這就叫人性——

感悟:

人的價值,在於其獨立性。

我們所能夠給別人最大的幫助,就是幫他實現自己的獨立性。

當你發現他可以自主謀生的時候,一定要讓他獨立發展。一

如果搞把握不了這種微妙,悲劇在所難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每日文摘 的精彩文章:

一幅對聯,寫盡人生!(堪稱2019年「神聯」)
新年幽默笑話:《 取錢 》

TAG:南方每日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