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請避免:孩子開始塗鴉畫畫時,很多父母都犯的一種大錯

請避免:孩子開始塗鴉畫畫時,很多父母都犯的一種大錯

孩子們天生都愛畫畫,可後來不愛了?

一個3歲的小女孩上了繪畫興趣班,幾天後就不想去了,慢慢地,媽媽還發現孩子也不愛畫畫了。有一次,媽媽鼓勵孩子畫一朵雲,孩子直接說:「我不要。」

這位媽媽有些困惑,她跟我說,孩子2,3歲時很愛畫畫,每次一看到筆就要畫,還曾經把媽媽的口紅當畫筆,可是上了畫畫班後反而不愛畫了。這位媽媽說,她後來一次等女兒下課時,無意中聽到一位老師對一個小男孩說,「你在畫什麼?一點也不像。」

看來,這就是罪魁禍首?

關於孩子畫畫,父母最常犯的一種大錯

學齡前後的孩子,如果大人以「像不像」為標準評價孩子的畫,那麼就是大錯特錯了。我經常見到不少父母犯這方面的錯誤,有的媽媽會批評孩子,「你怎麼畫得亂七八糟,一點也不像」,有的爸爸會給孩子簡筆畫模仿照著畫,有的媽媽會直接手把手教孩子怎麼畫得像,有的媽媽過早讓孩子學素描……

幼兒期的繪畫,是心智發展的方式,而不是為了「像不像」而服務,你看看下面小朋友的畫畫成長過程便不難理解:

3歲前,寶寶由亂塗亂畫發展到蝌蚪人的圖案;

3歲,孩子喜歡畫密集的圓圈,比如孩子會把媽媽畫成小圓圈,把爸爸畫成大圓圈,人物還有圓圈形狀的頭髮和眼睛等;

4歲,孩子開始畫火柴人,人物有頭,身子和四肢常常是線條;

5歲,孩子開始畫有細節的人,比如有頭髮和手指,你可能還發現孩子畫里的人物的頭髮可能只有3,4根,而一隻手的手指卻可能有7,8根;

6,7歲,孩子開始畫有簡單的場景和背景的畫,人物可能還分男女,有不同的服裝顏色;

8歲,孩子的畫開始有透視概念,比如箱子裡面有玩具,水杯裡面有果汁……

孩子們這個畫畫的發展過程,與他們的心智成長是對應的。一開始,寶寶們抓握蠟筆常常是手的抓握反應,所以線條是雜亂無章的;當寶寶的抓握稍微成熟,便出現類似蝌蚪人的圖案;到孩子懂得說話後,認識的事物也越來越多,孩子們便用圓圈畫身邊的人和物;當孩子的心智進一步成長,孩子會慢慢地關注人,這時他們的畫也從簡單的火柴人到有頭髮和手指的人的轉變;接著孩子們探索的範圍也廣闊了,開始外出與小玩伴交往,他們便重視人與環境的結合……所以,幼兒期的繪畫是心智發展的反映方式。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畫畫的這個手部動作,涉及到大腦的成長和身體各個感官的協調成長。我們知道,寶寶越小,手指的抓握越弱。當一個會爬行和站立的寶寶,他從爬行到拿起筆,再到站立握筆在牆上塗抹,這個過程就涉及到粗大動作、精細動作、小肌肉和大肌肉的共同運作,在這個過程中,肢體攀爬、手指推動筆、眼睛關注物體、運動身體畫大面積的線條……這些動作對孩子的腦部、手部和肢體的發育都是有好處的。難怪心理學家Claire Golomb說,繪畫是孩子的一種特殊語言,具有內在的邏輯和表現形式。

小朋友畫畫,父母以「像不像」為標準,有什麼危害?

除了妨礙孩子的心智成長,還會扼殺想像力。國外有一個名叫Dom的6歲小男孩,喜歡畫畫,他的畫風讓一些父母看來就是十分怪異,因為啥也不像。可是他的爸爸認為兒子的想像力豐富、創造力滿滿,這位爸爸還特意通過圖像工具把孩子的畫顯示在真實的場景畫面中,大家看看這是Dom和他爸爸的作品。

一個叫不出名字的小獸:

兩輪的超級小汽車: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Dom小朋友的父母在他一開始畫畫就跟他說,「你畫得一點也不像」,「你還是參照真實的事物畫吧」,想必孩子的自信會受到打擊,最終想像力會枯竭,甚至不再愛畫畫了。畢加索也對那些「未經指導」的兒童畫風推崇至極,他說,他用很短的時間就能畫得像一位大師,卻用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像孩子般畫畫,原因是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是畫畫創作的精髓。

看看這是畢加索的作品:

所以,父母該如何對待孩子畫畫「四不像」呢?

用讚賞的目光看待孩子的畫,鼓勵孩子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聆聽孩子們畫里的故事,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扼殺孩子的想像力,更不建議孩子過早學素描,因為素描是寫實創作,恐怕會斷送年幼小朋友豐富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父母的任務是,只需要給孩子們提供紙和筆,然後在旁邊微笑著欣賞即可。

有人說,孩子們的繪畫,是腦袋開出的智慧花朵,父母們自己腦瓜里那些無聊的雜草,是無法相比擬的……所以,珍愛孩子們的「四不像」畫風吧!

(完)

【幼兒說】:作者是黃杏貞,幼兒心理科普作家、心理諮詢師、二孩媽媽,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專註早期教育與成長,只分享科學、有價值的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父母必備:孩子體重與書包重量建議對照表!書包超重有害
為什麼無數孩子對玩具總是三分鐘熱度?研究:真正根源是父母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