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是誰?

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是誰?

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是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書中自有黃金屋

家裡有個00後的弟弟,今年要備戰高考了。倏地一下,2019距離我當年高考也就10年了。10年之前想像過未來一定會變得更好,但現實卻不是想的那樣如意。每到高考的時候,就會有一個現象擠爆我們的眼球——狀元。

現代的狀元主要是指每個省市甚至是一個縣當年高考中取得第一名的考生。還有一種狀元是「三百六十行」里的佼佼者,因為在業內不凡的成績,被推崇為行業的標杆。不同古代,現今男女都可以成為氣勢軒昂的「狀元」。世人都有探知「天之驕子」的慾望,每年誕生的狀元,都會引發媒體和大眾的格外關注。聽說了這麼多年的狀元,你知道,我國歷史以來第一位狀元是誰嗎?

隋文帝開科舉,隋煬帝設進士科,但由於歷史湮沒,隋煬帝時的開客情況今已不詳。一般認為,中國科舉史上有名可查的第一位狀元(文科狀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年)的孫伏伽,但這一說法也有爭議。

「狀元」以此始於唐代。凡舉人進京會試,須先到禮部投狀報到,故時人稱進士第一名為狀元,又稱狀頭。唐代一般不舉行殿試,會試就是最後一次考試,所以狀元就是會試第一名。但唐代狀元並沒有搞出一般進士之上的特殊榮耀,也不為史書所特殊記載。如王維、柳公權等人,史書上只稱「中進士」,並不強調其狀元頭銜。

唐代狀元含金量低,究其原因是唐代的試卷不僅不糊名,考官還會根據考生的推薦人遞上來的「行卷」決定錄不錄取。所謂「行卷」就是考生們把平時寫的一些最得意的詩賦文章加以編輯,寫成捲軸,呈送給朝廷權貴或社會名流,請求他們向主考官推薦。最有名的典故就是王維為了考中狀元而博取太平公主的推薦,在宴會上給愛好音樂的太平公主彈琵琶,藉機送上自己的行卷。而王維本身就出身名門,這就更增加了他成為狀元的可能性。

所以想成為唐代狀元,不僅要拼才華,更要拼關係。

這樣的考取方式在宋代得到了變化,想要靠關係中得狀元沒那麼容易了。

在唐代科舉制度的基礎上,趙匡胤作了兩大改革。一是廢止了唐代以來的「公薦」制。考生再也不能從達官貴人以及主考官處獲得推薦。二是開啟殿試,進士們都成了「天子門生」。這樣一年天下才子都可以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公平地獲得「功名利祿」的機會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