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焚書坑儒真有想像中的那麼嚴重嗎?

焚書坑儒真有想像中的那麼嚴重嗎?

中國的統一是始於秦的,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實。這次統一的歷史意義,用呂思勉老先生的話說,就是完成了積世渴望的統一。分裂意味著戰亂,戰亂則註定民生凋敝,怨聲載道。從這方面來說,秦的統一著實是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了。

秦王統一以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自稱皇帝,廢除謚法,自稱始皇帝。後世以數計,如二世、三世等。

為避免再次發生戰亂,始皇下令收繳天下兵器,匯聚於咸陽。統一銷毀,打造了十二個金人。

再比如統一度量衡和文字、制定車同軌,道同距的道路規範等,對後世有著極大的借鑒意義。

此外還有諸多的方面,如實行郡縣制,將全國劃分為三十六個郡,以郡統縣,每郡設守、尉、監三種官。這裡有必要說明的一點,郡縣制並不是始皇發明的專利,早在春秋時代便已推行。始皇只是在其基礎上加以整理罷了。

除去以上這些,最為人所熟知也是為人所詬病的要數這「焚書坑儒」了。「焚書坑儒」包括兩個方面,一曰焚書,一曰坑儒,我們分開來講。

先說焚書。

說起焚書的緣由,自然是有一個故事。

且說始皇身邊有個人,名叫周青臣,經常的恭維始皇功德無量。還有個博士叫淳于越,對周青臣一直不滿,公然說周青臣是面諛,就是馬屁精。他認為始皇實行的郡縣制度,比不上之前的封建制度。始皇聽了,於是召集群臣,一起討論這件事。

丞相李斯表態說:「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

翻譯過來就是「你們這幫儒生不學習當今的知識,卻一味的學習古籍,而且還妄圖非議當今世道,誹謗朝廷蠱惑民心」。

李斯提醒始皇,」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

意思是:如果這種做法不加以禁止,則皇帝的威嚴將不復存在。

始皇一聽,大為震驚。這還得了,於是制定了一個燒書的計劃,那是不是所有的書都燒呢?自然不是。

一、史官非秦記皆燒之。

二、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有敢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

三、有敢偶語詩書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黔為城旦。

四、所不去者,醫藥、卜筮 [shì] 、種樹之書。

歸納一下,史書是燒書的主要範圍,主要包括秦國以外的各國史書,而百家之言、詩書等則是規定「除博士官以外,不得私藏」,至於有關醫藥、占卜、種植和法律方面的書籍也沒有燒。

所以這次焚書以後,儘管大部分的先秦史書都消失了,可還是有一些先秦著作得以保存下來的,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後世在研究先秦方面資料不足。

至於焚書的理由,最早見於《管子·法禁》和《韓非子·問辯》兩篇著作中。主要原因還是法家的主張。始皇、李斯只不過利用法家來統一國家罷了,只是主張的實行者。儘管在現代來看,這是極其愚笨的方法。可在當時,追求的本來就是「政教合一,官師不分」,倒也是可以理解的。

說完了焚書,再來聊聊坑儒。

坑儒一事,則主要源自始皇相信神仙一事。且說始皇因為迷信神仙,妄圖長生不老,於是從全國招攬了一批方士,幫他煉製靈丹妙藥,更有方士宣稱東海有神仙。於是始皇下令其帶著一幫童男童女前赴東海找尋神仙。後來,這幫方士知道找尋神仙無望了,於是有了逃走的想法。關鍵是你逃跑悄悄的逃了也就算了,邊跑還邊說始皇的壞話。

史書記載:」吾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招文學、方術士,欲以致太平,求奇葯。如今毫無效驗,反而誹謗我「。

始皇怒了,後果很嚴重。

於是下令派百官到各地,逐個查訪。再加上方士之間,又互相告引。於是被活埋的,一共有四百六十餘人。

現在仍有一些人認為,坑儒是殺害的儒生,說他們妄議朝政。這其實是和焚書強行建立了聯繫,但其實坑儒和焚書是了無干係的。坑儒是在焚書一年以後才發生的。儘管第二批抓的沒有被活埋,而是被發配走了,其中包含了一些儒生,但主要的打擊目標還是方術士一類。

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也為始皇鳴不平。他曾經這樣說道:

秦始皇實在冤枉得很,他的吃虧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幫閑們都替新主子去講他的壞話了。不錯,秦始皇燒過書,燒書是為了統一思想。但他沒有燒掉農書和醫書;他收羅許多別國的「客卿」,並不專重「秦的思想」,倒是博採各種的思想的。

《大秦帝國》系列講述了戰國時代的秦國經變法而由弱轉強,東出與六國爭霸進而一統天下,以及最後走向滅亡的過程。是一部以秦國為主要視點來展現戰國時代波瀾壯闊的史詩。

儘管焚書坑儒,不像後世所說的如此嚴重,但確實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主要還是在焚書中燒毀的那部分先秦的史作,它們永遠的在歷史上消失了,從此先秦史學的研究無法再依據這些史料,這不算是一種損失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故事 的精彩文章:

12歲起兵征戰天下 15歲建立自己的帝國 堪稱傳奇
大王意氣盡,寧死不願過烏江,到底因為什麼?他敗在哪裡?

TAG:歷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