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哪些人在魏國太子之爭中支持曹植?(上)

哪些人在魏國太子之爭中支持曹植?(上)

哪些人在魏國太子之爭中支持曹植?(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三國腦洞/不定期更新/賴正直(撰文)|

曹操統一北方後,繼承人問題逐漸成為困擾他的一大難題。

曹操共有嫡子四人,即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其中曹熊體弱多病而早夭,曹彰雖然勇武但無意參與繼承人之爭。所以曹操的選擇範圍主要限於曹丕和曹植。

哪些人在魏國太子之爭中支持曹植?(上)

曹丕、曹植各有特長和優勢,這讓曹操陷入選擇困難症。曹操的辦法,是讓曹丕和曹植相互競爭,以自己的標準來判斷誰能勝出一籌。同時,曹操鑒於袁譚、袁尚兄弟鬩牆導致袁氏滅亡的教訓,不準手下的文武官吏介入曹丕和曹植的競爭。

但即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明裡暗裡地為曹丕或曹植提供支持。支持曹丕的人,《三國志》中記載得很多,但實際上,支持曹植的人也不少。除了《三國志》明文記載的曹彰、楊修、丁儀、丁廙之外,還有一些史書諱言其事的人,需要經過一番分析解剝,才能發現他們曾經支持過曹植的蛛絲馬跡。

一、荀彧、荀惲父子

荀彧是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謀士之一,稱之為「首席軍師」也不為過。但荀彧晚年結局凄慘,被迫飲葯自殺。

荀彧之所以被曹操逼上絕路,一方面是因為政治追求不一致,曹操企圖代漢自立,而荀彧則努力維護漢朝的存續,兩者的矛盾遲早要爆發出來,另一方面,荀彧也介入了曹丕和曹植的競爭,他和兒子荀惲都支持曹植,因此觸犯了曹操不準手下文官武將與曹丕或曹植「阿黨比周」的忌諱,終於導致他與曹操的關係徹底破裂。

哪些人在魏國太子之爭中支持曹植?(上)

(一)曹丕曾「曲禮」事荀彧

據《三國志·荀彧傳》載:「文帝與平原侯(曹)植並有擬論,文帝曲禮事(荀)彧。」

所謂「曲禮事彧」,意思是曹丕曲意逢迎,以禮事荀彧。曹丕禮事荀彧,要曲意為之,也就意味著,禮事荀彧不是曹丕的本意。為什麼會這樣?答案只能是,荀彧支持曹植,不喜歡曹丕,但荀彧曾是曹操高度信任的心腹之人,所以曹丕只好委屈自己,拿熱臉去貼冷屁股。

(二)荀惲與曹植關係密切

《三國志·荀彧傳》又載,荀彧長子荀惲,「(荀)惲又與(曹)植善,而與夏侯尚不穆,文帝深恨惲。」

荀惲支持曹植,遭到曹丕的忌恨,僅因娶了曹操的女兒(曹丕稱帝後封安陽公主),才得以保命不死。荀惲與曹植相善的時候,荀彧已死,但荀彧生前既然支持曹植,自然也會指點荀惲,讓荀惲繼續保持接近曹植。荀惲在目睹父親的失勢和身亡之後,愈加感到家族的危機,他跟緊曹植,指望著在曹植成為皇帝之後能重振家聲。可惜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深謀遠慮如荀彧,也有失算的時候。

哪些人在魏國太子之爭中支持曹植?(上)

(三)荀氏家族在曹丕在位時期無一人得到重用

曹丕為人器量很小,睚眥必報。在他即位稱帝之後,凡是原來支持他當太子的人都得到豐厚的賞賜,凡是支持曹植的人都遭到殘酷的打擊。

在曹丕當皇帝期間,荀氏家族仕宦者眾多,但沒有一人得到重用,不難知曉荀彧當初是曹植的支持者,故而牽連整個荀氏家族都遭到曹丕冷遇。

(四)荀彧死後曹植為之作誄

《全三國文》輯錄有荀彧死後曹植為荀彧所作的誄:「如冰之清,如玉之潔,法而不威,和而不褻,百寮士庶,唏噓沾纓,機女投杼,農夫輟耕,輪給輒而不轉,馬悲鳴而倚衡。」

曹植對荀彧之死表示哀悼,而曹丕卻未有任何表示,這足以說明荀彧和曹丕、曹植二人的關係親疏,也印證了曹丕是曲意禮事荀彧的說法。正因為是曲意為之,所以在荀彧死後,曹丕就沒有必要再委屈自己了。

哪些人在魏國太子之爭中支持曹植?(上)

荀彧與曹操政見不合,又介入太子之爭,支持曹植奪嗣,有交結諸侯、阿黨比周的嫌疑。但荀彧行事謹慎縝密,不落痕迹,曹操抓不住他的把柄,只好用詭計逼荀彧自殺。不過,荀彧死得較早,對曹植的支持力度終究有限,而且荀惲又和曹氏有婚姻關係,這才讓荀氏家族躲過一劫,為後來荀氏在西晉時期東山再起留下了機會。

二、曹洪

曹洪是曹操十分倚重的將領,特別是他早年捨身家性命追隨曹操,曹操討伐董卓、在滎陽被徐榮打敗時,曹操戰馬受傷,曹洪把自己的馬讓給曹操逃命,對曹操有救命之恩,早早就奠定了他在曹操集團中無可動搖的地位。

哪些人在魏國太子之爭中支持曹植?(上)

但大家讀《三國志》,會發現《曹洪傳》文字非常簡略,與曹洪的戰功、地位很不相稱。

曹洪的事迹,大多數分散在《武帝紀》、《袁紹傳》、《曹休傳》等篇目中。這很有可能是因為曹洪晚年的下獄事件,使他成為敏感的政治人物,其人事檔案曾經遭到官方刪改而多有殘缺,以致陳壽在編史時沒有太多的資料可供使用。但即使是這樣,從《三國志》的有關記載中還是可以看出曹洪在太子之爭中選邊站隊的一些信息。

(一)曹洪在曹丕即位後下獄,差點被處死

《三國志·曹洪傳》載,在曹丕稱帝後,曹洪先後任衛將軍、驃騎將軍,但不久之後,就「以舍客犯法,下獄當死」。曹洪舍客犯法,不是第一次了。

據《三國志·滿寵傳》,早在建安初年,滿寵任許縣縣令時,「曹洪宗室親貴,有賓客在界,數犯法,(滿)寵收治之。」滿寵的做法表明,在當時的制度下,受舍客牽連,並非主犯,不一定要治罪,即使治罪,亦不至死。

所以《三國志·曹洪傳》認為,曹洪下獄當死的背後原因是「(曹)洪家富而性吝嗇,文帝少時假求不稱,常恨之。」同傳注引《魏略》亦載:「文帝在東宮,嘗從洪貸絹百匹,洪不稱意,及洪犯法,自分必死。」

曹丕雖是器量極小之人,但似乎也不至於會因為多年前借東西借不到這樣的生活瑣事而殺人報復。所以,比較合理的解釋是,曹丕要殺曹洪,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曹洪在太子之爭中支持曹植。

曹丕位居東宮,不至於連一百匹絹也沒有吧。曹丕向曹洪借絹,真實意圖是試探、拉攏曹洪,希望曹洪支持自己。曹洪也不含糊,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曹丕,從而表明了他堅決支持曹植的立場。

(二)曹洪平時常與曹丕意見不合

《全三國文》從《太平御覽》中輯錄有一篇曹洪所作《與魏文帝書》,即曹洪寫給曹丕的一封書信。書信內容殘缺,僅存片段:「漢中地形,實為險固,四岳三途,皆不及也。張魯有精甲數萬,臨高守要,一夫揮戟,千人不得進。而我軍過之,若駭鯨之決細網,奔兕之觸魯縞,未足以喻其易也。」

從內容上看,這應該是曹洪在參與平定張魯之役後,寫信給曹丕吹噓自己的戰功。

曹洪寫這封信的背後動機無法考證,但曹丕很快就回了一封信,反駁曹洪的說法。《全三國文》從《昭明文選》中輯錄了曹丕回信的片段:「今(張)魯罪兼苗桀,惡稔厲莽,縱使宋翟妙機械之巧,田單騁奔牛之狂,孫吳勒八陳之變,猶無益也。」曹丕的意思是說,戰爭進行得這麼順利,是因為張魯自身作惡多端,自取滅亡,而不是因為你打得有多好。

哪些人在魏國太子之爭中支持曹植?(上)

曹洪收到曹丕的回信很不服氣,他委託「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代筆寫了一封辭藻華麗、引經據典的再回信,《全三國文》從《昭明文選》中輯錄了這封書信。曹洪在信中認為:「雖雲王者之師,有徵無戰,不義而強,古人常有。故唐虞之世,蠻夷猾夏,周宣之盛,亦讎大邦,《詩》、《書》嘆載,言其難也。」意思是說,張魯就算惡貫滿盈,但實力還是很強的,並不會自己自動滅亡。

又說:「墨翟之術何稱?田單之智何貴?老夫不敏,未之前聞。」意思是譏諷曹丕所舉的例子不貼切,墨子和田單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曹洪和曹丕的這場筆墨官司,起因和結果均不明了,無法評說。但從二人的分歧可以隱約看出,兩人平時就經常意見不合,他們之間早就埋下了矛盾的種子。在魏國太子之爭中,曹洪怎麼看都不像是支持曹丕的人。

(三)曹洪與荀彧是親家

根據《三國志·荀彧傳》,荀彧、荀惲父子都是曹植的支持者。同時,《三國志·荀彧傳》注引《晉陽秋》還記載,曹洪的女兒嫁給了荀彧的兒子荀粲。可見,曹洪、荀彧與曹植是同一交際圈內的人物,屬於同一政治利益集團。

曹洪以勇武聞名,但政治則非其所長。可能是他極為信任智計過人、又是親家的荀彧,他看見連荀彧都支持曹植,也就堅定不移地把寶押在曹植身上。

(四)曹洪與郭皇后有矛盾

《三國志·曹洪傳》載,在曹洪下獄後,卞太后對郭皇后說:「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廢后矣。」為什麼曹洪一死,卞太后就要廢掉郭皇后?卞太后的話,大有蹊蹺,從中似乎可以感到,曹洪之下獄,很可能與郭皇后有關,也透露出曹洪與郭皇后之間關係緊張,存在衝突和矛盾。

曹洪作為常年出征在外的武將,怎麼會與深居宮中的郭皇后有矛盾呢?

哪些人在魏國太子之爭中支持曹植?(上)

《三國志·后妃傳》載,郭皇后「有智數,時時有所獻納。文帝定為嗣,後有謀焉。」經常為曹丕爭奪太子之位出謀劃策的郭皇后,與曹洪的衝突和矛盾,最有可能的就是在這場太子之爭中。郭皇后既然支持曹丕,那麼站在郭皇后對立面的曹洪,自然便是支持曹植的了。

此外,根據《三國志·武帝紀》,袁紹死後,袁尚出兵攻打在平原的袁譚,留審配守鄴城,曹軍趁機進攻鄴城,曹操親自帶兵攻打尹楷以切斷上黨糧道,讓曹洪負責攻鄴城。由此可見,曹洪是攻打鄴城時地位僅次於曹操的主要負責人,後來曹丕得以進入鄴城認識甄氏,很有可能與曹洪有關,甚至就是出於曹洪的有意安排。曹洪既然幫了甄氏,間接地也就得罪了郭氏。後來甄氏失寵,曹洪與曹丕的關係也出現危機,此時曹洪另闢蹊徑找到曹植作為未來的靠山,也在情理之中。

三、于禁

于禁是深得曹操賞識和信任的名將,是曹操從基層士兵破格提拔起來的心腹將領。《三國志?魏書》將于禁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合傳,稱「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于禁最號毅重」,可見於禁曾在曹操集團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然而,于禁的人生結局卻十分尷尬和悲慘。

(一)于禁被曹丕羞辱至死

于禁的人生轉折點,始於在襄陽遭遇暴雨洪災,七軍皆沒。于禁在慌亂之中投降關羽,被關羽拒絕,關押於江陵監獄。後來輾轉回到洛陽,曹丕先是安慰他「水災暴至,非戰之咎」,不會追究他的責任,還把于禁比喻為春秋時期的荀林父、孟明視,任命他為安遠將軍,恢復益壽亭侯爵位。

但這只是曹丕設計的一個局,目的是讓于禁放鬆警惕。接下來,曹丕安排于禁去拜謁曹操陵墓,在墓壁上畫了關羽水淹七軍、龐德寧死不屈、于禁屈膝乞降的畫面,于禁突遭意外羞辱,被氣得一病而亡。

哪些人在魏國太子之爭中支持曹植?(上)

細想起來,曹丕似乎沒有必須要殺掉于禁的動機和理由。曹丕自己也把于禁比喻為春秋時期的荀林父、孟明視。確實,讓于禁學習兩位先賢,為國家再建功勛,不也是一段佳話嗎?曹丕為什麼非要把于禁整死不可呢?

從曹丕的行事風格來看,最讓他終身忌恨的事情,就是與曹植的太子之爭了。曹丕和曹植的競爭,曹丕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險中勝出,因此他一旦即位,立馬報恩報仇,即時兌現政治分紅。原來幫過曹丕的,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獎賞,而那些幫助曹植的,就只能等著倒霉了。

反過來說,那些在曹丕即位後立即遭到打擊、貶斥的人,都極有可能是因為支持過曹植。只是因為支持的力度、程度不同,曹丕的處置有所輕重而已。

而曹丕精心設局,捉弄、羞辱于禁至死,可見曹丕心裡是多麼地恨于禁。于禁究竟做了什麼事,讓曹丕如此忌恨呢?

(二)于禁因奪取朱靈兵權而得罪曹丕

于禁一生中做的最牛逼的一件事情,是奉曹操之命去奪朱靈的兵權。經過這一事件,于禁的個人名聲和威望都達到了頂點,走上了人生巔峰。但是,恰恰是因為這一事件,于禁得罪了曹丕,為後來於禁被羞辱至死埋下了伏筆。

話說在赤壁之戰前,曹操曾以丞相主簿(曹操的秘書、丞相府辦公室主任)趙儼為都督護軍,護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屯駐襄陽、南陽一帶。赤壁之戰後,趙儼、張遼、張郃、李典等先後調走,但「七軍」的編製和人員仍然保留了下來,屯駐豫州潁川郡的潁陰、陽翟、長社等縣,于禁、朱靈都是七軍中留下的將領之一。《三國志·于禁傳》載:「太祖常恨朱靈」。不知朱靈因何事得罪了曹操,曹操要收回朱靈的兵權。這一任務很自然地交給了七軍主將之一、駐地離朱靈最近的于禁。

于禁藝高人膽大,他手持曹操的「令書」,只帶數十騎就徑直闖入朱靈大軍之中,宣布接管朱靈的部隊,將朱靈降級為「部下督」。因為于禁平時作戰驍勇,治軍嚴厲,很有威名,朱靈及其下屬都震懾于于禁的威名和氣勢,不敢有任何反抗,乖乖地交出了兵權。

然而,問題就出在朱靈身上。

朱靈與曹丕關係密切,是曹丕的重要支持者之一。《三國志?朱靈傳》載,曹丕即位後,封朱靈為鄃侯,並增加其實封戶數。按漢魏制度,侯有縣侯、鄉侯、亭侯、列侯、關內侯等諸多等級,朱靈原為高唐亭侯,曹丕一來就給他越過鄉侯直接封至縣侯(鄃縣,為冀州清河郡的一個縣),可以說是破格的提拔。

然而,朱靈對這樣的安排還不滿意,他推辭不接受鄃侯的爵位,並上奏曹丕說:「高唐縣才是我一直想要的。」曹丕倒也不吝嗇,真的就封朱靈做了高唐侯。能夠在封賞問題上毫無忌諱地討價還價,可以想見兩人的關係不同尋常,朱靈一定是在曹丕與曹植的太子之爭中出了很大的力,才會有資格得到這樣務必令其稱心如意的豐厚回報。

哪些人在魏國太子之爭中支持曹植?(上)

然而,曹操並不喜歡手下文武官員插手兩個兒子的競爭。朱靈幫助曹丕的行為,引起了曹操的不滿。《三國志?于禁傳》所載的「太祖常恨朱靈」,很可能就是因為朱靈幫曹丕幫得太出格、太過分了,讓曹操實在看不順眼。

而曹操派于禁來奪朱靈兵權,則可以知道于禁不屬於支持曹丕的陣營。因為曹操的格外寵愛,當時支持曹植的人也不少。于禁是曹操的心腹將領,他也看出曹操內心是喜歡曹植的,因此總是明裡暗裡地支持曹植。他奪去朱靈兵權,使曹丕在軍隊里失去一個重要的支援,實際上就是在幫助曹植。因為這個原因,于禁遭到曹丕的痛恨,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曹操曾打算讓曹植去救于禁

在於禁七軍皆沒之後,曹操首先想到的是以曹植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去接替于禁的統率荊州援軍的地位(只是因為曹植被曹丕灌醉而未能成行),似乎可以隱隱約約看到于禁和曹植之間具有某種不明覺厲的關係。

曹操大概已經察覺到曹植和于禁平時有所往來,兩人都已觸犯曹操不準「阿黨比周」的禁令。但于禁並未遭到像楊修那樣的厄運,主要是因為于禁出身低微,是曹操從基層士兵裡面提拔上來的,而曹操因出身宦官家庭,一貫與自命清高的世家大族和不來,倒是于禁這種底層平民出身的人物才能得到曹操的真心信任。曹操的內心想法,是打算讓于禁在易代之後能夠為曹植所重用。

于禁一貫威嚴、穩重的作風正好可以彌補曹植略顯輕浮的個性缺點,而且,于禁的出身導致其社會利益關係比較單純,沒有家族、親友、師生、鄉黨等勢力可以依附,只能一心忠於曹植。若能使于禁成為曹植即位後倚重的大將,必將有利於曹植掌控局面、實現平穩過渡。

所以,曹操知悉于禁兵敗的消息,第一個想法就是讓曹植領兵南征,目的一是援助曹仁,二是營救于禁。因為曹植和于禁關係友好,必會想方設法、盡心儘力救出於禁。但曹植被曹丕設計灌醉,無法成行,曹操只好改派徐晃率領援兵來助曹仁。

據《三國志·趙儼傳》,于禁與樂進、張遼關係不睦,全靠趙儼(時為丞相主簿,即曹操的秘書)居中協調維持局面,可見於禁平時在同僚中人緣並不好。于禁既然與樂進、張遼不睦,與徐晃的關係也不會太好,所以徐晃無意救出於禁。並且關羽也在防範曹軍可能會來救于禁,故而特地將于禁送至江陵關押,營救的最佳時機已經錯失。

如果率領援兵的將領是曹植,結果或許會不一樣。

(未完待續)

END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喜歡本文/作者,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南明聯合抗清,為什麼爽約?
這次阿拉伯內亂,結束了整個哈里發時代

TAG:時拾史事 |